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布,怎麽用?(回顧布票時代)
所有跟帖:
•
文革時候有陣子馬路上要抓那些琵琶形,蜈蚣形的布條紐扣的奇裝異服(見圖)。尤其是那些東北軍墾農場回上海的知青。
-chufang-
♀
(81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1:05:51
•
還有這事?我去插隊了…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2:13:32
•
東北農場可能吃的是包穀,高粱吧,那裏的知青個兒特別高大。
-chufang-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2:21:08
•
老哥啊, 知青都是長成型後才去下鄉的呀,再吃高亮玉米也長不高大了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6:40:24
•
14、15 下鄉的也有啊。
-加州花坊-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08:03:01
•
'全靠毛主席的好領導'.。 記得我媽買毛巾做衣服, 另外, 1件衣服兄弟傳下去. 新3年舊3年縫縫補補又3年....
-planet-
♂
(238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2:57:49
•
你母親真聰明!窮則思變!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3:01:36
•
我老家產棉花,織土布是傳統手藝,基本家家女人都會,男人有的也會。老毛時代,孩子們都是穿家織的土布做的衣服。家境好一點的,
-曾在莊裏-
♂
(267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5:15:39
•
河南人稱自家織的布叫“大布”,毛估估隻有二十來支紗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6:31:00
•
是啊,比較粗,也容易壞。
-曾在莊裏-
♂
(0 bytes)
()
11/02/2022 postreply
18:52:55
•
那時候還有勞動布,藍格子的。和家裏織的布很像。
-chufang-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09:13:12
•
上海郊區農家的“毛藍布”--時髦女性十分喜歡,門麵較窄,裁剪講功夫。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1:51:26
•
那個布在農民家裏的木頭織機上織起來噪音大極了。手腳並用,那乒乒乓乓的象砸榔頭。
-johniewalker-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4:29:10
•
8瓦的吊燈拉到縫紉機、飯桌邊,外婆在燈下裁剪縫製我們的衣服
-johniewalker-
♂
(352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4:26:39
•
我們家用15瓦。。。有貴客到,換25瓦.。。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6:51:35
•
最小的白熾燈是15瓦。8瓦的是日光燈。那東東如不在樓裏大家開燈之前啟動,都點不燃(電壓低得擊不穿燈管裏的氣體)。這發生在
-十具-
♂
(236 bytes)
()
11/03/2022 postreply
17:02:38
•
想起來了!你說的不錯!
-江上一郎-
♂
(0 bytes)
()
11/04/2022 postreply
06:34:56
•
看得有些心酸,希望不要回去了。
-北國之春花-
♀
(0 bytes)
()
11/04/2022 postreply
0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