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人才自生自滅

來源: f2022f 2024-01-03 07:35:0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17 bytes)

國家科技人才自生自滅

  今天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最大的困難是科技人才缺乏。而曾經何時,中國也曾經人才輩出。

  1958年9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室,王守覺等人,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批鍺合金擴散高頻晶體管,頻率達到150MHz。後在中科院109廠批量生產,為中科院計算所研製的109乙型晶體管計算機(浮點32二進製位、每秒6萬次),提供了12個品種、14.5萬多隻鍺晶體。後又為計算所研製的109丙型計算機,提供了大量晶體管元器件。109丙機字長48位,平均運算速度每秒11.5萬次。該機共生產兩台,為用戶運行了15年,在我國核武器研製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65年,上海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與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元件五廠等單位合作,開始研製655型數字集成電路大型計算機,由陳仁甫(照片右側)副研究員主持,重點攻克TTL集成電路。1969年在上海無線電十三廠投產,定名TQ-6型計算機,每秒運算100萬次,配備磁盤操作係統,語言編譯程序。

  1971年,上海複旦大學自主研製的719計算機,由王世業、顧芝祥、陳誌剛等人參與研製。1975年複旦大學研製FD-753計算機。經過反複研究討論,結合那時美國IBM360/370、歐洲TSS、日本FACOM等計算機係統和我國DJS-260、北大150等計算機係統,最終確定753計算機係統的主要研製目標是:具有處理速度浮點運算200萬次以上的主機係統;實現分時計算機係統;多進程分層管理的微內核操作係統。

  1979年上海元件五廠和上海無線電十四廠,聯合仿製(逆向工程)成功8080八位微處理器(編號5G8080)。8080為美國英特爾公司在1974年推出的第二款CPU處理器,集成6000隻晶體管,每秒運算29萬次。自1975年第一台個人電腦誕生以後,8080芯片幫助英特爾在幾年後占據了電腦芯片的霸主地位。德國西門子仿製出8080芯片是在1980年10月(Siemens SAB 8080A-C),比中國還晚一年。日本也仿製過8080芯片。

  1980年,日本代表團在上海訪問,上海當年的電子工業擁有良好產業基礎。上海冶金研究所研製的離子注入機,還曾出口日本。而短短十年之後,上海電子工業全麵破產倒閉。誰該承擔這一曆史罪責?

所有跟帖: 

不少人妄自菲薄,凡是中國的都不行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66 bytes) () 01/03/2024 postreply 07:45:03

沒錯。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3/2024 postreply 07:52: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