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實事求是誇毛、而曆史又再次驗證了毛“文革”沒錯

【轉載】周恩來說隻有毛主席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 毛澤東思想是毛主席個人創造

       周恩來一生對毛主席心悅誠服,出於他對中國革命曆史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感悟,有兩個著名的觀點,深受他的戰友們和人民群眾的普遍讚同:一是隻有毛主席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二是毛澤東思想是毛主席個人創造。
  
  一,隻有毛主席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
  
  從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中央革命根據地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先後領導下,根據毛澤東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采取“誘敵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虛弱”,聲東擊西,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其有生力量的作戰方針,先後取得了第一到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大規模軍事“圍剿”。此時共產國際東方部派駐中國的工作人員李德已從上海到達瑞金,在秦邦憲( 即博古,時任中共臨時中央局成員、臨時中央政治局書記和負責人)的支持下,實際上掌握了軍事指揮權,實施一係列錯誤的方針和戰略戰術。(《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第411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一版,下同)
  
  1933年11月20日,毛澤東向中共臨時中央建議:以紅軍主力突破敵之圍攻線,“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去,縱橫馳騁於杭州、蘇州、南京、蕪湖、南昌、福州之間,將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威脅敵之根本重地,向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作戰。用這種方法,就能迫使進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區之敵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據地的進攻,並援助福建人民政府。”但是博古和李德害怕紅軍轉向敵人統治區會丟失根據地,拒絕采納毛澤東的這一建議,錯失了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有利戰機。(《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第415頁,選自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毛主席開始並不想走。毛主席認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完全是由於博古和李德的錯誤指揮造成的,他要留在中央根據地,打出一片紅彤彤的新天地。
  
  周恩來知道毛主席這個想法後,趕緊上門給毛主席做工作,說中央紅軍不能沒有毛主席。最後說服毛主席一起跟隨中央紅軍長征了。
  
  但是博古和李德這個時候並不買毛主席的賬。1934年11月下旬,紅軍突破湘江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時,博古和李德繼續不聽毛主席不能突破湘江北進的勸阻,造成了中央紅軍的重大傷亡,使紅軍由出發時的86000多人銳減到了3萬多人。
  
  經過了離開毛主席的指揮戰爭就失敗的慘痛教訓,1935年1月遵義會議增選毛主席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和軍隊中的領導地位。
  
  1月15日開完遵義會議後,博古心裏還不服氣。一直到2月5日,博古讓挑著中央印章和中央文件的挑子繼續跟著他走,不想順順當當地進行權力移交。
  
  2月5日,到了紅軍長征路上一個叫雞鳴三省的地方,周恩來與博古進行了徹夜長談,現身說法,說你我、我們領導中國革命都不行。我們都是知識分子出身,吃過洋麵包,對中國國情了解不是那麽深,我們搞不成這麽一攤子事業。周恩來說,我是從領導南昌起義過來的,南昌起義失敗,我就發現我們不行。中國革命必須找一個深深懂得中國的人來領導,否則我們都搞不成。周恩來跟博古講,老毛是這樣的人。你我都不是,他是。隻有毛主席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我們得輔佐他,我們隻有輔佐他。因為我們不是這樣的人,我們搞不成。
  
  博古聽了周恩來的話,如醍醐灌頂,對毛主席心服口服了。談完話第二天,博古就按照毛主席的意見把中央挑中央印章、中央文件的挑子交給張聞天了。
  
  “雞鳴三省”會議後,對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了重新分工,根據毛主席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接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習慣上也稱總書記),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遵義會議定的是周恩來是軍事指揮上的最後決策者,毛主席很謙虛,讓周恩來繼續作名義上的最後決策者,實際上這時周恩來張聞天已經完全聽從毛主席了,所以毛主席成為事實上的領導核心和決策者)。博古心甘情願地改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退出中央核心領導。
  
  從那以後,中國革命在毛主席領導下,果然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隻用了14年,就打倒了蔣介石,建立了新中國。
  
  二,毛澤東思想是毛主席個人創造
  
  根據《毛澤東年譜》記載,從1960年10月開始,毛主席開始吃素,不吃肉了。對護士長說:我應該以身作則,帶頭節約,跟老百姓共同渡過難關,不要給我肉吃,省下來換外匯。(《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四卷,第472頁)
  
  毛主席不聽醫護人員的勸告,堅持要和全國人民同甘苦,不僅把國家每月給他的供應糧由定量45斤降到了35斤,而且堅持7個月不吃肉。
  
  根據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治國錄:毛澤東與1949年後的中國》公布的曆史記載,聽到醫護人員的報告後,周總理為了主席的身體,去勸毛主席吃肉。
  
  但不管周總理苦口婆心怎麽說,毛主席就是堅持不吃肉。周總理有點急了,勸告主席說:“主席,你不吃肉,身體垮了,中央怎麽辦?”
  
  毛主席說:“我身體不會垮,垮了也有集體智慧呀!”
  
  周總理著急地說:“新中國的確是集體打出來的,搞建設也是大家一塊兒幹的,但你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這樣說是可以講通的。但你硬要說連你的智慧也都是集體的,就離譜了,說不過去了。因為不合於實際!”
  
  是啊,毛主席的智慧怎麽能成了集體的智慧呢?如果非要這樣說,周總理認為就太離譜了,因為這樣說根本不符合曆史實際。
  
  毛主席大概是要故意刨根問底,對周總理說:“我怎麽不合實際了?
  
  周總理說:“一個人的思想是容易受他人影響,但黨史和現代史都可以顯現出,是其他領袖人物和軍隊將領乃至全黨全軍受你的思想影響,才取得了勝利。”(就是說如果是受影響,也是毛主席的思想影響了其他領袖人物和軍隊將領,而不是其他人影響了毛主席的思想)
  
  周總理繼續說:“正如林彪(注:林彪雖然當上黨和國家二把手後事做得不對,但說的話卻有好多都是對的,正所謂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說的,凡是執行毛主席路線就勝利,否則就失敗。”
  
  周總理接著十分懇切地說:“別人都有些什麽思想,給了你什麽影響?究竟是你的思想啟發了別人,使別人更加聰明了,還是別人給了你智慧和啟發,才結晶出了毛澤東思想?就說軍事思想吧,誰具備毛主席的軍事天才(很明白,周總理說沒有一個人具備毛主席的軍事天才)?難道紅軍走出死亡之穀不是因為聽了你的,是因為聽了‘集體智慧’?是因為有了你的思想,才使集體有了智慧,而不是因為集體有智慧,才催生了你的思想。“
  
  周總理說得非常坦誠客觀,是毛澤東思想使別人變得更加聰明了,而不是別人使毛主席變得更加聰明了,才結晶出了毛澤東思想。紅軍走出死亡之穀,那是因為聽了毛主席的計謀,靠毛主席的智慧,而不是靠什麽集體智慧。
  
  所以,周總理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不容辯駁地亮明自己的觀點:是毛澤東思想使中國共產黨集體有了智慧,而不是集體智慧成就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由毛主席個人所創造。
  
  筆者認為,對待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開國領袖毛主席的評價,能不能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道,在老百姓看來,體現的不僅僅是水平,更是人品。
  
  和那些詆毀毛主席被人民唾棄的小人不同,周總理在和毛主席幾十年的戰友生涯中,始終做到了心悅誠服、全力輔佐,殫精竭慮、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了毛主席信賴、人民熱愛的好總理,必將永載史冊,被萬代敬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