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李大釗瞿秋白齊名,一生未婚,沒有戀人,
最早醒來,最先去死
作者:操風琴
陳延年烈士
1981年7月1日 ,胡耀邦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說:我們深切懷念我們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李大釗、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鄧中夏、蘇兆征、彭湃、陳延年......等同誌。”
青春隕落的陳延年(1898一1927年),名字與中共創始人李大釗、瞿秋白等人並列。他是安徽省懷寧縣(今安慶市區)人,陳獨秀長子,出身於“家擁巨資,置地千餘畝”的地主、官僚兼知識分子家庭,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活動家、卓越領導人。他與父親陳獨秀、弟弟陳喬年,並肩為中共早期的三座豐碑。陳延年1922年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少年共產黨創始人之一;1924年任中共兩廣區委(相當於中共華南局)書記;1927年在中共五大當選為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7年7月4日 ,陳延年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年僅29歲。陳延年和烈士弟弟陳喬年的經曆,證實早期的高級領導幹部沒有特殊待遇,反而是時刻準備赴死的高危職業。
在家鄉安慶,陳延年和弟弟陳喬年度過了人生中最安寧的一段時光:少年。父親陳獨秀因反對帝製而逃亡日本等地,兄弟倆在慈愛的祖母謝氏和母親高氏等親人的照料下,一起求學,共同成長。至今,安慶城裏還有陳延年兄弟讀書處舊址。延年和喬年手足情深。侄女陳長璞回憶,陳家住在長江邊,雖然家中仆人眾多,但兩位少年伯父自己從江邊抬水回家,都爭著把水桶挪到扁擔上自己那一頭,不讓哥哥(弟弟)受累。陳延年父子故居(1980年代初),民間稱“陳家大洋房”,五進三個天井,宅前宅後都有花園。後被拆除做自來水廠,目前計劃修複
1915年,17歲的陳延年考取上海法語學校,帶著13歲的弟弟喬年共赴上海半工半讀求學。陳長璞回憶:“媽媽聽曾祖母講:兩位伯父離開家時,一人隻背了個小布包,拎著個小書箱。延年伯父抱著年幼的三弟(我的父親鬆年),兩人頭挨著頭,喬年伯父也在旁邊緊緊抱著他們,不願撒手。這一抱,竟是永別!直到12年後犧牲,兩位伯父,再也沒回過家。”陳延年帶著弟弟,在上海的碼頭扛貨,晚上就睡在父親朋友的書店地板上,“食則侉餅,飲則自來水”,“顏色憔怙,人多惜之”。祖母謝氏從家鄉安慶來上海打理家裏金鋪的帳目,看到兩個孫子生活如此艱苦,心疼不已,但延年兄弟沒有接受家中的資助。兩年後,兄弟倆考入上海震旦大學(複旦大學前身)。1919年底,共赴法國勤工儉學,在小旅館裏共睡一張床鋪。1922年,陳延年和陳喬年由無政府主義者,轉而信仰共產主義。經胡誌明介紹,加入法國共產黨,後轉為中共黨員。
留法時的陳延年與陳喬年,多英俊的少年
陳延年與趙世炎、周恩來共同發起成立旅歐共產主義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陳延年擔任宣傳部長,並兼任少共機關刊物《少年》的出版工作,《少年》也被稱為巴黎版的《新青年》。1923年初,陳延年、陳喬年和趙世炎由巴黎轉道德國,赴蘇聯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在東方大學,因政治上成熟、工作能力強,陳延年被同學們稱為“小列寧”。
1924年夏,陳延年回國,赴大革命的南方中心廣州工作,先後任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駐廣東特派員、兩廣區委秘書兼組織部部長,後又出任區委書記。旅法時期一起辦雜誌的周恩來,回國後成為陳延年的搭檔和下屬,任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部長。時任中山大學黨總支書記的徐彬如,解放後回憶:在廣州,周恩來向陳延年匯報工作時,兩人就坐在小板凳上促膝商談。那時的廣東大地,群星璀璨,青年才俊雲集,工農運動如火,一大批“廣東同誌”與皮膚黝黑、身材健壯、習慣光腳不穿襪子的“老陳”並肩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陳延年整頓、改組了廣東團組織,1924年10月,他給團中央鄧中夏致信,詳述了廣東團組織的狀況及改組工作的進展。這封信,是陳延年留在人間的唯一手跡。(下圖)
