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氣機匣組件、風扇排氣機匣、低壓後機匣
上海電工機械廠
2.渦輪機匣組件、排氣機匣、尾錐體
上海先鋒電機廠從1972 年起研製,使用當時國內尚未廣泛采用的等離子噴塗新工藝。至1980年,共交付3種組件11台套,形成年產12~20台套的生產能力。
3.主附件傳動機匣
上海汽車齒輪廠
4.葉片
上海汽輪機廠
二、燃油總管
上海油嘴油泵廠研製,得到上海交大、航發廠、西安發動機廠等單位的協助,攻克了中頻感應加熱釺焊工藝。在一、二輪研製的基礎上,釺焊工藝不斷得到改進和完善,產品質量達到設計要求,可以進行小批量生產。
三、軸承
滾珠軸承由上海中國軸承廠研製,
滾棒軸承由上海滾動軸承廠研製。
其餘24項軸承的製造單位是:上海中國軸承廠8項、上海滾動軸承廠8項、上海紅星軸承廠5項、上海微型軸承廠2項、蘇州軸承廠1項。
鋼球2 項,由上海鋼球廠研製。
四、新材料
1.TC4鈦合金
撫順鋼廠、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上鋼五廠、902廠
2.45CrMoVA合金
上鋼五廠
航空材料所
上海異型鋼管廠
3.K9合金
航空材料所、
上海交大、
上海鋼研所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4.K17G合金
沈陽金屬所、
航空機械廠、
上鋼五廠、
5.GH901合金
上鋼五廠、
冶金部金屬研究所、
上海鋼研所、
航空材料所、
上海重型機器廠、
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
航發廠
6.GH738合金
上鋼五廠
航空材料所、
上海交大、
上海汽輪機廠
航空機械廠
7.GH22合金
上鋼三廠、
上鋼五廠、
上海鋼研所、
航發廠、
上海電動工具廠
8.非金屬材料
4106號合成航空潤滑油--Ⅰ--滑油係統--成都發動機廠、上海第一汽車附件廠,重慶一坪化工廠
DW-73石墨封嚴材料--Ⅰ--主軸承密封--上海電碳廠
五、成品附件及工具
渦扇8 發動機在成都發動機廠試製期間,曾於1970年9月召開成品配套協調會議,發動機成品附件共15項19件,全部由三機部所屬的8家工廠承製。主機廠與各成品附件承製廠簽訂生產和技術協議,會後成品附件研製工作在各承製廠全麵展開。1974年渦扇8發動機由上海市負責研製後,上述成品附件改為給上海汽附一廠配套。同年11月,三機部在河南新鄉召開成品附件協調會議後,上海汽附一廠於翌年5月和各成品附件承製廠又在上海正式簽訂生產和技術協議。從1975年起,各承製廠陸續按協議向汽附一廠提供成品附件,並派出技術人員參加總裝廠的有關試驗、試車。其中燃油係統三附件研製難度最大,1975年9月~1979 年慶安公司經過8次協調和攻關,按國際民航要求完成150小時適航性試車。天津航空電器廠為解決點火激磁器在起飛狀態下電嘴停火故障,用6個月時間重新研製新的高頻變壓器,保證了國產附件參加工廠驗證性試飛。此外,上海工具廠還提供各種類型拉刀108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