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洲當時是一片荒蕪,想圈多大就多大,然後規劃開發。
歐亞國家土地早被無數地主(大小地主和普通農民)劃分成了條條塊塊,這些條條塊塊上的道路水利設施也極其龐雜,作物各式各樣。要做美國式農場,不僅要先搞定各個條條塊塊上地主,征地有多難,你知道的。更複雜的是還有大量依附於這些土地生存的其他人口,除了農民,還有其他工商服務行業,牽扯到複雜的社會問題。
2. 美國農業資本投入產出高效,但其單位土地產出不如歐洲東亞高效。歐亞國家土地需要精耕細作提高土地單位產出,養活密集人口。
3. 美國有足夠的受過專門教育的各種各樣農業技術人員;有各種各樣的農業服務機構和科研機構;
中國也有足夠的受過專門教育的各種各樣農業技術人員,但這些人水準比美國人差得多。因為這些人學校畢業都是進入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他們的出路基本不是靠能夠在地裏見成果的硬技術。各種各樣的農業服務機構和科研機構都是官辦的。經費來源和他們的服務/研究實效關係不大。
4. 美國有各種各樣的行業協會來統一決定每年的種植數量,預估產量,由此決定大致的價格。其中最重要的是農會。這些機構還反應提出農民的訴求。
中國是不允許任何不受政府直接領導的包扣行業協會存在的。共產黨上台後,還把國民黨改頭換麵(民革)當花瓶用,而農會則在1953年就被徹底取締,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