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人”把字寫在想象中的羊皮紙上,每張皮都能無限再生!於是動輒“千萬巨著”。

萌音大酋長 

 

先說結論:今天我們在書店裏看到的那一排排精裝“古希臘”“古羅馬”典籍,如果真的是用羊皮紙抄出來、又真的是在公元前後幾百年裏一口氣寫成的,那整個地中海沿岸的羊得被吃到絕種。可現實裏並沒有出現“羊荒”,反倒是在15世紀以後,這些書突然像從地裏長出來一樣越堆越高。

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它們不是“出土”的,而是“出稿”——文藝複興時期的學者、印刷商和好事的王公貴族,一邊翻箱倒櫃找殘片,一邊順手添油加醋,把原本可能隻是幾頁小冊子的東西,活生生擴成了磚頭厚的“古典巨著”。

 

一、先把賬算清楚:一本書到底要吃掉多少羊?

一張羊皮書頁到底多大、能寫多少字?

今天做實驗的人把整張羊皮泡軟、刮淨、繃框、晾幹,最後得到的有效書寫麵大約0.8平方米。拉丁字母比漢字苗條,一行能擠45~50個字母,一頁正反兩麵寫滿,大概1800~2000個字母。我們就按1900個字母算,方便後麵做乘法。

一本“正常厚度”的古籍需要多少張皮?

以市麵上最常見的《高盧戰記》為例,拉丁原文去掉空格大約7萬個字母。

7萬 ÷ 1900 ≈ 37張羊皮。

注意,這隻是“一本”。如果再加上《內戰記》《亞曆山大裏亞戰記》等等“凱撒全集”,輕輕鬆鬆破百張。別忘了,羊皮是正反麵都能寫,但一本書不可能隻寫一遍——抄寫員會出錯、貴族會下令“再給我來一本”,於是同樣的內容再來一次,再來兩次……羊群瑟瑟發抖。

小羊羔的“出材率”?

成年羊皮厚、硬、毛孔粗大,寫字洇墨,隻能拿來做鼓麵或包書皮;真正寫字要用“vellum”(犢皮),也就是還沒斷奶的小羊、小牛或小鹿的皮。一張犢皮的有效麵積隻有成年羊皮的60%左右,而且“皮薄”意味著“容錯率低”,一剪刀裁壞就報廢。

於是37張成年羊皮≈60張犢皮,而60張犢皮≈60頭剛滿月的小羊。

這隻是“一本書”。如果古羅馬真有那麽多“傳世名著”,光一個作家就要吃掉上千頭小羊,十個作家就是上萬頭。地中海那點草場,早就啃成戈壁了。

 

二、羊群密度與人口密度:中世紀歐洲到底養得起多少“寫字羊”?

中世紀歐洲的羊群數量?

英國算是歐洲養羊大戶。1086年《末日審判書》登記了英格蘭各郡的牲畜,全國大約150萬隻羊。看似很多,可那是全國口糧+羊毛出口+軍需的總量,能拿來宰了做書頁的,隻是極小一部分“淘汰羊”。

法國、意大利、德意誌各邦就更別提了,山區多、耕地少,人吃都緊巴,哪兒舍得一次宰幾百頭羊去做書?

抄寫一部“史書”需要的時間?

一個熟練抄寫員,從早到晚不吃不喝,一天能抄3~4張對開頁(即6~8麵),也就是6000~8000個字母。

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拉丁譯文大約150萬個字母,150萬 ÷ 7000 ≈ 214個工作日。

214個工作日 ≈ 7個半月,期間抄寫員要吃飯、要燈油、要取暖,還得再給他配一個助手削鵝翎、調墨水、翻頁、晾皮。

換句話說,一部書就要“包吃包住”倆人一整年。中世紀的修道院確實養得起抄寫員,但養得起“幾百上千頭小羊”嗎?顯然不現實。

羊皮紙的“保存悖論”?

