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何必拿木匠與石匠比?

學過點建築史的人,都知道“就地取材,因地製宜”的道理。北方四合院注重防風保溫,南方幹欄式建築防潮通風,黃土高原窯洞省材節能——這些都是為了適應地理環境,而非技術上的不足。

教堂追求單體大跨度,是為宗教集會提供足夠的空間;中國宮殿、廟宇則通過院落布局實現功能分區,而無需盲目追求跨度。事實上,趙州橋(隋代,37米單拱石橋)就證明中國古人並非不懂大跨度,而是根據實際需求作出選擇。

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采用榫卯、鬥拱等工藝,實現了“牆倒屋不塌”的抗震性能,而非單純追求大跨度。例如唐代佛光寺東大殿(857年)的梁架結構通過鬥拱分散屋頂荷載,減少對牆體的依賴,是非常合理精巧的設計。

歐洲傳統的穹頂石結構教堂,主要是依賴設計師的經驗。Flying buttress, pointed arch等結構,盡管有反複試驗優化,但由於缺乏理論支撐,建造過程中還是出現大量坍塌。直到 17世紀後,西方建築才逐步應用力學計算,廣泛係統化要到 18世紀後。

建築的價值不在於“誰更先進”,而在於“誰更適應當地的實際條件和需求”。 為何因紐特人不建哥特式教堂?道理很簡單:雪塊比石頭更適合北極。強行用歐洲古建築來否定中國建築,好比拿木匠與石匠比,沒有意義。

如果你真喜歡“大而美”的建築風格,建議參考泰姬陵改造自己的住宅。

所有跟帖: 

有什麽證據表明趙州橋是真的?從來沒人提過到了20世紀才找出來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36:27

銘文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248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53:28

也許此趙州橋不是原來的趙州橋呢?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02:22

銘文如果是和金字塔一樣是偽造的呢?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11:12

這個趙州橋,美國主子都鑒定了。你就別唧唧歪歪的了。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5:14

洗腦洗沒了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9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7:25

恒河水配高跟鞋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214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50:29

巴拉特營養液。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9:31

強行用中國古建築來否定歐洲建築,好比拿木匠與石匠比,沒有意義。-讚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7:54:59

所以說偽史論反智呢。 -風鈴99- 給 風鈴99 發送悄悄話 風鈴9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09:23

這跟偽史論有啥關係?東拉西扯,是反智的表現。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9:05

haha,挺衝啊,撤了。 -風鈴99- 給 風鈴99 發送悄悄話 風鈴9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3:30

這倒也是,隻是石建築比木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09:43

陵墓多用磚石結構。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7:31

石匠和木匠,也有共同之處。比如都包含結構,都包含力學原理於其中。在某些方麵,也是具有可比性的。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18:00

建議去看一下材料力學。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0:25

我發現,你一旦理屈詞窮,就趕緊催促別人去讀書,讓別人去成為書呆子,然後你就自以為阿Q勝利了,自己就逃之夭夭了。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6:30

石材和木材的力學特性不同,設計和應用當然不同了。這很難理解嗎?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9:01

石材和木材的力學特性,有不同也有相同。你不知道這個常識?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9:30

看來你真沒學過材料力學。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4:47

你學過材料力學,也不知道木材和石材的異同,看來你的材料力學,是白學了。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8:43

你很無聊。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1:49

你很不謙虛。記住:驕傲,使人落後。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5:54

以當時實用價值,確實是就地取材、因地適宜優先;現在是討論的是曆史價值,用現代技術,什麽“古跡”造不出來?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19:20

要說建築的曆史價值,什麽也比不上陵墓。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6:36

“古 ”希臘建築濃濃陵墓風格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2374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29:38

我說過:中國古建築地上少,地下多。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38:25

也是,以前普通人的陽壽六七十歲,木屋就夠了。但死人,如果沒有戰亂或者文革,可以躺上幾百年,所以得用磚石建築。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4:25

我最不理解的是把這麽多錢(金銀)埋進墳墓,哪怕留給自己的子孫也好嘛,畢竟國人是最愛祖宗的!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132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1:37

問問自己為什麽?洛陽沉積層60米,羅馬6米?西方考古之父挖哪哪有,別人就是挖不到。地上“遺跡”保存4000年?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6:53

那能證明什麽?古羅馬盛行火化,慕裏除了骨灰什麽都沒有!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3:41

考古學中的地層學,主要以人類活動而形成的各種文化堆積(也叫文化層)為研究對象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58:52

法國有個人骨公園,為什麽不火化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0:03

法國和古羅馬是一個時代?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03:10

是古羅馬文明不配傳到高盧,還是吃人才是歐洲蠻夷本色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9:40:01

看過魯迅的“狂人日記”沒?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10:05:17

1991年,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曆史古跡”,也是國內唯一一個。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2/2025 postreply 08:49: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