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五九):香山陳天炎

民國粵人赴澳留學檔案匯編(百五九):香山陳天炎

香山南山村

陳天炎(Chin Hing Yoong)是香山縣南山村人,生於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年)八月廿二日。他有個叔叔名叫陳典燥(Chin Den Toll),生於一八七六年,一九○一年來到澳大利亞發展[1]。可能陳典燥出國前便是學醫出身(中醫,或者是草醫),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加上出國前便學了英語,可以比較好地與當地人溝通,便在澳洲行醫維生。他從鳥修威省(New South Wales)的首府雪梨(Sydney)登陸入境,然後逐漸南下,去到域多利省(Victoria)首府美利濱(Melbourne),最終在一九一九年之前定居在該省新金山孖辣埠(Ballarat),在這裏的皮路街(Peel Street)三十二號開設一家醫館,以其自己名字命名,叫做“陳典燥醫館”(George Den)[2]。其後,他也就以此醫館的英文名作為自己的名字行世於當地[3]

一九二一年,澳大利亞實施《中國留學生章程》,開放居澳華人在鄉子女前來澳大利亞留學。此時陳天炎已經十八歲,但也希望有機會去到那裏留學,獲得叔叔陳典燥大力支持。於是,陳典燥便以監護人的身份,填表向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提出申請,辦理侄兒陳天炎赴澳留學的護照和簽證。他以自己的陳典燥醫館作保,但在允諾供給膏火一欄則留下空白。按照一般的理解,沒有寫下多少數額,事實上就是意味著提供足鎊膏火。按照計劃,陳典燥準備將侄兒安排進入孖辣埠高路本公立學校(Golden Point State School)讀書。

中國總領事館接到申請後,很快按照流程審理完畢。八月二十二日,總領事魏子京給陳天炎簽發了號碼為95/S/21的中國學生護照,然後交到澳洲內務部等候簽證批複。四天後,內務部在上述護照上鈐蓋了簽證印章。待從內務部拿回鈐蓋有簽證印章的護照後,中國總領事館便按照陳典燥提供的地址,將其寄往香港的強華公司,由其為護照持有者安排好赴澳行程後,再將護照交給陳天炎。等了將近一年左右時間,陳天炎終於從香港搭乘“依時頓”(Eastern)號輪船,於一九二二年七月二日抵達美利濱,再乘車前往孖辣埠,在叔叔的醫館裏安頓下來。

陳典燥原本是安排侄兒就讀高路本公立學校,但等到陳天炎抵埠之後,發現他的英語非常不好,遂決定先不讓他進入那間學校就讀,而是由他自己在家對侄兒進行強化培訓,就是說,由他自己教陳天炎英語。由此可見,陳典燥本人的英語是很不錯的。當海關在八月份去到上述學校檢查,想知道陳天炎是否已經入讀時,方才得知他沒有來上學。隨後,他們找到陳典燥,後者表示過三兩個月後,待侄兒英語稍有進展,便將其安置在孖辣埠的私立學校或送往濱海的芝郎埠(Geelong)相關學校讀書,因他本人此前在芝郎埠停留過,對那裏熟悉。

也確實是過了三個月,陳天炎便在叔叔陳典燥的安排下,得以進入孖辣學院(Ballarat College)讀書。學院提供給內務部的例行報告每次都很簡單,隻是顯示他在校表現和學業均令人滿意,沒有提及他在學習上有任何的語言障礙。顯然,他在赴澳前曾經接觸過一些英語,又在叔叔三個月的強化培訓下,已經適應了當地的學習環境。由是,他在此一直讀到一九二四年底學年結束。

到一九二五年新學年開學後,二十二歲的陳天炎沒有重返孖辣學院繼續讀書,而是在開學後不久,就告別叔叔陳典燥,去到美利濱,於三月三十一日在此搭乘駛往香港的“吞打”(Tanda)號輪船,離開留學兩年半的澳大利亞,返回中國去了[4]