羊皮紙怕潮、怕蟲、怕鼠、怕火,羅馬城被燒過不止一次,亞曆山大圖書館也被燒過,可今天我們還能“奇跡般”地看到幾十萬字母的《羅馬史》?

更吊詭的是,越是“早期”的文本,保存得反而越完整;越是“晚期”的評注,越容易殘缺。正常的時間漏鬥應該是“越早越少”,可西方古典文本偏偏反著來,隻能說:它們根本不是“一路傳抄”,而是後期“集中生產”。

三、文藝複興的“造書運動”:古典文本是怎麽突然膨脹的?

1450年古登堡印刷機出現之前,發生了什麽?

14世紀下半葉,彼特拉克、薄伽丘這些“人文主義老炮兒”開始到處收羅“古本”。他們號稱在修道院地窖、在破教堂的祭壇底下,找到了“塵封千年”的羊皮卷。

可問題來了:既然塵封千年,為何墨跡不暈?為何蟲不蛀?為何一開卷就是完整的章節?

更合理的劇本是:他們找到了幾頁真殘片,然後“合理想象”把缺的部分補全,甚至幹脆自己寫一段塞進去。反正拉丁文大家都能寫,風格模仿得像一點,後世也分不出。

印刷機=“放大器”?

古登堡之後,威尼斯、巴黎、巴塞爾的印刷商發現:打著“複原古典”的旗號賣書,比賣《聖經》還賺錢。

於是出現了“流水線造假”:

• 編輯在家裏把殘片+自己補寫的內容拚成一部“完本”;

• 印刷機一開,一次印300冊;

• 印完再寫個“序言”,聲稱是“根據最古老的手稿整理”;

• 下一版再添點“新發現注釋”,又能再賣一輪。

幾十年下來,原本可能隻是薄薄幾十頁的小冊子,被層層包裝成磚頭厚的“權威定本”。

“層層包漿”的文本

舉個例子:塔西佗的《編年史》。

現存最早可追溯到9世紀的“美第奇抄本”,隻有1~6卷;可到了15世紀,突然冒出來“完整15卷”。

語言學家對比發現,後9卷的語法、用詞、節奏跟前6卷差異巨大,明顯是兩個人寫的。

可印刷商不管,直接合訂出版,從此“塔西佗全集”就成了標準。後人再引用,也隻能拿這個“15卷本”當底本,於是假的也成真。

四、為什麽沒人敢拆穿?——“古典傳統”的利益鏈

教會:我們需要一個“光榮的過去”!

中世紀教會靠“君士坦丁贈禮”那類偽造文書都能忽悠幾百年,更別說“古羅馬法”“古希臘哲學”這些更宏大的敘事。隻要把源頭描得越古、越輝煌,越能證明“我們繼承的是正統”,教皇的權威就越穩固。

王權:我要借古諷今!

法國國王想集權,就說“當年羅馬皇帝也是這樣幹的”;英格蘭國王想打仗,就說“凱撒征服高盧也不過如此”。

既然政治需要,學者們自然配合,把古羅馬史寫得越詳細越好——細節越豐滿,借古喻今就越有說服力。

商人:羊皮紙太貴,紙張太便宜!

15世紀以前,造紙術剛從阿拉伯傳入歐洲,質量還糙,人文主義者嫌“掉價”,堅持用“仿古”羊皮紙。可問題是,真正的小牛皮不夠用,於是出現了“混合版”:封麵用犢皮裝幀,內頁用棉紙印刷,對外卻宣稱“全部根據羊皮古本”。

反正買家大多是王室和富商,誰舍得把書拆開驗貨?

五、一個“古典氣球”是怎麽吹起來的?

