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8年去了呼倫貝爾盟的農區插隊,當時滿懷建設農村的激情。農村的苦和累我們都咬牙挺過來了,並沒有使我和我的同伴們不開心。 我開始感到苦悶是第四年,知青裏的高幹子弟陸續離開了,參軍的,上學的,去父母幹校的。。。,走不了的平民子弟有和當地老鄉結婚的。最後,我們青年點就剩下我一個女生。當時的絕望和痛苦絕不是因為苦和累,而是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我們一起的一個女生和當地的老鄉結婚了, 結婚以後她第二年就生了孩子,在家做飯養豬看孩子,成了一個農村的家庭主婦。我很寒心,難道這也是我的人生嗎?你可以說漂亮話,為了祖國的建設需要作出犧牲雲雲,可是難道把城市的青年改造成農民,這樣的犧牲會帶來農村的進步嗎?你在農村的時間不夠長,後來又有機會上大學,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可以理解。
你在農村待了幾年?如果在農村待了五年以上,而且當時完全沒有回城的希望,你的感受會很不一樣。
所有跟帖:
•
同意你的觀點!
-老商-
♂
(0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5:02:56
•
我一直強調我們那時處於下鄉運動後期,後來幸運考上大學,又出國,這都是我個人如此的感受的重要因素,也蜀國對別人可能就是噩夢
-Laogui123-
♂
(353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5:39:07
•
所以我說你的感受我理解。問題是你說”總有一類人甚至多類人需要做出犧牲“,我不能苟同。
-jty-
♀
(0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6:12:10
•
改開前建設,是以全民,特別是農民,血汗為代價;改開後發展,是以下崗工人和進城農民工血汗為代價。不苟同沒問題,可以探討。
-Laogui123-
♂
(141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6:59:17
•
你曲解了我的意思。我說的是知青一代所做的犧牲是否值得。
-jty-
♀
(108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7:39:29
•
以一代人失去教育機會為代價,得到的是農村仍然貧窮落後。
-jty-
♀
(0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6:16:21
•
"當時的絕望和痛苦絕不是因為苦和累,而是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1.
-加州老中-
♂
(99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6:22:51
•
完全理解,我們是末期下鄉,正值年少無憂,沒時間思考人生未來,不久就考入大學,我在我對下鄉的看法中首先提及這幾個因素。
-Laogui123-
♂
(0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7:03:19
•
你既然意識到自己認知上的局限性,
-jty-
♀
(63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7:54:19
•
我沒有下結論,而且我也說了我的看法是基於我自己所處的經曆和我幸運高考和出國留學,也承認別人可能會視其為噩夢。
-Laogui123-
♂
(0 bytes)
()
07/27/2023 postreply
18:26:36
•
關鍵是最後一句,1972年高幹子弟陸續離開了,參軍的,上學的,去父母幹校的。 這是鄧的主意。分裂知青,大搞特權,破壞團
-f2022f-
♂
(928 bytes)
()
07/28/2023 postreply
0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