中國外交官何鳳山,被譽為“中國辛德勒”, 從1937年5月到任,至1940年5月離職,何鳳山給大約2000猶太人頒發了去往上海的簽證。納粹當局曾以中國總領事館的房子是猶太人的財產為借口,將房子沒收。何鳳山向南京申請資金尋址重建領事館,但遭拒絕。他見尋求資金無望,就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很小的房子,將領事館搬到那裏作為辦公地點,並堅持發簽證。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鳳山“國際正義人士”稱號;2005年,聯合國讚譽何鳳山為“中國的辛德勒”;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鳳山“榮譽公民”的稱號。
維也納市政府在原中國總領事館的舊址(Johannesgasse 22, 1010 Wien)安放了紀念何鳳山博士紀念牌。2008年美國海外遺產保護委員會和以色列文化協會還分別在中國上海、以色列特拉維夫和美國舊金山為何鳳山博士修建了紀念碑和紀念牌。
2018年3月15日,以中國前外交官何鳳山命名的何鳳山廣場在米蘭正式揭牌。
但是鮮為人知的是,中國還有一位“辛德勒”,經過他的手,曾使1.2萬多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塗炭,然而他非但沒得到何鳳山那樣的褒獎和殊榮,而且生前不但默默無名,還遭遇了25年的牢獄之災。原因隻有一個,他是一名漢奸,不折不扣的漢奸。
他叫王替夫,他又有怎樣的不凡經曆呢?
1.抗日學子
1911年,王替夫出生在吉林省永吉縣黑山嘴屯子。他從小就顯示出極高的外語天賦,在哈爾濱讀小學時,已經能用英語與老巴奪煙廠的英國人會話;上初中以後又學了俄語,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後,他的外語成績一直遙遙領先;由於數學成績不佳,他轉學到哈爾濱法政大學,學習日語和德語。
1932年是“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年,他大學畢業。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沈陽、長春和吉林,正向哈爾濱挺進。馬占山將軍在齊齊哈爾舉起了抗日的大旗,當時各種“反日同盟會”如火如荼。王替夫與法政大學的熱血青年一起,走上街頭、宣傳抗日,為馬占山的將士募捐。僅幾天的時間就募集了上萬件衣物、1萬多塊現大洋。大家選派王替夫等人為代表,乘火車送到齊齊哈爾抗日前線勞軍,王替夫等還與馬占山將軍合了影。學生代表的這些行動,都被哈爾濱《國際協報》的記者攝入鏡頭,及時登載在報紙上。學生王替夫和將軍馬占山的合影,在報上登出後,一日之間,王替夫也成了和馬占山一樣的抗日英雄。可是,回來後的第二天,哈爾濱就淪陷了。那張報紙成了日本鬼子抓人的依據,王替夫不可避免地落入魔爪,被投入道裏中央大街的監獄。
2.獄中變節淪為漢奸
剛開始,他下定決心,誓死捍衛中國人的尊嚴。日軍一遍遍地拷問誰是組織者,王替夫就是不說。再問時,王替夫幹脆用日語告訴他們:我們都是愛國學生,都是自發自願的。日軍十分驚訝,想不到一個這麽年輕的中國人,日語講得這麽好。再一調查,才知道王替夫居然會說4種外語。日本人希望利用他優秀的語言才能為剛成立的偽滿洲國辦事,王替夫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日本人采取兩種方法,一是日本人把犯人裝在麻袋裏,塞到冰窟窿裏去凍死、淹死時,叫王替夫同去陪綁;二是把他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都找來了,要家人勸說,說不配合就殺頭。這一軟一硬,終於奏效,經過內心的痛苦煎熬,他終於屈服,落水成了漢奸。
