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一位日本攝影師拍下了四十年前最真實的中國
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於
2022-04-18 16:54:56
[
博客
] [
舊帖
] [
給我悄悄話
] 本文已被閱讀:次
他就是久保田博二
如今已經是80多歲的老大爺了
他曾說
“毋庸置疑
中國是每個日本人都想去走走看看的國家”
▲Hiroji Kubota
....................................
為了看到完整的中國
他花兩年時間,才獲得官方許可
從1979到1986年
他幾乎走遍中國每一個角落
從零下50度的黑龍江佳木斯
到零上45度的吐魯番
以平和客觀的視角
拍下了當時的人和事物
現在看來,每一張都彌足珍貴
.......................................
“我隻拍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所有人”
40年前的中國什麽樣?
那個年代沒有智能手機
沒有互聯網,沒有直播帶貨
人們看似無聊
卻又好像活出了百般滋味
重慶31米臥佛前
三個年輕人喝著汽水
提著收音機,準備跳起80年代的disco
......................................
▲
重慶,1983年
景德鎮陶瓷聞名世界
製陶工人在檢查工件
▲江西,景德鎮 ,1982年
城牆下的市場,買到的是淳樸的生活
▲
陝西,西安,1985年
每年正月十五,除了賞月
村子裏的人還要祭祀祖先
▲
浙江,杭州,1983年
駱駝,迎風仰起頭
孩童在駝峰之間趴臥
安全感十足
▲
內蒙古,包頭,1981年
隔著屏幕
也能想象到北風呼嘯的冷冽
還有從驢子鼻孔噴出的熱氣
▲
黑龍江,哈爾濱,1981年
鬆花江冬泳
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
大約有10個這樣的冬泳者
在中午跳入河裏
河水溫度是0度,氣溫是零下25至35度
▲
黑龍江,佳木斯,1981年
五體投地的朝聖者,是否依舊虔誠
▲
西藏,拉薩,1981年
遠遠看一眼40年前的布達拉宮
還沒有太奪目的顏色
▲
西藏,拉薩,1981年
快過新年的一二月份
成千上萬的藏族牧民
穿著厚厚的羊皮大衣
排著長隊
耐心等待幾個小時
在拂曉進入大昭寺聖殿
▲
西藏,拉薩,1981年
圖中這個地方離鄱陽湖很近
有很多養鴨的農民
因為引入了獨立生產經營責任製
飼養鴨子的數量有限,不能超過400隻
▲
江西,南昌,1983年
在虹口區的三角地市場
一群鴨子即將被抹脖子放血
▲
上海,1979年
慈禧太後挪用了海軍經費
修複頤和園
在那裏的昆明湖上
有很多滑冰的人
從北京市中心到這裏
要坐一小時的公交車
▲
北京,1984年
騎毛驢的少年,現在已經是大叔了吧
▲
甘肅,1982年
永定陵裏埋葬著北宋的皇帝
▲
河南,鞏義,1982年
你知道嗎?
羊皮筏子曾是古老的水運工具
做一個,要用掉15隻羊
壽命大概是5年
▲
寧夏,中衛,1980年
竹筏在江麵漂著
老人燃起煤油燈
兩隻
鸕鶿在後麵安心坐著
▲桂林,1979年
有的人在練太極拳
有的人在讀報紙
有的人在眺望黃海和膠州灣
▲
山東,青島,1981年
惠安女人都戴黃色的帽子
身穿露臍的短襯衫
後來,這一象征性的標配
慢慢在全國流行
▲
福建,惠安,1983年
父親用厚厚的羊皮大衣
把赤裸的孩子裹住
在外套裏麵
很多成年人也是赤條條的
▲
西藏,拉薩,1981年
鬆花江上,濃霧彌漫
乘客們握緊了手裏的槳
劃過湍急的水流
▲
吉林,1981年
駕著驢車,繼續往深處去
仍是無垠的戈壁灘
一眼看不到盡頭
▲
新疆,吐魯番,1979年
蒸汽中的哈爾濱火車站
不知道在人們的記憶裏
它是什麽顏色
▲
黑龍江,哈爾濱,1981年
鞍山市鋼鐵生產中心
現在仍是最大的鋼鐵廠
汙煙彌漫,汙染嚴重
然而,東北還源源不斷地為全國輸送資源
▲
遼寧,鞍山,1981年
白城滿是雪,呼蘭河傳裏都是真的
整個東北都是如此
