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點評】孔明冒險聯東吳

本帖於 2025-02-18 14:10:17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峻聲 編輯

 

三國鼎立始於赤壁之戰。而赤壁之戰又始於孫權和劉備的結盟。孫劉結盟則是諸葛亮隻身出使東吳的功勞。

“外結好孫權”是隆中對裏諸葛亮為劉備製定的外交策略,但在實行時出了差錯。本來這一條策略應該在劉備擁有荊、益兩州之後才予以施行,也就是在與孫權實力相當的時候與之結盟。然而實際情形的發展超出了諸葛亮的預想:劉備沒能得到荊州,而曹操又率軍殺到。

荊州刺史劉表也是一方諸侯。他知道兩個兒子不堪大任,兩次要把荊州送給同屬漢室後裔的劉備。為了維持自己的仁義形象,劉備沒有順水推舟接受下來,失去了把荊州名正言順歸於自己名下的機會。

劉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琦是亡故的前妻所生,小兒子劉琮是繼室蔡氏所生。蔡氏家族是荊州的豪門,蔡氏兄弟受劉表任命,掌管軍政事務,是荊州的實權人物。劉表病重,想立遺囑讓劉備扶助長子劉琦統轄荊州,被繼室蔡氏阻止。聽到曹操親率大兵伐荊州,劉表嚇得一命嗚呼。蔡氏偽造遺書,讓她的兒子劉琮繼任了荊州刺史。

劉備以小小新野的微弱兵力阻擋曹操,兵敗,一路南撤。

曹操大軍壓境,十四歲的劉琮嚇得六神無主,在部下和母親蔡氏的唆使下決定投降,把荊州獻給了曹操。然而劉琮母子並未因獻出荊州而得以保全性命。劉表經營荊州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曹操擔心劉琮成年以後會依靠家族勢力謀反,就在荊州地麵刺殺了劉琮母子。幫助曹操訓練水軍的蔡氏兄弟也因東吳的反間計而遭到曹操的誅殺。蔡氏集團是一群貪婪的平庸之徒,在追逐權力的內鬥中如狼似虎,而當遇到外來的虎狼之師時,他們立馬現出豚羊本色,把篡奪的權力以最快的速度拱手送人,最終因暴露篡奪過權力的野心而招致殺身之禍,極具諷刺意味地詮釋了貪圖權力的平庸之輩因不能駕馭大亂之世的權力、從而被所篡權力反噬的範例。

盡管蔡氏集團無能,但是,荊州被他們轉了轉手,卻成為日後插入吳蜀關係中的一根楔子,對三國未來的局勢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這證明庸人也能改變曆史。

占領荊州,飲馬長江,曹操換乘艨艟戰艦,大宴部下,趁著酒興,橫槊望月,發出“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的誓願。曹操料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對酒當歌,沉浸在銅雀春夢之際,諸葛亮早已“借一帆風”,隻身出使東吳,三分天下由此開啟。

聽到曹操得了荊州,孫權自覺勢孤力單,內心焦慮。魯肅一提聯合劉備,孫權馬上應允,當即派魯肅去打探劉備的虛實。孫權急切尋找同盟的心情,正是弱勢一方想要抵抗強勢一方,卻又信心不足而產生的本能反應,這也為諸葛亮實施聯孫抗曹開了方便之門。

然而,諸葛亮出使東吳並非一件輕鬆之事,諸葛亮,甚至劉備,都差點被東吳殺掉。原因嘛,一言以蔽之,是因為劉備的實力極度虛弱而招致的。

諸葛亮一到江東,迎麵遇到一波投降風潮。孫權的帳下集齊了江東才俊,可麵對曹操百萬大軍進逼,需要討論如何禦敵的大政方針時,他豢養的謀士們卻眾口一詞:降曹。這又一次印證了一條真理:強敵當前,多數人會為了個人利益而選擇投降。真正願意抵抗的乃屬鳳毛麟角。孫權也被這股投降風潮吹得猶豫不決。日後曹操在戰場上看見意氣風發的孫權,由衷地誇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傳為千古讚美。如果曹操知道孫權曾經畏懼、動搖,還會如此誇獎孫權嗎?

