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7月27日,南京電影製片廠的影視編導石征先帶著對《淮海戰役》的探訪之心,來到粟裕的麵前。當時,粟裕的身體狀況並不理想,醫生囑咐他要多休息,不要過多談話,於是工作人員規定了隻有20分鍾的采訪時間。
粟裕對時間的限製卻置若罔聞。他對石征先說:“原來的時間限製作廢,我給你4個小時,中午飯也在我這裏吃。”這種慷慨豁達的態度讓石征先感到意外。
粟裕敞開心扉,直截了當地表達:“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這句話的發表讓在場的人都為之震驚。粟裕的秘書試圖製止他,但粟裕不為所動,堅持繼續談論淮海戰役的方方麵麵。
石征先回憶說:“這句話讓我震驚,當時就做了記錄。”這是因為這句話與鄧小平曾說過的“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相呼應。在淮海戰役時,成立的淮海戰役總前委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和譚震林五位領導組成,其中鄧小平是總前委書記,是這場戰役的最高領導者。
那麽,為何粟裕也會說出類似的話呢?
首先,淮海戰役的戰略構想確實出自粟裕之手。他早在戰役前就提出了從“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戰略計劃,並得到中央軍委的高度認可。
其次,在淮海戰役爆發後,粟裕的貢獻不可忽視。他的提案和領導作用使華東野戰軍成為這次戰役的主力部隊,出動了強大的兵力,展示了出色的指揮才能。粟裕在戰役中的實際指揮功績是不可否認的,深刻地影響了戰局的發展。
因此,粟裕的說法並非是在爭功,而是對自己在淮海戰役中的戰略謀劃和實際指揮的客觀表述。他的豁達態度和對戰役的真實回顧,為後人提供了珍貴的曆史資料,使淮海戰役的英勇事跡得以更加全麵地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