真:公元前後確實有小規模的書寫,量不大;

半真半假:中世紀修道院抄過一些殘卷,但缺頁、跳行、蟲蛀;

假:14~16世紀人文主義者“補全”“潤色”“擴寫”,甚至整章整段塞私貨;

吹:印刷機一開,數量級爆炸,後世再引用,假的也成了“標準本”;

固化:19世紀德國文獻學興起,搞“校勘”“批判版”,看似科學,實則把15世紀的“合成品”再次正典化,徹底蓋棺論定。

於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本,就像一隻被層層吹大的氣球:外皮是“古典”兩個字,裏頭99%是文藝複興以後的空氣。真要戳破,隻需要問一句:

“按羊皮消耗量算,當時地中海的羊夠吃嗎?”

答案顯然不夠。所以,這些書隻能是後來人寫的,隻是借了一個“古人”的殼。

六、把字數換成“工本費”,一眼看穿誰在吹牛

中國這邊:一句文言文到底值多少錢?

• 商朝甲骨文:一塊龜腹甲巴掌大,滿打滿算150字。從捉龜、殺龜、掏肉、風幹、磨光、鑽眼、燒灼、刻字、塗朱,七道大工序,一塊甲骨的“人工+耗材”成本,折合今天至少3000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刻一個甲骨文字≈20塊錢。孔子如果敢用白話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十五個字就燒掉300塊。所以古人隻能寫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9個字,立省120。

• 戰國竹簡:一支竹簡長50厘米,寬1厘米,一麵寫25字,一支簡成本≈10塊錢(含殺青、刮青、編繩)。寫《道德經》5000字,需要200支簡,光材料就2000塊。老子要是像今天寫公眾號,洋洋灑灑5萬字,那就是2萬支簡,光竹片就得雇一個連的樵夫砍半年。

• 絲帛:更離譜,一匹白絹42尺,能寫4000字,市價折合今天1.5萬元。寫《史記》52萬字,就得130匹絹,價值近200萬元,抵得上西漢一個中等縣的全年財政收入。所以隻能下聖旨用,而皇帝老兒下聖旨隻能“簡而能賅”,敢囉嗦一句,國庫都肉疼。

在中國古代,字≈錢。字越多,錢燒得越快。文言文是“窮”出來的藝術。

西方那邊:為什麽敢“幾千萬言”?

前麵算過羊皮紙,這裏再換個算法——“工時”。

• 中世紀一個抄寫員年薪≈30佛羅林,折合今天1.5萬歐元。

• 普魯塔克《名人傳》希臘原文約120萬個字母,拉丁譯文約150萬個字母。

150萬 ÷ 7000(日產量)≈214個工作日,再加改錯、插圖、裝訂,整年泡裏頭。

• 這還隻是“一本書”。號稱“留存至今”的古希臘、古羅馬“核心文本”光正文就5000萬~8000萬字母,相當於30~40個《名人傳》。

按工時算,需要30~40個抄寫員不吃不喝一整年。

• 更魔幻的是,這些書還被“多次傳抄”“各地同時流傳”,於是工時×10、×100……中世紀歐洲總人口才多少?識字率不到5%,能當抄寫員的更少。

工時、羊群、草場、識字率,沒有一樣撐得起。

唯一可能:90%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本是文藝複興以後批量製造的。

七、文言文的“壓縮率”到底有多誇張?

同一段事,白話 vs 文言

白話:

“齊國的軍隊在傍晚時分到達了濮水南岸,發現橋梁已經被楚軍燒毀,於是下令就地砍伐樹木,臨時搭建了浮橋,直到第二天淩晨才全部渡過河去。”

共54字。

文言(《左傳》):

“齊師夜至於濮,梁絕,遂結筏以渡,昧旦畢濟。”

共15字,壓縮率72%。

如果《史記》用白話寫?

52萬字至少直接膨脹到150萬字起步,竹簡要6000支,重200公斤,牛車得雇兩輛。司馬遷要真這麽幹,估計剛寫到“高祖本紀”就被漢武帝以“浪費國有資產”砍頭了。

拉丁文、希臘文為什麽不怕囉嗦?

