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六八年征兵的公正性與公平性:
其他地區的情況,不了解,連聽說也沒有。雖然同年的兵主要來自上海,青島,寧波,但相互間從沒聊過有關應征過程的事。
就南京地區而言,征兵主要是麵向在校高中生,及六六、六七兩屆的初三學生。對於報名參軍學生的審查,不是由各學校的黨組織,而是由學校的老師組成的審查小組,這些老師大多遭受過紅衛兵批鬥和毆打,而這些紅衛兵基本都是自己教過的學生。
審查小組的老師中有黨員,但多數是非黨員,至少我的中學是如此。我所在中學的審查小組的老師中有一位女老師,是印尼歸國華僑,教音樂,由於著裝時髦,是文革第一批被批鬥,剃光頭,遭打罵的;一位男老師,是我的初三老師,有點曆史問題,也是文革開始第一批挨打鬥的。通過這樣審查小組的審查,能當上兵的人不是一般人,實在不知如何會有這樣的看法。
六八年南京兵絕大多數是市井人家子弟,幹部子弟不多,學習成績好的更少。隻知道一個走後門的,因為是分到同一個部隊,不是幹部子弟,是出身於中醫世家的獨子。到新兵營後,第一次開大會,營長剛說到,這裏是東南海防前線,他就當著數百新兵,在大會上放聲哭了起來。
同年的上海、青島、寧波兵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是身不由己來當兵的,特別是寧波兵,有不少是工廠在職的工人,72年服役一滿就都跑了,弄得有些部門沒有一個六八年的兵。
很多人常把六八年的兵混同與其後的兵,卻忘了上山下鄉是六八年底的事,比六八征兵晚了有十個月左右。
六八年征兵,好像是六七年12月開始報名的,六八年一月體檢,二月二十八日半夜登車離開南京。那時關於“上山下鄉”的風,不知有誰可以提供秘聞,以餐眾人。
初中時,交往的同學出身三教九流,攤販車夫,關係都不錯。關於六八年征兵的情況,來自不同階層出身的同學,朋友。就當時所知:
走後門是有的,但隻是極個別的;
出身有政治問題的,不能當兵,是不可否認的現實。但從另一方麵講,出身有政治問題的,往往是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在六八年初,“上山下鄉”還沒有影的情況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還抱有能繼續上學的幻想。回南京後,見到過幾位班上成績好的同學,言談中都流露出當年沒當兵,是抱有能繼續上學的期望。
上麵的文字都是當年的親曆。信與不信,時至今日數十年,沒有錄音,沒有錄像,麵對質疑,確實無法證實。
隻希望各位能跳出固化的思維,不帶出身成分,不帶政治意識,隻當回首曾經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