3.猶太人的救世主 - 全球救人最多的“辛德勒”
出獄不久,偽滿洲國駐哈爾濱特派員公署招兩名外交雇員,王替夫報名。經過筆試、口試,他以優異的成績從8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被錄取的兩名考生之一。
王替夫先在偽滿洲國駐蘇聯赤塔領事館工作3年半,由書記員升任書記官,後來回到大連日本關東州附屬地。1938年,法西斯德國承認偽滿洲國,偽滿洲國派呂宜文為駐德公使,於當年12月啟程赴德國漢堡。由於王替夫會講德文,又作為書記官帶家屬隨行。
二戰爆發前,德國起初實行的還不是滅猶政策,而是排猶政策,納粹當時是想把德國境內的猶太人趕出國門。當時歐洲國家都排斥猶太人,隻有美國勉強同意接納。從德國到美國海路漫長,為了盡快趕走猶太人,德國同蘇聯商洽,讓猶太人從蘇聯過境,進入滿洲,再從上海奔赴美國。德國外長為此1939年5月召見了呂宜文,要求他為逃離德國的猶太人,辦理“滿洲國”入境簽證。這一任務就落在了王替夫手上。
在王替夫簽發了7000多簽證後,二戰全麵爆發,這時德國已經開始建立集中營,對猶太人展開大屠殺。1939年9月德國暗示偽滿洲國駐納粹德國使領館不要再給猶太人發簽證了。王替夫深知留在德國的猶太人必凶多吉少,他說服了他的上司呂宜文後決定在未接到滿洲國指示之前,繼續秘密辦理簽證,盡量不讓德國知道。1940年,“滿洲國”命令王替夫停止給猶太人發放簽證,立即回國。但王替夫直到1940年5月回國的火車上,還繼續簽發過境簽證。到回國前,王替夫已經簽發了12000多份簽證。
他是世界上拯救猶太人生命最多的人!
1944年10月,德國戰敗已成定局,偽滿洲國駐德國公使撤回了新京。王替夫做偽滿外交官已經整整12年了。回國不久,偽滿皇帝溥儀召見所有撤回來的歐洲使節,其中包括王替夫。
第二年的5月11日,日本舉行了“戰爭最高指導會議”,偽滿洲國宣布進入全麵臨戰狀態。5月15日,王替夫突然被破格提拔為偽國務院總務廳參事官。
殊不知,正是這一次升遷,使他日後的戰犯等級升高了好幾級。
王替夫被押到蘇聯赤塔,判處25年徒刑。1956年被遣送回到哈爾濱,當了一名工人。以後在曆次運動中他曆經劫難,被下放農村改造22年,1980年落實政策好不容易才回到哈爾濱,但也沒有正式工作。他對自己的經曆諱莫如深,不願為外人所知。
1981年,黑龍江省政協委員、省醫院趙麟閣教授給他的鄰居看病,趙教授發現患者的病非常奇怪,聽說隻有俄羅斯有這方麵的病症資料,隻有研究透資料才能對症下藥。資料好不容易搞到手了,可是又全是俄文,正在為難之際,恰巧王替夫來串門,便自告奮勇,隻用了十幾分鍾,就翻譯出來了。
趙教授大吃一驚,對他刮目相看。自此,二人經常往來,相交日久,王替夫就吐露了身世。趙教授立即向省委統戰部匯報了王替夫的情況。省委統戰部聽說哈爾濱有這樣一位傳奇老人後,馬上約老人詳談。黑龍江省文史館聞訊找到老人,請他做文史館的館員,每月發給100元的補助費。
1993年,王替夫曾為故鄉吉林省永吉縣西家子建校舍捐款200元,當地政府還特意發來感謝信。
2001年7月13日,中國申辦北京奧運會成功的消息傳來,王替夫興奮異常,喜極而逝。
2001年7月30日,時任以色列駐中國大使沙雷夫先生來哈爾濱,打算探望這位猶太民族的恩人。很遺憾,隻相差半個多月,便隻得陰陽兩重天。
漢奸和好人,本來是一對矛盾的詞,然而現實中,它們卻真地可以“合二為一”,這就是生活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