拉丁語自帶詞尾變化,一個動詞能拖出五六個音節;難道因為羊皮可以養,羊可以再生,字多一點反而顯得“有學問”?

答案是不可能的。

唯一可能靠譜的答案是:他們真正大批量“生產”文本的年代,已經是紙張+印刷機時代(15世紀後),紙張便宜到論斤賣,當然想怎麽寫就怎麽寫。

把15世紀以後才有的“寫字自由”,投影到公元前後,就造成“古人下筆萬言”的錯覺。

八、一條暗線:當中國死磕“省字”時,西方在死磕“加字”

中國這邊:

• 春秋戰國——竹簡太貴,諸子百家隻能“微言大義”。

• 秦漢——帛書依舊貴,於是出現“今文經”與“古文經”之爭:為了省字,連經書都要刪減。

• 東漢——蔡倫造紙後,書寫成本暴跌,才出現“章句小注”開始膨脹。

• 唐宋——雕版印刷普及,成本再降,才出現“傳奇”“話本”“長篇小說”。

一條清晰的“成本下降→字數膨脹”曲線。

西方那邊:

• 公元前後——真有少量莎草紙、羊皮卷,但量極少,所以“古典作家”留下來的本應是小冊子。

• 中世紀——羊皮紙貴,理論上應該學中國“惜字如金”,可奇怪的是,偏偏那些“古典巨著”都號稱誕生於此時之前。

• 14世紀——造紙術從阿拉伯傳進歐洲,成本腰斬。

• 15世紀——古登堡印刷機+水力造紙廠,成本再腰斬。

• 結果:恰恰在“材料最便宜”的15~17世紀,冒出來汗牛充棟的“古典文獻”。

換句話說,西方版本的“字數膨脹”不是跟著“成本下降”同步,而是“成本下降後集中補課”,一口氣把千年的話全說完,再倒貼給古人。

說個笑話——

中國古人把字刻在龜甲上、竹片上、絲帛上,每個字都自帶價簽,所以隻能“微言大義”;

西方“古人”把字寫在想象中的羊皮紙上,每張皮都能無限再生!於是動輒“千萬巨著”。

——記住,材料會說話,成本會算賬。

當成本不允許囉嗦時,沒人敢廢話;

當成本降到忽略不計,連死人都敢開口滔滔不絕。

 

所有跟帖: 

這才是研究曆史的知識分子應該作的研究。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3:17:45

智商問題也是頭腦殖民問題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9:05:02

應該有不少後人托偽之作。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4:20:03

美國老師網友的論據,先就值得懷疑。你跟著起哄,首先就掉進了陷阱裏去了。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4:45:16

如些眾多的著作,出自一人之手,在那個缺乏書寫材料的年代,確實是一個迷團。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5:15:29

先秦古籍絕大部分都是漢晉偽作。 -rulvbobing- 給 rulvbob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5:26:12

秦始皇焚書坑儒,那些典籍似乎也不少。那時怎麽有那麽多典籍,引起秦始皇的注意?幾百上千年,寫出幾千萬字,很難嗎?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5/2025 postreply 06:38:25

您見過任何一本古希臘原稿嗎?咱們就用它們質疑夏朝的說法,古希臘不存在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9:10:21

沒有印刷術,拚音文字留不下來。波粒子網友比較哪個文字嚴謹,是不一樣的,看看牛津字典造詞速度,和漢字無法比生命力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9:13:54

全是假設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5:48:56

我前麵說過,對這個自封美國老師的白*癡,理會他就是自降身份。您越答他,他就越來勁。最好不要理會他。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6:11:42

這個建議好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8:35:34

舔文明又噴口水,你回答那個超新星爆發在後漢書的記載問題了?數字生命冒充南大天文專業,無恥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9:04:08

為什麽它們可以質疑夏朝,這麽明顯的智商問題我們不能質疑?膝蓋跪在腦子裏 -美國老師- 給 美國老師 發送悄悄話 美國老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25 postreply 19:07: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