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馬可·波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還需要爭論麽?

杭州西湖邊的馬可·波羅塑像

作者:蔡偉傑

馬可·波羅未曾到過中國?

        在世界史上,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 c. 1254-1324)無疑是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據稱他1271年隨著其父親尼可洛(Niccolò)與叔叔馬費奧(Maffeo)自威尼斯出發前往汗八裏(khanbaliq,即大都,今北京),並且服務於忽必烈汗廷,直到1295年才回到威尼斯。但是,他是否真的到過中國的問題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這個問題在過去由巴德禮-波尼(G. Baldelli-Boni)與馬爾斯登爵士(Sir William Marsden)等早期編譯《馬可?波羅行紀》的學者們於19世紀初期提出。他們主張馬可?波羅未曾到過中國,因為在其行紀中並未述及長城、茶葉與纏足等中國事物。而德國中古史家於勒曼(Karl Dietrich Üllmann)在1829年更主張馬可?波羅未曾越過今日俄國喀山(Kazan)以南的地區。這些質疑都為玉爾爵士(Sir Henry Yule)於1860年再度提出。而吳芳思(Frances Wood)1996年出版的《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Did Marco Polo Go to China?)一書(漢譯版1997年由新華出版社發行),則是這些質疑的現代版化身。

吳芳思的懷疑論調,很快就受到歐洲中古史家與蒙古學家異口同聲的反對。其中又以傑克生(Peter Jackson)1998年刊登《倫敦亞非學院學報》上的《馬可?波羅及其<行紀>》(“Marco Polo and His ‘Travels’”)一文,以及羅依果(Igor de Rachewiltz)1997年在《中亞研究》發表的長篇書評《馬可?波羅去過中國》(“Marco Polo Went to China”)為代表。

        傑克生將吳芳思反對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理由歸納為三點:1) 馬可?波羅在其行紀並未交代纏足、飲茶與長城等任何外國人遊曆中國時會感到印象深刻的事物;2) 馬可?波羅的名字從未在任何中文文獻中被提起;3) 馬可?波羅自言曾參加過圍攻襄陽之役,而這明顯是他個人的自吹自擂。為了反駁吳芳思的說法,傑克生認為我們必須要先對《馬可?波羅行紀》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做比較公允的評價。因此他的文章主要處理以下幾點問題:1) 《馬可?波羅行紀》是什麽?2) 其撰寫目的為何?3) 書中究竟說了什麽?4) 該書在何種程度上反映了馬可?波羅的個人經曆?

對“馬可·波羅未曾到訪中國說”的反駁

        首先,傑克生分析了《馬可?波羅行紀》的作者與傳抄者,比較了巴黎版、托斯卡納版、多明我會的托缽修士皮皮諾(Francesco Pipino of Bologna)的拉丁語譯本、另一個不同於前者的拉丁語譯本,以及拉穆西奧(Giovanni Battista Ramusio)16世紀整理的版本等等,說明《馬可?波羅行紀》並非出自馬可?波羅本人之手,而是透過其牢友魯斯蒂謙(Rusticello)的記載而反映出來的馬可?波羅遊曆。因此我們不能對其敘述多加著墨。而馬可?波羅書中未提及的事物,也不無可能存在於其他已失傳的版本中。

至於馬可?波羅是否真有其人,根據其他的曆史文獻記載,達揆(Jacopo d’Acqui)曾述及馬可?波羅在1296年與熱那亞人的海戰中被俘,而病中的他也曾表示他所說的尚不及他所見的一半。而醫生與哲學家狄阿巴諾(Pietro di Abano,1316年過世)也說自己曾見過馬可?波羅。最後有關馬可?波羅家族的文獻也保存了下來。這些都是馬可?波羅真有其人的證據。

        有關《馬可?波羅行紀》的撰寫目的,傑克生認為《馬可?波羅行紀》是由一個職業傳奇冒險故事作家所作。但是在後世傳抄與流通的過程中,對該書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該書事實上是一個世界各地的百科全書式研究,但並非嚴格按照時間先後順序組織而成的。

        關於《馬可?波羅行紀》為個人觀察還是道聽途說的問題,傑克生認為即便如教皇使者柏朗嘉賓(John Plano of Carpini)等人曾經親曆蒙古汗廷,但其遊記中亦不乏如犬首人身國等道聽途說之詞。《馬可?波羅行紀》也不例外,但行紀的作者確實試著把個人經驗與道聽途說進行區分。