畢竟江東也有鳳毛麟角,主掌東吳軍務的周瑜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雖然《三國演義》用溢美之詞誇張描寫了“諸葛亮舌戰群儒”,但真正讓孫權下定決心與曹操一戰的是周瑜。一旦下定決心,孫權的表現還是很到位的。隻見他拔出佩劍,砍掉麵前案桌的一角,厲聲說道:再有人談論投降曹操,命同此桌。

這一幕與曹操在旗艦上大宴部下形成鮮明的對照:實力強大的曹操用酒肉招待部下,營造出一片祥和的氣氛,而實力弱小的孫權則必須用劍來約束部下,斷角的案桌帶來噤若寒蟬的效應,後世將之稱為專製。

受命抗曹的周瑜敏銳地覺察到諸葛亮將是東吳日後的勁敵,屢次要除掉諸葛亮,甚至想要殺掉劉備,都被部下勸阻。最終,因為大敵當前帶來的壓力,周瑜才暫時放下了謀殺劉備諸葛亮的意圖。

“諸葛一生唯謹慎”,隻身出使東吳是諸葛亮平生一大冒險,可以說險過後來的空城計。劉備到東吳見周瑜,也上演了一幕鴻門宴,比他在曹營還要凶險。曹操對劉備未起殺心,周瑜則不但起了殺心,而且磨刀霍霍,付諸行動了。劉備差點被周瑜斬首。之所以出現這一幕,究其根源,是劉備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建議,從劉表手裏接下荊州。劉備為了維護自己的仁義形象,幾乎斷送性命。

赤壁一戰,諸葛亮劉備化險為夷,借東吳之力奪得荊州,成為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有了荊州,才有後來的進軍蜀川,三分天下有其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諸葛亮會水遁,平時隻住在一艘小船上。遇到危險揭開船板加進水利便逃了。 -鐵甲連環馬- 給 鐵甲連環馬 發送悄悄話 鐵甲連環馬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7:25:36

照你這說法,《三國演義》跟《東周列國誌》差不多了。。。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7:39:54

《封神演義》 -鐵甲連環馬- 給 鐵甲連環馬 發送悄悄話 鐵甲連環馬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12:03:06

從戰略上講,孫權殺劉備才是上策。兩強相爭,比三足鼎立更容易統一。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7:38:04

孫權當時有能力北伐嗎?他隻能守而不能攻。既然守,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72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7:42:37

劉備當時沒幾個人,打敗曹操主要是靠東吳。事實證明後來劉備是孫權的後患,劉備傾蜀國之力討伐孫權,兩敗俱傷。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7:50:18

孫權能贏得赤壁之戰是可一不可二的。若不是劉備成勢後與東吳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239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7:59:51

你這是假設。既然赤壁之戰能打敗曹操,曹操怎麽可能輕易拿下東吳?放走劉備,是無進取心的表現。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8:06:57

赤壁贏在曹操不了解南方的天氣地理,既然勢力已達南方,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17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8:12:47

你說得對:孫權和劉備互相攻擊,兩國就完蛋了。。。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128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08:02:44

吳蜀剛有點小成績就打內戰,忘記了主要敵人,以至於兩個都完了。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13:04:08

吳國一直惦記著荊州,屬於小貪。小貪誤大事。。。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5 postreply 14:03:22

關羽也有責任。他看不起孫權,沒有好好團結孫權。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9/2025 postreply 20:44:40

對,關羽生性高傲,排五虎將的時候他還看不起黃忠。深究起來, -峻聲- 給 峻聲 發送悄悄話 峻聲 的博客首頁 (270 bytes) () 02/20/2025 postreply 12:28: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