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可能是同步走的, 如果都套在車轅上, 走起來車會一左一右地晃. 所以車轅(裏套?)上隻套一匹老馬, 它是主力. 其它的馬套在車身上(外套?), 主要是啟動和上坡時加一把力, 這時車把式的鞭子應該是抽在外套的馬上. 拉外套的馬一般應該是小馬, 它們走在前麵, 不知道其實車不靠它們出力, 所以它們懈怠的時候車把式應該抽它們. 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
你們的這匹老煽馬比較狡猾, 它故意比前麵的馬走的慢一點, 這樣力就由它們出了. 但它也不能太慢, 那樣車就頂它屁股了. 另外, 那兩匹馬還得基本步調一致, 否則車就會一左一右地晃.
我之所以有這個問題, 是因為我觀察到有些中亞遊牧民族最簡單的馬車沒有車轅, 他們隻在車前麵斜著放一根木頭, 木頭與車之間用多根鐵鏈拴住, 鐵鏈依次加長, 這樣木頭和車不是平行的, 而是斜的. 馬拉這根木頭, 這樣不論有多少匹馬同時拉車也不會一左一右地晃, 隻是這根木頭一前一後地晃, 有些馬的力量浪費了. 這時應該把老馬放在短鐵鏈處, 主要的力量由它出, 走的快的馬放在長鐵鏈處, 鞭子也主要應該抽它.
不知我說的對不對? 真心向您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