        至於馬可?波羅究竟去過哪些地方,傑克生認為他除了去過雲南、汗八裏等地外,也確實去過印度。他特地強調了印度行紀的重要性,因為正是在1290年左右,馬可?波羅結束了印度之旅回到汗八裏後,由於陸路不安全,才決定改由海路護送元朝宗女闊闊真(Cocacin,即Kökechin)前往伊利汗國。

        至於歐洲人在元朝的情況,傑克生提到在馬可?波羅之前,1261年已經有富浪國(即法蘭克人)訪問忽必烈汗的紀錄。但是馬可?波羅卻是第一個訪問遠東的意大利人。而在他之後,才有方濟會士孟高維諾(John of Montecorvino)1307年抵達汗八裏,並且成為汗八裏的第一任大主教。而在他與威尼斯商人達魯卡隆戈(Pietro da Lucalongo)的通訊中,也曾經透露後者為其在中國買地建立教堂一事。因此馬可?波羅的中國之旅是早於前述兩位曆史文獻所記載的意大利人。

        針對馬可?波羅未能提供許多中國生活細節這一點,傑克生認為首先馬可?波羅很可能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為忽必烈汗效勞,例如出使印度等,因此不一定長期待在中國一處。此外,他身為色目人的身份也可能使他減少了與漢人有更多接觸的機會。此外馬可?波羅聲稱自己通四種語言,但從他將伯顏丞相的名字誤釋為百眼可知,這其中可能不包括漢語。但他很可能通波斯語和突厥語,前者為當時歐亞大陸所通行的語言。這也反映在他以波斯語或是突厥語的形態來轉寫地名與人名上。

中文史籍中為何沒有馬可·波羅的名字?

        馬可?波羅護送闊闊真前往伊利汗國一事,一直被視為是證實《馬可?波羅行紀》真實性的有力證據之一。闊闊真一事見於波斯文與中文史料,前者為拉施特(Rashid al-Din)的《史集》(Jami’ al-Tawarikh),後者則為《永樂大典》(最早由楊誌玖所發現)。然而馬可?波羅的名字不見於波斯文與中文史料中這點,構成了吳芳思不承認此一證據的主因之一。然而羅依果認為《馬可?波羅行紀》精確記載了三個使臣的名字以及其中兩人死於途中一事。這點已經足以證明其敘述的真實性。至於馬可?波羅之名未被記載之因,羅依果認為這隻是說明馬可?波羅並不像他聲稱的一般在使節團中有重要地位罷了。而傑克生則進一步認為這與中國將外國商人視為貢使的傳統相關,但事實上商人在使節團中隻是作為蒙古大汗之商業利益的官方代表,並不真正具有重要性,自然也就不會被記載入史冊當中。

        羅依果認為馬可?波羅獲得蒙古大汗的牌子,也是曾經來過中國的重要的證明之一。牌子,簡單來說就是聖旨,有了它,使者可以任意征用他所需要的資源,各驛站也有義務提供使者膳食與馬匹。他同時也澄清馬可?波羅一行人一共拿到了七個牌子,而非吳芳思所稱行紀中對牌子數目的記載有混亂的情況。根據羅依果的統計,1266年馬可?波羅的父親與叔叔在第一趟旅程中從忽必烈汗手中拿到一麵;1290/91年波羅一行三人從忽必烈汗手上拿到兩麵;1293年三人從海合都汗手中拿到四麵牌子。一共七麵。牌子的數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吳芳思認為後來馬可?波羅騙了馬費奧的錢而導致爭訟,其中牌子成為兩人爭奪的焦點。但是羅依果認為吳芳思誤讀了記載,因為原文並沒有提到任何欺騙的行為,隻是純粹賠償在特拉布宗(Trebizong)經商的損失罷了。

很多學者認為馬可?波羅沒有來過中國的證據之一,就是在中文史料中找不到馬可?波羅的記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實有很多色目人來到中國,但也都沒有出現在中文史料中。例如前述的方濟會士孟高維諾,他的事跡也不見於中文史料。一般認為馬可?波羅在忽必烈汗底下做的工作是屬於幕僚或顧問性質的非正式工作,並不在有品級的中國官僚係統之內,也因此不會出現在中文史料中。

        至於《馬可?波羅行紀》中沒有提到長城的問題,根據美國曆史學者林蔚(Arthur Waldron)的研究,在明代以前其實不存在長城。因此在《馬可?波羅行紀》沒有留下相關記載就不成為問題了。

