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現代(1):少用了幾個輪子

本文內容已被 [ 蔣聞銘 ] 在 2024-11-29 15:11:4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走向現代(1):少用了幾個輪子

蔣聞銘

人直立行走,晚上抬頭看到的,是滿天的星,一顆一顆,鑲在天穹上。這些星,都繞著人畫圈。月亮太陽,也繞著人畫圈。再看得仔細些,你會發現這些鑲在天穹上的星,走得一點都不亂,相互之間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大家看世界,先是天圓地平,後來知道了地球是圓的,自然而然就認定了所有的星體,都繞地球轉。不過呢,星星裏邊有五顆沒鑲好,不守規矩到處走。太陽月亮,也不守規矩。五個行星加太陽月亮,所以一周有七天。

星星是神在天上的標識,所以星星的運動,應該是完美的。世上最完美的,是圓,最完美的運動,是勻速圓周運動。所以星星在天上,自然都該做勻速圓周運動。這樣的信念,理所當然,從亞裏士多德到哥白尼,大家想都不想全盤接受,算是最古老的迷信。不過以地球為中心劃個圓,讓一顆星在圓上做勻速運動,無論如何,都不會是行星月亮太陽在天上的走法。所以這個信念,與金木水火土月亮太陽在天上的軌跡,對不上。

有了一種執念,遇到對不上的事,人的思維本能,不是放棄,而是想辦法調和執念和現實之間的矛盾。於是就有人建議,說行星還是做勻速圓周運動,不過比我們以前想的,要複雜一些。對行星在空間的運行軌道,正確的描述,可能是先以地球為中心畫一個圓,然後以這個圓上的一點為中心,再畫一個圓。行星在第二個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同時第二個圓的圓心,在第一個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 

托勒密對行星運動的這個描述,用現在的話講起來,就是拿兩個輪子,做一個數學模型。 既然是數學模型,要定性更要定量。這個模型裏有一堆參數:第一個輪子的直徑是多大?第二個輪子的直徑又是多大?第二個圓的中心,在第一個圓上走多快?行星在第二個圓上,又走多快?空間是三維的,這兩個輪子,被放在了什麽方向上?對具體的天體,比如說火星,你需要用火星在天穹上的位置變化,來反推這些參數。這個事情,就成了一道既難又煩的數學題。這道題難做,但不是不能做,做出來一看,理論和觀測,大體上能對上。

雖然能對上,還是有不小的誤差,怎麽辦?再加一個輪子。第一個圓繞地球,第二個圓的圓心,在第一個圓上轉,第三個圓的圓心,在第二個圓上轉,行星在第三個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這個模型,參數多了不少,反推起來可就要了命。但是難不倒煩不死,算出來一看,真行,理論和觀測高度吻合。不過呢,時間一長,觀測精度也有改進,三個輪子的模型,理論和觀測又有了誤差,怎麽辦?再加一個輪子。這就是歐洲人的地心說。過一段時間加一個。到哥白尼的時候,加到了十幾個。煩是煩,難歸難,但是這麽算,理論和觀測結果,合若符節。 這個就是歐洲古代的天文學。

所以說托勒密的地心體係, 可不是一句大家繞地球那麽輕鬆。地心說,是西方世界,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觀測和煩難無比的數學計算的基礎上,在過千年的時間跨度上,建立起來的一套完整精確的天文理論,成就輝煌。說地心說博大精深,是當時西方人類聰明智慧的最高結晶, 都不能算過分。

近代科學的開端,是哥白尼的日心說。日心說當年,是對天主教會的嚴重挑戰。教會為了捍衛神和亞裏士多德的精神權威,全力維護托勒密的地心說,送布魯諾上火刑架,判伽利略終身監禁,對日心說打壓迫害,不遺餘力。結果,哥白尼的日心說成了現代科學的標識裏程碑,托勒密的地心說也就成了封建迷信反科學的象征。其實呢,哥白尼對比托勒密,日心說對比地心說,從天文科學理念,到數學計算,一脈相承,是技術改進而不是革命性的進步。