▲吉林,1981年
雕像前的母與子
滿眼都是天寒地凍
抓緊了,慢慢走
▲遼寧,沈陽,1981年
耗時7年,往返中國45次
久保田博二出生在1939年
是漁民的兒子
小時候經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6歲那年,他親眼看到一架戰鬥機
飛過來射擊百姓
三名漁夫在他麵前喪生
所以,後來這一生
他都很抗拒拍攝戰爭
▲他拍攝的中國
他在東京大學讀政治經濟係
英語口語能力還很強
有一次,三位著名的瑪格南攝影師來到東京
(勒內·布裏,波特·格林,艾略特·厄韋特)
也許你會對他們的名字陌生
但你一定見過他們的作品
久保田博二因其出眾的口語能力
為他們三人做了一陣子翻譯和向導
受幾位大師的影響
他漸漸有了想成為攝影師的想法
▲他拍攝的朝鮮
因為家中還有一個哥哥
他曾說,作為次子,他的夢想不值一提
可是畢了業後,想當攝影師的想法依舊堅定
攝影大師厄韋特送給他一台徠卡M3
和飛往紐約的機票
他不敢問家裏要錢
身上揣著僅有的500塊美金
獨自飛去了美國
▲他拍攝的美國
在美國無依無靠
他發現那裏的香蕉和牛奶
賣得最便宜
便每天以其為餐,挺過一段日子
通過朋友的介紹
他曾去拍攝了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從那之後,才慢慢靠攝影改變自己的生活
一直到最後,被日本攝影界認可
▲黑豹抗議,芝加哥,1969年
很多人都願意讓他拍
因為他的作品平和且深刻
角度獨特友好
而他卻是這樣解讀的:
“從某些方麵說,我有一個巨大的優勢
從黑人到美國土著
他們都願意接受我的拍攝
因為我是介於他們之間的另一人種
身材瘦小,看起來並無惡意
”
他被安排去拍攝越南戰爭
並成為當時最高薪酬攝影師
曾坐在美國軍事直升機上
俯瞰著這場衝突
最後,卻選擇放棄
“我從別人的苦難中賺錢
這讓我非常慚愧和不舒服
從那之後,我再沒去任何地方拍攝戰爭和衝突畫麵
我尊重戰地攝影師這個職業
但我,選擇拒絕”
▲越南,1970年
他更喜歡中國,來到這裏後
一拍就是7年,走遍每一個省份
在那個膠片時代,拍攝了20多萬張照片
平和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
他認為那個時代的人們,臉上都寫著好奇和純粹
▲雲南,傣族,1982年
▲遼寧,撫順,1981年
“那個時候的人們都有著積極美好的表情
即使從事著辛苦的工作
大家依然保持著積極的狀態”
▲廣西,桂林,1979年
▲廣西,桂林,1979年
他喜歡中國的山水
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桂林
然後才去了上海、新疆等其他省份
▲廣西,桂林,1980年
▲廣西,桂林,1980年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默契
他用東方人的視角
拍出一種耐人尋味的東方審美
也許他無法全麵細致地看到中國發生的一切
卻用友好的角度
拍攝了無數普通人真實的生活瞬間
留下太多彌足珍貴的影像
▲新疆,喀什,1980年
▲浙江,塘棲鎮,1982年
感謝這些最平實,不誇張的拍攝
讓現在的人們
看到中國的80年代,到底有多美
真實,就是一種強悍的力量和美
也讓人看到
中國這幾十年的巨變
從曾經的千姿百態
到現在每個城市都長得差不多
究竟哪個年代更美好,是沒有答案的
隻是一次次看到,奮鬥一生
我們奔向的是無常
嗨,來到這世上
不就是看看人生百態眾生相嗎
“我喜歡美的事物,在我看來,
攝影應該是一種對美的傳遞”
▲吉林,1981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老照片 | 一位日本攝影師拍下了四十年前最真實的中國
一張好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三妻十三子,怎麽沒人罵他了?
小小說 -《黃秘書的會議記錄》
達利:我從不嗑藥,因為老子就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