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學者教她學語言
她是人到中年,東渡扶桑,自費留學的,也可以稱為”洋插隊”。然而,從16歲的“土插隊”到留學東瀛,期間相差了20餘年的歲月,真可謂“範進中舉”的感受。
當然,她既無優勢,又無背景;既無大誌,又無好奇;僅僅是為了速戰速決,拿到學位即刻走人。抱著這種實用主義的目的,她進入了課程,文史學科是憑著以往的實力-吃老本;電子情報工學,沒有基礎,沒有知識。是硬著頭皮往裏鑽,就是為了謀得今後的一個生存手段。
因此,時間對她來說比什麽都珍貴也重要,需要“短平快”。那麽大的年紀了,不像年輕人,憧憬“民主”的自由”,羨慕“高尚”的生活,追求“完美”的情趣。所以,壓根就沒有想過要留下來。於是,她對當地語言一點不感興趣。認為難聽/難學/難記還難懂,學了將來也排不上用場,不想浪費時間。
研究室內,她使用著那一點點破破爛爛的英語,好在她善解人意,勉強地與大家交流和溝通。論講時,別人的內容她聽不懂,隻好睜大了小眼睛隻顧低頭橫掃教科書,常常是上段找不到下段;到了她發表的時候,那就更慘了,前一夜,幾乎“今夜無眠”,把漢字的日語發音挨個查字典,分別注上發音音標,那叫一個費力不討好,現場總是上氣不接下氣,道不出來個抑揚頓挫。
終於有一天,導師(音聲認識AI學者)笑著對她說,你應該學習日語了。她還嘴硬,反正我要回國,在研究室裏可以交流就可以了啊。於是,導師嚴肅地繼續說,你來到了一個國家,連語言都不願意好好學習,不但專門知識學不紮實,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這裏的文化和社會,你回去了,難道不會後悔嗎?(還說了很多的內容,但她當時理解有限,半懂不懂啊,不,幾乎全都不明白!大致的意思是,不想當將軍就不是好士兵那樣的話)。
她考慮了一下,即使是“蜻蜓點水”,都還要帶點水離開吧。她看過「阿信」的連續劇,難道連阿信都不如?於是她回答老師,“學”。接下來,老師布置了額外的學習指令:那就是,每天上午第一課時前的十分鍾以內,由她背誦一小段當天的「朝日新聞」頭版頭條的豆腐塊大的時事述評。
於是,從周一到周五,風雨無阻,她必須在8:20到教研室(學生們都在之前匯聚到計算機房,端坐在自己的電腦前)。8:30導師準時進來,直奔那台專用電腦,隻見他依然是在比學生多了扶手的轉椅上盤腿一座,注視著PC屏幕命令道:“開始吧”。
此時的計算機房靜悄悄,大家是鴉雀無聲“假裝”操作電腦,其實耳朵肯定是在豎著聽,偷著笑。因為隻有她一個人在滿頭大汗,磕磕巴巴,仿佛煞有介事地“朗讀”著那篇每日新聞的頭條專欄“天人語聲”。那個時間,對於她長的沒完沒了。
終於,聽到一聲“明天繼續努力”,而後,老師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霎那間,研究室內,笑聲朗朗,熱鬧非凡,有人坐在導師的轉椅上模仿導師的模樣還有那嚴肅的麵孔,指手劃腳;有人好心地遞給她一杯咖啡,慰勞鼓勵;她也記不得那是冷的還是熱,總是一飲而盡;唉,今天是過去了,阿彌陀佛!明天呢?上帝保佑!
日複一日,她的語言能力,超出了她的想象和努力,老師越來越能“聽懂”她的背誦內容了!她飛快地進步了,學習能力也不斷地提高了!她切實地感到自己進化了,充實了,興趣泉湧!
以後,在世界範圍的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她卻能中年就職,成家立業,那是語言的力量,那是老師的引導。她說,感謝,導師!感恩,人生的長者!
朋友教研室的導師和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