信中,SY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英文縮寫,CP是共產黨的英文縮寫
陳延年在廣東工作期間,是廣東黨員人數增長最快的幾年。到1927年4月,廣東黨組織已擁有9000多名黨員,占全國黨員的38%,是黨員人數最多、組織機構最健全、凝聚力高、戰鬥力強的地方黨組織。在廣東,陳延年表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幹,被譽為“兩廣王”。
陳延年犧牲後,魯迅在《致顏黎民的信》中說:“至於看桃花的名所,是龍華,也是屠場,我有好幾個青年朋友就死在那裏,所以我是不去的。“好幾個青年朋友,就包括陳延年。
在陳延年的領導下,1924年秋,廣東區委成立軍事部,周恩來任軍事部長,這是中共建立的第一個軍事工作機構。1925年上半年,廣東區委成立監察委員會,這是中共第一個地方紀律監察機構。1925年5月,廣東省農民協會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農民協會。一年內成立 66個縣級農會,會員達62萬人。1924年,陳延年、周恩來征得孫中山同意,組建了“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直屬廣東區委領導 ,一切事宜直接向陳延年或周恩來請示匯報,這實際上成為共產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1925年11月,鐵甲車隊擴編為著名的“葉挺獨立團”。在廣州,陳延年為黨的機關刊物撰文,他寫道:“我們的黨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中生出來的,更不是從海外飛來的,而是從長期不斷的革命鬥爭中,從困苦艱難的革命鬥爭中生長出來的,強大起來的。”時年僅26歲的陳延年政治成熟,高瞻遠矚,表達了對共產國際遙控指揮中國革命後果的擔憂。1925年6月,陳延年和鄧中夏、蘇兆征等人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恩來已經把我們結婚的房間布置好了。那天陳賡先帶我去了廣州文明路的中共廣東區委會,人家說周恩來剛走;陳賡又帶著我趕到省港罷工委員會,當時委員會的領導人正在開會,蘇兆征、鄧中夏、陳延年、周恩來都在那裏。本來我想恩來一定會過來同我說幾句話,沒想到他和陳延年他們繼續談工作,談完了也沒打招呼,站起來就和陳延年一起走了。”省港大罷工期間,廣東區委的部分領導人,右二為陳延年
1927年春,陳延年接替羅亦農,任中共江浙省委書記。在“四一二”事變、國民黨在上海“清共”之際,陳延年逆行而上,轉赴白色恐怖極為嚴重的上海。陳延年雖然年輕,但在黨內的政治位置極高。當時蔣介石懸賞捉拿中共要人,周恩來2.5萬大洋,陳延年則是4萬大洋。
1927年4月,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選出29名中央委員,29人中,三人是一家——陳獨秀和長子陳延年、次子陳喬年,在中共曆史上絕無僅有。中共早期黨員鄭超麟在回憶錄中寫道:1924年9月,陳延年來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鄭陪他去見總書記陳獨秀。他原以為,闊別五年多的父子相見,場景定會很激動,但父子相見,如同才別三日——陳獨秀在石庫門房子的天井裏等候,見到兒子出現,表情安之若素;而延年也一樣,隨手拖來張椅子坐下,就開始向總書記父親匯報工作。鄭超麟回憶:“(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是清教徒。吃得壞,穿得壞,絕口不談女人。”他說:陳延年的辦公室非常簡樸,一個黃色公文包,白天拿著它外出辦公,晚上回來當枕頭。在“革命加愛情”盛行的大革命時代,陳延年一直沒有談戀愛。他說:“我是決心做一個舊世界的打碎者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他認為:要拯救災難深重的祖國,就不能像父親那樣,既要家、又要國。他為自己規定了生活“六不”原則:不閑遊、不看戲、不照相、不下館子、不講衣著、不作私交。但他愛同誌、愛同胞。同誌的愛人要分娩,錢不夠,陳延年告訴財務:從自己的工資裏撥一點錢給同事。他說:我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組織廣州的人力車夫罷工,陳延年在街頭實打實拉黃包車,拉完車,他把掙到的車錢給車夫。車夫們,以為這個黑皮膚的“北佬”,真是窮夥計同行。他是地主、官僚家庭的大少爺,是懂英、法、俄三門外語的留洋知識分子。
