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鄧不是完人,但沒有老鄧,中國現在不可能是世界第二大國,很可能能連印度都不如。
華若一直掌舵,中國怎麽可能搞私有製和市場經濟?沒有私有製,不搞市場經濟,怎麽可能加入WTO?港澳台資,外資怎麽會進入中國?
中國過去30多年的大發展,核心原因是在全球化下,利用外資, 充分釋放了幾億農民和龐大的工程師隊伍的潛力。這些人,在毛時代封閉的世界裏基本上浪費了。
過去30多年,民營企業是中國高科技和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ICT領域,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有哪家國企發展壯大起來了?國家長期大量投資的傳統汽車,機床和數控等,沒有一家國企發展壯大了。
計劃經濟在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後來成為發展的枷鎖,道理很簡單。其一,計劃經濟的大鍋飯嚴重挫傷了精英的積極性。其二,計劃經濟下,中國不可能深度參與全球經濟。其三,計劃經濟不可能準確預測複雜的經濟活動,用計劃來指導發展必然會導致商品短缺,這是毛時代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商品短缺的核心原因。其四,在計劃經濟下,由於不能深度參與世界經濟,靠自己有限的積累,擴大再生產困難重重。為此,毛搞了《論十大關係》,本質就是錢不夠,隻能搞重點項目。前蘇聯也是如此,導致經濟長期畸形。
老鄧先搞農村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中國很快解決了吃不飽問題。然後搞城市改革,搞幹部四化,廢除終身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從此再無毛時代瞎幹蠢幹的事發生。在朱鎔基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建立了有效的混合市場經濟,這個經濟體係是過去30多年高速發展的基礎,一直沿用到現在。習接班後隻是搞了簡單的反腐和強軍,在技術上一點難度都沒有。朱鎔基的體製改革,才是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和俄羅斯比,和印度比,一目了然。給朱鎔基兩個經濟諾獎,都不足以代表他在經濟上的卓越貢獻。趙當年搞個價格改革都翻了車,直接導致64.
很多國人是非不分,吃著老鄧的飯,卻高喊毛主席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