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後學,隻能抑惡揚善,最好不要有偶像。以下是錢鍾書堂外甥許大雄的議論:

我過去認為錢鍾書獨善其身,苟全於亂世之中,是最聰明的;既不至於像吳晗、郭沫若那樣被罵名於後世,又不至於受害於當下。但是,當我了解了外公的人生觀、價值觀完全是秉承了中國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苟利家國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正是依靠這種精神才得以傳承五千年而不衰,成為唯一傳承至今的人類古文明;今天我們依然還必須依靠這種精神才能夠實現偉大的複興夢!

正是外公的這種正直無私的精神培養了錢氏家族剛正不阿的家風!

兩家家風高下還可以從兩位大舅舅的對比中明顯看出。

錢鍾書一生持才傲物,誰也看不起,連他的老師也不在他眼中;有一次爹爹看他過於狂妄,就說:三伯伯(三外公)的國學總比你強吧?錢鍾書狂妄地說:就是單論國學,他也不如我。  儒家以孝廉作為道德的根本,作為儒家知識分子的爹爹說起此事,極為不滿。

三外公錢基博在五四時期就是與胡適、錢玄同齊名的國學大師;錢鍾書的國學基礎主要得益於他父親從三歲開始為他打下的基礎。何況“文無第一”,在文學上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判標準。所以錢鍾書這樣說既不謙虛,也不客觀。

事實上,對於國學的理解有兩個層麵:

一個是技術的層麵,就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旁征博引,以廣博的知識令人欽佩;毛澤東、錢鍾書這樣的天才人物依靠他們過人的記憶力,都能夠做到。錢鍾書能夠震驚世人的主要是這一方麵。

而更深層次的則是理解其文化內涵,也就是真正理解和接受其價值觀;也隻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從本質上理解國學。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國學,是以道德作為基礎和核心價值的;就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而外王”的思想修養。所以真正的國學大師梁啟超、王國維、胡適、傅斯年等等都是道德高尚者。從錢鍾書一生的言行看,與此相去甚遠。不僅遠遠不如外公和三外公;甚至遠不如爹爹、文大舅、二舅、龍舅等同時期的知識分子。

錢鍾書不僅驕傲自負,而且比較自私嬌氣,不能吃苦。1938年錢鍾書夫婦從國外回來;楊絳代健汝回到上海,錢鍾書應聘去西南聯大,爹爹也在昆明海關;僅僅半年,錢鍾書因為生活艱苦和思念楊絳,跑回了上海;他的那一套陽春白雪的學術研究在淪陷區沒有市場,主要靠楊絳寫劇本維持生活;這件事情是爹爹最為詬病錢鍾書的。反觀外公家,已經成年的大舅舅、二舅舅、龍舅舅都在後方,都沒有逃回上海;二舅舅也已經結婚,已經有了兩個孩子;龍舅舅在貴州修公路,生活條件比昆明艱苦得多。滿舅舅為了抗日事業被日本人殺害了。把錢鍾書和我家舅舅相比,人格高下立見! 

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錢鍾書開始學寫小說,就是《圍城》。爹爹曾經和九舅舅談起《圍城》,認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錢鍾書,生活範圍狹窄,也隻能夠寫寫周圍的幾個知識分子;九舅舅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圍城》中凡是正麵形象的人物都是以他家人為原型的,凡是帶有負麵色彩的人物都是以我家(外公家)人為原型的。(我當時隻有六歲;我至今也不明白,怎麽會被選中成為帶有負麵色彩的趙辛楣的原型?)

文大舅舅與錢鍾書從小一起讀書,文大舅老是第一名,但是英文和國文則總是第二;後來錢鍾書以外文係第一名畢業於清華,去英國留學,文大舅則以交大第一名(曆史上總分第二)畢業後留學英國讀博士,因為博士論文的結論觀點與導師不同,文大舅堅持自己研究結論,放棄博士學位;所以人們一般把他視同博士;回國不久即成為浙江大學教授,後來擔任中央大學(當時中國最高學府)工學院院長,解放後為南京工學院副院長;錢鍾書在西南聯大為副教授,後來也隻是普通教授;1955年第一次評級,兩人均被評為一級教授;文大舅認為自己資曆淺,堅決隻拿二級;錢鍾書則毫不客氣地拿了一級。

文大舅在副院長任上,忙於工作,而且堅持不批文大舅母晉升副教授,直到反右後被免去副院長,文大舅母才得以升為副教授。

錢鍾書成為一級教授後,為了自保,有三十年幾乎沒有發表著作和文章;除了教學和校譯《毛選》外,主要以讀書度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