        有關《馬可?波羅行紀》的性質,傑克生作出了很中肯的分析:1) 該書是一部對已知世界的描述,而非馬可?波羅本人的回憶錄或旅行日誌。在許多事情上,《馬可?波羅行紀》提供了許多詳實的資訊,以至於讓讀者很難相信在缺乏親身經曆者的口述下,魯斯蒂謙能夠編造出這些情節。馬可?波羅也許未曾遊遍中國,但是他似乎確實在中國與印度之間進行過海上探險。對於他們曾遊曆的地方,相關的記述多半是組織鬆散的。馬可?波羅本人、行紀執筆者以及後世的傳抄者等人在對中國的描述以及馬可?波羅的地位上,確實有誇大其詞的嫌疑。但是這並不能代表馬可?波羅未曾到過中國或是甚至未曾跨越克裏米亞。

然而,即便吳芳思的懷疑論調已經遭受到許多反駁,但之後仍然有其他學者從不同角度支持其看法。例如2011年意大利學者彼得雷拉(Daniele Petrella)就從考古學角度出發,認為從日本考古發掘的船艦殘骸顯示,蒙古船艦應為三桅船。這與《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載的五桅船明顯不同。因此他認為其記載有問題,並懷疑其中國之旅的真實性。

馬可·波羅到訪中國的最新證據

        近年來關於這個爭論,德國圖賓根大學漢學教授博漢思(Hans Ulrich Vogel)再度提出支持馬可?波羅曾經來過中國的證據。在其2012年新書《馬可?波羅到過中國:貨幣、食鹽與稅收方麵的新證據》(Marco Polo Was in China: New Evidence from Currencies, Salts and Revenues)中,他將數種《馬可?波羅行紀》不同版本中有關中國紙鈔、貝幣、鹽幣、鹽業、稅收製度的段落選出來與其他記載相對比,發現馬可?波羅的記載不僅在質量上都優於其他同時期歐洲、波斯與阿拉伯旅行者(例如柏朗嘉賓與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的相關記載,同時也與中國的漢文史料記載若合符節。

例如博漢思就列出馬可?波羅在提到元代紙鈔時,提到了紙鈔的設計,13種不同的紙鈔麵額,顏色為黑色,紙鈔尺寸大小隨麵額不同而改變,而且紙鈔破損後隻需付原麵額的百分之三的手續費即可更換新鈔,而且紙鈔可以用來作為繳稅、交易與付款的媒介等。這些與漢文史料的相關記載若合符節。此外,馬可?波羅沒有提到元代福建使用紙鈔一事並非巧合,當時元朝貨幣係統在流通區域上存在著南少北多的不均衡情形。這肇因於在南方仍有許多南宋銅錢流通,且蒙古人對於新征服之南宋領地的統治仍然十分脆弱,加上地方官員敷衍塞責推行不力,或是囤積紙鈔以待升值,另外紙幣本身的品質不佳與數量不足,都導致了元朝紙鈔當時在中國南方使用不廣的結果。

     另外《馬可?波羅行紀》中提及貝幣在雲南地區流通,且這些貝幣是從印度輸入的。這些記載對照漢文史料也都能夠得到印證。根據元代的材料說明,這些貝幣不隻來自絲路南端,也來自廣西、貴州與四川等地,以及沿海的市舶司,如上海、杭州、泉州與廣州等地。其中馬爾地夫又是當時亞洲貝幣的主要產地。所以基本上可以說馬可?波羅的觀察相當正確。

        簡言之,雖然如吳芳思等學者所言《馬可?波羅行紀》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其中所記載的中國相關資訊大體仍然相當準確。如果說馬可?波羅並未親自走訪這些地方,而僅憑道聽途說而取得這些精細的資訊,確實很難讓人信服。目前西方學界主要還是認為馬可?波羅確實是曾經到訪過中國的。而這個爭論,未來隨著更多考古與文獻材料的發掘,勢必還會出現更多的討論。身為一個研究者,筆者也期待透過這些討論,有助於我們對馬可?波羅以及他所遊曆的元代中國有更為深廣的認識。

 

所有跟帖: 

老馬的遊記,我做過些考證。還是覺得這篇文章說得清楚,所以就不寫主帖了,雖然我有些自己的考證證據。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14:58

那些說《遊記》真實的,都是漢學家,為了自己生機吧?馬氏不懂漢語,不需要漢學家!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25:45

當然,爭論一直在繼續!您的考證都是照抄別人的觀點,有自己的嗎?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23:32

我在下麵就說了呀。比如元的遷都問題,就是我自己的考證之一。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27:39

遷都大事,可從任何商人嘴裏獲知!畢竟當時首都都是最繁華的!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36:57