可是在他離境不久,陳典燥便向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解釋,陳天炎是因故而回國探親,並提出請代為辦理侄兒的再入境簽證,以便他可以回來繼續完成未竟學業。四月十四日,魏子京總領事致函內務部秘書,表達了上述意願,請其按例核發再入境簽證給陳天炎。內務部秘書與幾位主管官員經一番商討,認為他今年八月就要屆滿二十二歲,待他明年返回,隻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讀書,因為一九二一年實施的《中國留學生章程》規定,中國學生在澳留學的最高年限是二十四歲;為此,許多人覺得這樣做對他意義不大,但也有官員認為,按照規定,他是可以回來讀書的,隻是到時候他就必須離境回國。最終,後一種意見占了上風。五月七日,內務部秘書複函魏子京總領事,批複了陳天炎的再入境簽證,即給予他自離境之日起算的十二個月入境的許可,回來澳洲後他可重返孖辣學院就讀;但在這份再入境簽證的批複函中也特別強調,一俟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年滿二十四周歲,陳天炎就必須立即中止學習,返回中國。

雖然有了好的結果但,收到再入境簽證的陳天炎並沒有重返澳大利亞讀書。也許是他本人也意識到,如果回來繼續讀書,性價比確實不高;也許他此次回國探親,實際上就是應父母之召,擇期成親,因為他的年齡,正好是父母早就為他訂好的結婚之年。而一旦成婚,諸事繁雜,他也就無暇再顧及回澳留學讀書之事了。

四年之後,陳天炎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內務部秘書的桌子上。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新任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宋發祥給內務部秘書發來一份公函,申請陳天炎前來孖辣埠其叔叔的陳典燥醫館協助經營,請其核發商務簽證給這位曾經在此留學過的年輕人。通常情況下,從中國來的這些中醫或草醫所開的醫館,都是一間藥材商鋪,兼售一些中西土特產品,規模大的話,跟一般大型雜貨商鋪並無太大的差別。宋發祥總領事在函中表示,陳典燥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佳,但其醫館在當地還頗有聲望,服務的範圍也廣,現在迫切需要一位店員來協助經營,以便維持和發展。因其侄兒此前便在該地留學,也住在他那裏,對當地情況熟悉,英語也沒有問題,是個合適的人選。為此,宋總領事希望內務部秘書能盡快批複,以便陳天炎能前來澳洲,協助叔叔經營醫館的生意。

然而,在海關記錄裏,找不到陳典燥的生意有多大的規模,亦即他沒有什麽進出口的記錄;其次,按照此前內務部掌握的移民規則,也基本上對中草醫的替工或幫工申請都沒有批複的先例,亦即這些人的生意隻能讓他們自然消長,自生自滅。於是,十月八日,內務部秘書複函,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上述申請。陳天炎的重返澳洲夢就此中斷,此後再未見到澳大利亞記錄中有任何與其相關的信息。

一九二一年,陳典燥填表向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申辦侄兒陳天炎的赴澳留學護照和簽證。

一九二一年八月廿二日,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魏子京給陳天炎簽發的中國學生護照。

一九三九年陳典燥的外僑登記證。

檔案出處(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檔案宗卷號):Chin Hing Yoong - exemption certificate, NAA: A1, 1929/8808


[1] DEN George: Nationality - Chinese: Date of Birth - 22 October 1876: Date of Arrival - 1901: Certificate Number - 29: Date of Issue - 27 October 1939: First registered at Ballarat East [contains 1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NAA: B6531, DECEASED/1939 - 1945/DEN GEORGE。

[2] Carol Holsworth, “Chinese Herbalists in Victoria 1850’s – 1930’s”, Chinese Rural Victoria Blog, in https://chineseruralvictoria.wordpress.com/2009/01/05/list-of-chinese-herbalists-in-victoria-1850s-1930s/

[3] “Mr George Den, Herb Specialist”, Horsham Times (Vic), Friday 14 March 1924, page 8。

[4] Chin Hing Yoong - Expired exemption - Left per "Tanda" 26.4.1925, NAA: B13, 1925/727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