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是學建築的,純是感覺,建築理論和實踐,天朝比歐洲最少也得落後幾百年?

你看看土耳其的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天朝能建這樣的建築都是這一百年以內的事

木結構頂的巴黎聖母院,你看看那個跨度?

天朝的土玩意,都是中央一堆柱子支撐,直接了當,造成立柱需求太大,所以把金絲楠都砍光了

為嘛歐洲有大跨度的建築?因為人家早早就利用力學原理,做出了大跨度的梁。咱們,幾十年前,農村還是一根木頭上梁。

現在,天朝的建築施工肯定是世界第一,這隻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過去幾千年,一直是落後的,從理論到實踐

古人說,行萬裏路,勝過讀萬卷書。

有空去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其他歐洲國家多轉轉,想法也許會不一樣

所有跟帖: 

營造法式,夢溪筆談,風車冶鐵,希臘那種石頂是不科學的,圓明園是中式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2:57

這個很難比較,因為建築的目的不同。中國可以和歐美教堂媲美的建築,是帝王陵墓。都講究久遠。而中國房屋更講究天人合一的風水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4:44

中式木造建築因為材料關係,都不可能久遠,但是講究朝向之類的,人住起來,應該更舒服。但是隔熱給排水這些,倒是歐美領先了。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7:14

教堂的大跨度,是因為建築師發現了應用BUTTRESS來抵消向外的壓力。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41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5:13

中國的古代拱橋也發現了這個,隻是造價高,基本不會用於建築。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9:21

中國最早的拱是漢朝,墓葬從堆積式的黃腸題湊向拱頂發展。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3:02

還是墓葬啊。就是我開頭說的,能和歐美教堂媲美的,隻有中國的帝王陵墓。這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生死態度,人的歸屬在哪裏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6:15

拱最早起於兩河流域,希臘羅馬的和中國的大概都是從那裏傳來的。 時間段很重要,漢朝中國出現拱頂,正符合那時候開始和西域溝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229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2:44

我記得拱橋據說是魯班看到弓之後發明的,他找到弓鉉的替代方法,估計這是一個傳說。應該沒有漢之前的拱形建築。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7:08

趙州橋是石拱橋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2:43

這是橋。不知道有沒有拱形屋頂。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38:22

哈哈,行萬裏路不錯。中國的各個地方也得去看看啊。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8:19

不用看了,現在穀歌地圖什麽都能看到。現在的中國,嚴重缺乏建築特色。都是清一色的現代高樓或者水泥小樓,真正的傳統已經沒有了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0:56

不知道你去沒去過大陸。我去過太多的城市。大陸有些地方古建築保留基本完好。比如薊縣獨樂寺內的觀音閣,是中國保存最早的木結構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96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3:28

這些東西,內行才看得懂,外行去看就是浪費時間。而且國內到處收費,寺廟香火騙局不斷。還是看圖冊和照片,加上介紹更妥當。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5:46

如果看木建築的廟宇,首推日本。日本的基本都保存完好,而且基本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廟裏麵也沒有那麽多賺錢的彎彎繞。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7:20

現在很多和尚尼姑去寺廟工作就象上班一樣。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1:58

據說還開豪車。進去就讓你上香,上了香告訴你一顆香幾百。再搞個套餐什麽的。沒幾萬出不來。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6:47

主要是好心告訴你印堂發暗,必有大禍,他們可以幫你消解,他們不要你的錢,隻要你在佛前虔誠進香就可以了!哈哈。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8:31

他們和警察叔叔抓罰款一樣,都是有抓香火錢額度,必須完成的。而廟,地方政府缺錢了都向他們借。。比銀行還猛。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22:03

大跨度的梁,穹頂結構的樓房,讓缺乏現代鋼筋的古代也能建起巨大的建築。古埃及人不會穹頂結構,所以用很多柱子支撐神廟。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09:31

羅馬人兩千多年前就掌握了穹頂技術以建造巨型建築:羅馬市仍有一座存留建築(羅馬萬神殿)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1:04

關於中國古建築,一千多年前北宋李誡的《營造法式》值得一讀。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17:57

那個沒啥好讀的,太枯燥。中國的真正古董,都是梁思成夫婦整理的那些,核心都是人和環境的和諧共存,不同時代還有不同的特色。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4:04

環境不同了,現在的那些仿古建築還照做,隻得其型,不懂背後的環境和風水原理,這樣的假古董,就沒有看頭了。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28:47

梁林夫婦看過這本書後(是其父梁任公推薦的),給兒子取名梁從誡。希望他將來能成為《營造法式》的作者李誡。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2:59

結果他兒子成了曆史學家。哈哈。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1:35

據說當年隻差兩分進建築係,很可惜的。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56:21

不可惜,他父母太牛,再走他們的路容易失去靈動。這個道理很多人不懂。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02:16

會造建築的曆史學家,才是好詩人。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02:56

成了周培源的女婿,而後離婚。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20:06:13

這書在這裏大家可以看看,這種精細那年代的中國人少有。中國人吃虧在理學。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12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37:12

專業性太強,太枯燥。大概相當於現代買房的標準建築。尺寸方式都是固定的。哈哈。我更喜歡介紹為啥要搞成這樣的書籍。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0:38

那時候人沒幾個懂得幾何力學什麽的,不照這個搭起來估計會塌了。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2:43

理解。但是不理解的是,現代的人為啥這麽粉它。。。到底好在哪裏。中國各地環境不同,用同樣的式樣,有點迂腐啊。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4:50

我記得到新墨西哥州去玩,他們就介紹他們的房子為啥是那個樣子,因為雨水少,太陽猛,風大,所以要那麽做,那才是真有意思的東西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3:38

然後我就發現南美,西藏和印度,類似的環境也有類似的房屋造型,這才是真正有味道的東西。房屋形式必須配合環境。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46:12

中國沒有發展出大跨梁和拱形結構與木材相對易得,以及文化信仰有關:這讓需求變弱。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3:50:40

我認為是經濟因素。歐州的教會積累了大量財富,而中國的財富隻積累在帝王家。帝王把錢都花在陵墓,屁民哪裏有錢搞大跨度建築。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04:55

有一定章法,平民(甚至貴族)蓋房子違製可以被當做造反的證據哢嚓掉。。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14:03

嗯,等級製度,是獨裁製度基礎和基石。衣食住行,就是等級製度的體現。這種條件下能發展出獨特的建築就怪了。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26:05

有道理。這讓民間沒有大型建築屋的需求。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21:45

我相信Functionality=Beauty,能蔑視重力/阻力的人造形態是美的,從建築到飛機蓋莫如此。對比古代中西高大 -十具- 給 十具 發送悄悄話 十具 的博客首頁 (204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31:48

看看盧浮宮,故宮就是小黑屋 -Parkbrooke- 給 Parkbrook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4:49:00

盧浮宮真是1204年建的嗎?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1469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43:04

進歐洲大教堂,伊斯蘭大清真寺,感覺就是:高大!而進中國的大殿大廟,感覺就是陰沉,壓抑。 -半坰- 給 半坰 發送悄悄話 半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5:27:34

這裏13分18秒說西方建築抄中國的。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194 bytes) () 07/21/2025 postreply 16:37: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