你這麽說就有點外行了。那時候的信息極度閉塞。老馬從老家出發,用了三年才到了元上都。不像現在一個短信就知道了。:)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43:55

他是商人,當然能聽到消息,所以會是不準確、甚至錯誤的消息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2:12

老馬寫(講)書時,說的明白。哪些是聽說的,哪些是自己經曆的。再說老馬不是記者,要說所有的都是收集來的,這個不大可能。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8:14

無名兄當然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我這貼是讓大家看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29:38

人家沒到中國隻是到了契丹國和被契丹國占領的地方,中國已經在崖山戰役裏被滅亡了,他也說自己到了Cathay而不是China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39:11

隻說一點,一個不懂漢語、也不懂蒙古語的人能做揚州第一把手?當地百姓怎麽和這個滿嘴“胡言”的長官打交道?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40:36

老馬懂四種語言。他是懂蒙古或相近的語言的。那個揚州大都督,應該是他吹出來的。:)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46:17

這是”吹出來的“,那什麽不是吹出來的?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47:15

他到過中國不是吹出來的。:)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0:51

吹牛和到過中國,這是兩回事。到過中國,就不允許人家吹吹牛?不然的話,人家的書怎麽去吸引人呢?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5:04

老馬寫的不是史書,隻是遊記,吹牛有虛假不奇怪。 -supercs88- 給 supercs88 發送悄悄話 supercs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48:44

是啊,這和給自己或家裏人寫傳記一樣。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3:54:35

沒任何東西證明,馬氏懂任何非歐洲語言。蒙古語和任何歐洲語言都相距甚遠!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49:11

我的這個貼裏有。老馬會通用的突厥語和波斯語。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3:56:12

蒙古從未滅過契丹,滅的是女真(金),怎麽書中全然不提?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46:17

哈哈,你這是把老馬當成曆史學家了。他家本來就是個小商人之家,他從小和父親及叔叔經商。但後來陰差陽錯地變成了使者。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0:00

早在蒙古之前,契丹已經是中亞一帶對中國的稱呼。那些人未必如我們知道契丹與漢人的區別,隻是一個地域名字而已。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1:44

正因為沒到過中國,才會有此誤解!可馬氏不僅去過中國,還見了元世祖、得其賞識,會不知道?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4:31

你的意思是采訪一下老忽,然後寫本史書?可惜的是老馬對曆史(正史)並不感興趣。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01:15

你怎麽知道馬對曆史感不感興趣,他告訴你的?不能自圓其說的,你就說:“吹牛”,那你如何鑒定哪些不是”吹牛“的?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07:52

你好好看看書。他對曆史感興趣嗎?他主要說他的旅行中發生的。還有就是一些傳說,哪有什麽曆史?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11:49

對於他來說這隻是一個名字而已,他沒必要去用另一個名字,哪怕是用蒙古。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36:35

你把所有錯誤都歸於”他不是曆史學家“,那誇耀中國富裕怎麽就是真實、可信的?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01:03

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老馬對契丹被誰滅的曆史並不感興趣。錯誤當然有,但和是不是曆史學家無關。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08:18

護送闊闊真前往伊利汗國一事中的細節確實是很有力的證據。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3:56

”護送闊闊真前往伊利汗國“有其它文件證明嗎?我還護送公主去過火星呢!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5:58

他提的一些細節在其他文獻裏得到印證。沒有親身經曆的人是很難知道這些細節的。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7:57

當然,不會有人知道別人的”臆想“!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02:38

四十多艘船200多人,中間還出了事故在印度拘留了一年,兩年後才到,國王已經死了嫁給了兒子,這些細節是想不到的 -晚春就是牛- 給 晚春就是牛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2:42:11

護送公主,不派使者、軍隊,讓一個外國商人護送?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0:57:08

馬可應是隨行人員之一。你想想走海路坐船,怎麽可能隻有一個人護送呢?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03:10

護送公主(這點並無印證),當然要有個使團,但馬氏沒資格、也沒機會在其中 -無名-1963- 給 無名-196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10:21

他能準確知道其中的一些細節是很好的證據證明其是隨從之一。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21:23

我同意貼中的觀點。大家有不認同觀點可以反駁。和帖子中觀點無關的問題,我就不回答了。要不然會沒完沒了。得回到班上去了。 -新手庚- 給 新手庚 發送悄悄話 新手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1:19:05

到中國開眼界,回去不吹牛都不好意思。現在不少美國人印度人日本人到中國,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想象中的差別實在太大。-:)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25 postreply 15:14: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