2011年,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三)》紀念郵票一套,第一枚就是陳延年1927年6月,陳延年任中共江蘇省委首任書記。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陳延年和趙世炎逆流而上,向死而行,努力營救同誌、重建黨組織。在政治局會議上,他堅決反對總書記父親對國民黨的妥協與投降思想,與周恩來、趙世炎等人,聯名發出《迅速出師討伐蔣介石》電文。1927年6月26日,在位於上海虹口區恒豐裏90號的江蘇省委,陳延年被捕。上海警備司令楊虎致蔣介石電:陳延年係獨秀之子,粵蘇浙三省區委員長,......就近正法。陳在粵,曾懸賞購緝四萬元。此項賞款如何領取支付,誠乞電示。又:獨秀探確在滬,現已懸賞十萬元絹捕矣。民國十六年七月二日
專家從這封電文及其他史料中考證:陳延年就義於6月30日。正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日前夕。
在人世間隻度過短短29年的陳延年,一生未婚,也沒有戀人。1927年底,陳喬年繼承兄長之誌,擔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1928年2月,喬年在上海召集會議時被捕,也在上海龍華犧牲。陳延年和陳喬年遇難後,遠在安慶的家人不敢相信,祖母謝氏派孫女玉瑩來上海打聽消息,得知兩個兄弟的遺體都被分屍、裝入麻袋後拋入黃浦江,玉瑩精神崩潰,上吐血下崩血,數天後死去。現在的上海龍華烈士陵園中,陳延年和陳喬年的墓地,緊挨在一起。陳延年就義後,國民黨紅人吳稚暉致電上海警備司令楊虎。電文發表7月5日的《申報》——今日聞尊處捕獲陳獨秀之子延年,不覺稱快。如此之巨憝就逮,佩賀之至。陳延年之恃智肆惡,過於其父。所有今日共黨之巨頭,若李立三,若蔡和森,若羅亦農,皆陳延年在法國所造成。彼在中國之勢力地位,恐與其父相埒(注:相等之意),尤屬惡中之惡!上海彼黨失之,必如失一長城……
陳延年兄弟死後九年,1936年“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軟禁的消息在全國傳開後,正在南京監獄坐牢的陳獨秀,托人要了一點酒,買了一點菜,他斟滿酒,灑酒於地,淚流滿麵:延年、喬年,為父的,為你倆奠此一杯!抗戰時期,陳獨秀貧病交加居於重慶江津,蔣介石派教育部長朱家驊前去請陳獨秀出山,陳獨秀怒斥:蔣介石殺害了我的兩個兒子,我與他不共戴天!陳延年是中共早期的卓越領導人,“不可多得的政治家(董必武語)”。毛澤東也評價說:“延年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許多方麵,我都能看出他不同尋常的一麵。”蔣介石評陳延年:“成熟之後,國民黨無人能比。”——國共合作時期,蔣介石初次見到陳延年,就認為他今後遠在其父陳獨秀之上。周恩來回憶陳延年:“廣東的黨團結得很好,黨內生活也搞得好,延年在這方麵的貢獻是很大的。”鄧小平生前對子女談起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經曆,話題總離不開他的同學和戰友們,他常常談起犧牲的蔡和森、向警予、王若飛、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鄧小平告訴子女,那個時候生活很艱苦,隻能吃麵包、煮點麵條。但他們那時候的人,沒有地位的觀念。比如說,在法國,趙世炎比周恩來地位高,周恩來比陳延年地位高,但回國後陳延年的職位最高。大家都不在乎地位,沒有那些觀念,就是幹革命。就是前仆後繼:陳延年接羅亦農,任省委書記,犧牲,趙世炎接任,趙世炎犧牲,羅亦農犧牲??1953年,毛澤東巡視長江沿岸,軍艦停靠安慶時,毛澤東主動提起陳獨秀,說:“安慶是陳獨秀的家鄉,聽說他還有個兒子在安慶。”囑咐當地政府解決陳家後代政治上、生活上的困難。從這時起,也就是陳延年犧牲26年後,被確認為烈士。17歲的富家少年,手拎書箱、肩背布包,負笈離開長江畔的家鄉,38年後,屍骨無存、沒有後代的赤子,化身一紙烈士證書,回到故鄉大地。受父親陳獨秀的牽連,陳延年的親人們,一度隻敢清明時在家中偷偷為他酹一杯酒,悄悄為他燒幾張紙。又過了63年,更多的人,通過一部電視劇才知道,在苦難深重的舊中國,他最早醒來,最先赴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