托勒密的輪子繞輪子,到哥白尼的時候,輪子加到了十幾個。哥白尼是波蘭的一個神父,虔誠的天主教徒。看行星算軌道,是他的業餘愛好。算了好多年,有一天突發奇想,問自己如果第一個輪子,不以地球,而是以太陽為圓心畫, 算行星軌道,是不是可以少用幾個輪子。他一試,還真能少用不少。這就是他的日心說,不過他也知道,說地球繞太陽轉,教會肯定不能同意,是要命的麻煩,所以他的《天體運行論》,臨死前才敢發表。日心說和地心說比較,在哥白尼那裏,不同的隻是把地球換成了太陽;勻速圓周運動加輪子繞輪子,外甥打燈籠,照舊。

不過讓原本不動的地球轉起來,不管是自轉還是公轉,不單天主教會不能同意,講科學實際的人,也不同意。這些人不同意地球繞太陽轉,最主要的一條理由,是如果地球繞太陽,從這邊轉到那邊,人看星星的角度,就會有一個偏差。但是這個偏差,怎麽測也測不出來。這個自然是因為恒星離地球太過遙遠,要測出這個視角差,當年的觀測手段能力,遠遠不夠。 離得最近的恒星,到地球的距離是4.5光年。光從太陽走到地球,要八分鍾,走到最近的恒星,要四年半。

這麽遙遠的距離,當時的人做夢都想不到。所以測不出視角差,結論隻能是日心說不對。錯了怎麽辦?就又搞折衷主義,讓行星繞太陽,讓太陽繞地球。這樣既能少用不少輪子,又沒有視角差的問題。這就是第穀的折中體係。從數學模型看,這個體係比地心說更離譜。不過第穀不但有當時最好最全的觀測數據,而且用他的模型算,理論和觀測,吻合度最高。當年洋教士湯若望幫崇禎皇帝修訂中國的曆法,用的就是第穀的折中體係。就這樣弄來弄去,還是輪子繞輪子。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目錄鏈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古人的觀察力還可以能看到幾顆行星和其他的恒星不一樣 -rmny- 給 rm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5:14:01

前麵兩個係列,八篇講古代西方,五篇講古代中國。這一個係列,講現代文明的開端。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5:17:55

《天體運行論》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是近代科學的起點,算是十六世紀top10劃時代大事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13:44

所以講現代文明,現代社會,要從哥白尼的日心說開始。人類文明史上無比重大的曆史事件。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26:18

是的. 自文藝複興來,三本奇書,《天體運行論》,牛頓的《自然哲學數學原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重大提升人類對自然的認知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37:50

不止是提升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現代文明,德先生賽先生,賽先生是根本,沒有這些科學理論,就不會有德先生。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05:21

所以討論現代文明,必須從現代天文學,牛頓力學開始。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06:35

教會不論,但是科學家們,我覺得是take a while for them 來理解,運動中的參照物是可以隨意選擇的。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25:35

如果這一點有障礙,倒是可以明白他們為什麽想不通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26:37

這個不是參照係的事情。您可以說地球繞太陽,也可以說太陽繞地球,但是是木星土星都繞地球劃圈,就不對頭了呀。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32:34

是的,參照物選擇的原則是,選擇最容易列出表達式的物體,就是選擇最容易理解的物體。所以,地心說的人,可以說太陽繞地球,其他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46:34

繞太陽。這就還是地心說啦 :)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47:29

哥白尼和後來的開普勒,研究的,都不是地球的軌道,而是金星的軌道。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54:04

繞太陽,是日心說。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54:39

這樣啦 :) 太陽帶著七大姑八大姨繞著地球轉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8:56:12

那是第穀的折中理論,看文章的最後一段。下一篇講開普勒。敬請關注。:)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02:30

這不是折中,這是滑頭 :) -哪一枝杏花- 給 哪一枝杏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13:39

也不是。當時確實沒法解釋為什麽地球看太陽,沒有視角差。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18:38

第穀也是蠻有故事的一個人。也是科學史上,承上啟下的人物。哥白尼通過他,才到了開普勒和牛頓。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21:25

你這篇和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到的一個話題有些關係。就是measurement 的不同態度和發展和中國沒有發展出科技的關係。 -kl3527- 給 kl3527 發送悄悄話 kl352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15:00

定性是玄學,定量是科學。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19:17:20

這是對的。可能中國古代還是有不少人試過走定量的路,但是被打壓排擠異端化了。 -kl3527- 給 kl3527 發送悄悄話 kl352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9/2024 postreply 20:03: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