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白先生昨天轉發文章漏掉的第二部分內容。白隻說了天災,不提人禍。但是文章的原作者詳細分析了人禍原因

來源: 蕭嵐 2024-06-09 17:20:2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493 bytes)
回答: 轉帖:是天災還是人禍?蔣聞銘2024-06-09 15:38:09

 這是白先生昨天轉發文章第二部分中的內容。白先生僅僅轉了文章涉及天災的第一部分。隻說了天災,而不談包括人禍的第二部分。文章的原作者是官方當代中國研究所的研究員,文章詳細分析了人禍的五個決策錯誤。 最後給出關鍵的結論: 【本文隻考察了自然災害和決策錯誤對農村糧食的影響,沒有考察工業等方麵的影響。如果加上純粹因決策錯誤導致大煉鋼鐵等的工業損失,“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成因,毫無疑問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三年自然災害”與“大躍進”

——“天災”、“人禍”關係的計量曆史考察

陳東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載《中共黨史資料》2000年第4期

 

###########

【      五十年代,我國工業化進程處於初始化階段,糧食等農產品出口是積累資金的重要來源。

  1958年糧食獲得豐收,但在浮誇風中卻估計嚴重過高。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估計並正式公布1958年糧食產量將達到3000-3500億公斤,比1957年增產60-90%.1958年底,有關部門根據各地區匯報,把預計產量又誇大為4250億公斤(1958年12月7日中央批轉譚震林、廖魯言報告《關於農業生產和農村人民公社的主要情況、問題和意見》)。

  按照這個產量計算,全國平均每人糧食占有量為650公斤,早已超過需要(《當代中國的糧食工作》第105-109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1959年8月16日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公報雖然指出“過去發表的1958年的農業產品產量的統計偏高”,認為經過核實後的糧食的實際收獲量為2500億公斤,但仍然嚴重高估。實際上,經過後來核實的1958年全國糧食產量遠低於公布數字,隻有2000億公斤。根據嚴重失實估計,當時得出了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的假象。1958年10月12日的《人民日報》算賬說:一個人“放開肚皮吃飯”

  一年能吃大約500斤上下。而僅尚未收獲的薯類和晚稻產量,全國人民每人平均可有275公斤,也即全國人民放開肚皮吃一年也吃不完。於是,出現了五項錯誤決策。

  (一)大辦吃飯不要錢的食堂。取消了糧食定量,實行敞口吃飯,宣傳所謂“糧食供給食堂化,肚子再大也不怕”。有的公共食堂半個月就吃掉了三個月的口糧。據國家統計局1960年1月的統計,全國農村已經辦有公共食堂391.9萬個,參加吃飯的有四億人,占人民公社總人數的72.6%,其中主要產糧區的河南、湖南、四川等7省市區達90%以上。

  (二)大量增加城鎮和職工人數。1958年6月,中央決定勞動力的招收、調配由省市區確定後即可執行,各地又將招工審批權層層下放。職工1960年達到5969萬人,比1957年增加2868萬人,城鎮人口1960年達到13000萬人,比1957年增加3124萬人(《當代中國的勞動力管理》第10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全國農業勞動者人數由1957年的19310萬人急劇下降到1958年的15492萬人,占工農勞動者的比例由93.2%下降到77.8%(《建國三十年全國農業統計資料》第5頁)。

  (三)投資和人力物力繼續向工業方麵傾注,排擠農業。1958年秋收未完,就將大批農村勞動力調出,參加沒有計劃的水利工程,抽調農村勞動力3000多萬人搞鋼鐵等其他事業。

  1960年9月譚震林給中央報告說,主要產糧區的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四省的拖拉機和排灌機械有40%缺乏零件和燃料不能開動,農民的小農具也缺乏很多,因為廢鋼鐵原料都被收集煉鋼,農具廠也改煉鋼。10月山西省委也報告說,農忙的4、5月份,全省參加田間勞動的勞動力隻占農業勞動力總數的48%,而且男多女少,老多壯少。原因是基本建設和支援工業抽調勞動力過多。這些都造成因災減產之後,糧食中仍有一部分不能收獲到倉。彭德懷回家鄉調查時收到一位老紅軍的字條:“穀撒地,黍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麽過,請為人民鼓嚨胡”,深刻地反映了這種現象。

  (四)減少糧食播種麵積。根據糧食問題已經解決的不實估計,1958年作出了次年減少糧食播種麵積的決策,1959年全國糧食播種麵積為174034萬畝,比1958年的191420萬畝下降了9.1%,其中水稻播種麵積下降9.1%,小麥播種麵積下降8.5%(《建國三十年全國農業統計資料》第45-49頁)。按照1957年糧食畝產,等於1959年全國減少了169.5億公斤糧食,相當於總產量的10%……

  (五)實行糧食高征購政策。為了支持工業“大躍進”,要求各地區加大征購指標,在發現農村缺糧難以完成的情況下,又進行了“反瞞產”鬥爭,強行征購。如1959年1月27日,廣東省委書記趙紫陽在向中央的報告中說,目前農村有大量糧食,糧食緊張完全是假象,是生產隊和分隊進行瞞產造成的。要求對拒不交待的瞞產幹部,給予處分,甚至法辦。毛澤東對此批示予以肯定說:“在全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立即解決。”再如2月19日,《經濟消息》刊登中共安徽省委工作組對桐城的調查說,發現目前農村的所謂糧食問題,不是缺糧問題,也不是國家征購任務過重的問題,而是思想問題,特別是基層幹部的思想問題。】

所有跟帖: 

我好奇白雲要怎麽把您貼的這一篇駁得體無完膚。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9/2024 postreply 18:21:55

好奇貓,請看我在你樓上一貼的跟貼,本人已將人禍說駁得體無完膚了!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9/2024 postreply 23:16: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