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碎於洋躍進

來源: f2022f 2024-01-02 22:29: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637 bytes)

中國芯片碎於洋躍進

    1978年6月份,政治局再次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大人說:同國外做生意,搞買賣,搞大一點,什麽150億,搞它500億。500億美元的規模。7月上旬,國家計委初步整理,匯總了一個850億美元的方案,其中400億引進外資。

  1978年中國的財政收入為1132億元,光是一個上海寶鋼項目就要投資300億元,根本不是中國國力所能負擔的。沒錢怎麽辦?開動印鈔機!1979年中國人民銀行增加了50億元人民幣的供應量。同時期,為了體現改革開放的好處,中央開始給工人漲工資、提高糧食收購價,給老革命家們蓋別墅、換進口小轎車,提高福利待遇。

  1979年全國在建的大中型項目有1100多個,財政赤字170.6億元。1980年又新增了1100多項,財政赤字127億元。上述項目全部建成,還需要投資1300億元。為了彌補財政虧空,1980年央行又增印了78.5億元鈔票。從此,印鈔票如同吸毒上癮一般,成為中國經濟毒瘤。1978年中國全社會的流通現金僅有229.59億元,到1985年已經暴增至839億元。光是1984年的鈔票供應增幅,就高達驚人的39%。連年狂印鈔票引發惡性通貨膨脹。許多物價都至少翻番,高檔煙酒等民用消費品價格,甚至直接上漲10倍,以致一些城市出現了“搶購囤積風潮”。

  為了控製宏觀經濟的嚴重混亂局麵,壓縮投資金額。1980年中央一下子停建緩建了400多個大中型項目,1981年又停緩建了22個大型項目。其中就包括上海寶鋼、十堰二汽、大慶30萬噸乙烯等戰略工程。盲目貪大求洋給中國經濟帶來嚴重危害,導致汽車、電子、航空等戰略產業難以發展。像上海的運10飛機,在研製15年後最終流產。北京電子管廠(現在的京東方),想上馬液晶項目,也因為缺乏國家投資而流產。更嚴重的危機還在後麵。

撥改貸——抽幹中國電子企業血液

  1984年,為扭轉財政虧空局麵,盲目實行“撥改貸”政策。以往國有企業從政府財政獲得撥款,作為工廠流動資金或技術改造經費。企業盈利後將利潤上繳國家財政。這樣形成良性循環。撥改貸將政府財政撥款,改為企業向銀行貸款,還要支付高額利息。而另一頭,企業的利潤照樣要上交財政。這樣政府不僅不投一分錢,反而像從前一樣,抽走企業的大部分收入,導致國有企業迅速陷入虧損困境。

  正是由於“撥改貸”,使得中國電子工業遭到致命打擊。企業隻顧引進外國設備,以盡快投產盈利,缺少科研資金對外國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在文革時期,中國科研投入占GDP的2.32%,與英法德等發達國家相當(2003年世界平均值也僅有2.2%)。到1980年代,正是電子產業興起的關鍵時期,歐美國家和日本、韓國、台灣紛紛加大對電子產業的科研投入。而中國卻在大規模壓縮科研經費投入。1984年以後,由於“撥改貸”造成的困境,使中國企業基本無力進行研發,科研經費占GDP比值驟然降到0.6%以下。中國電子工業徹底垮了。

  比如像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上海元件五廠。1980年利潤高達2070萬元,職工人均利潤1.5萬元。即使是1985年,上海元件五廠的產值仍然高達6713.1萬元,利潤達1261.4萬元。然而到了1990年,上海元件五廠產值下降至1496萬元,利潤竟然僅有2.47萬元,全廠1439人,人均利潤僅有區區17.16元。熬了沒幾年,這家風光了三十年的中國半導體器件龍頭企業,就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破產倒閉了。

中央停止投資——全國瘋狂引進落後淘汰技術

  1982年,組建電子工業部,主管全國電子工業。該部門繼承了毛時代組建的2500多家科研院所和電子工廠,下屬職工總數達100多萬人,主要研製通信、雷達、電視、計算機、無線電、元器件等設備。產業結構完備程度,僅有美國、蘇聯可以相比。光是電子工業部下轄的專業電子研究所就有上百家。然而在80年代初,由於中央政府全麵停止對電子工業投資,各電子企業要自己去市場找資源。於是中國電子工業的技術升級全麵停止,與美國、日本的技術差距迅速拉大。甚至被80年代加大電子投資的韓國、台灣徹底甩開。

  1982年,中國國務圓成立了“電子計算機和大型集成電路領導小組辦公室。1984年至1990年,中國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大學,紛紛從國外引進淘汰的落後晶圓生產線,前後總計達到33條,按照每座300-600萬美元估算,總計花費1.5億美元左右。這33條晶圓生產線,多數根本沒有商業價值。造成這一亂象的根本原因,是電子工業部,將絕大多數國有電子企業的管理權,甩給省市地方政府,又缺乏製定執行產業規劃的政策權力。出現了全國瘋狂引進落後技術的奇怪現象。還有一個原因是80年代開始,國有企業貪汙腐敗加劇,借著進口項目的名義,領導幹部可以名正言順地獲得出國考察機會。

所有跟帖: 

如果不是因為和美國建交,巴統限製解除,中國連淘汰的設備都引進不來。離開曆史背景,討論曆史沒意義。 -太宇- 給 太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2/2024 postreply 22:51:49

應該盡量自己研製,不要重複引進。那是亂花錢,隻能讓官員腐敗。 -f2022f- 給 f2022f 發送悄悄話 f2022f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2/2024 postreply 22:58:22

70年代的四三方案是怎麽來的?英國的三叉戟、斯貝發動機技術怎麽來的?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給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發送悄悄話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3/2024 postreply 04:21: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