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年一度的高考上周熱熱鬧鬧登場,網上與之相關的報道也是相當的奇葩,比如“ “武警押送卷子”,男老師穿旗袍送考生入考場走紅”,“北京考生約五萬,河南考生128萬”.....此外不少考點均有攝像頭監控,考生的一舉一動盡收眼簾,學生想作弊門都沒有。疫情下進行高考,國內倒是防疫先行,近日廣州出現感染者,看CCTV電視上說,他們居然在醫院給染上新冠的學生另辟一個考場,不知這是作秀還是人性化的舉措,以感染學生當下的狀態,能不能正常發揮另當別說。
國內高考一事其實早早就遠離了海外生活的我們,過去多年基本沒有關注,隻是近來太太好友的孩子參與今年應試,她們微信不斷,因而家裏的話題對此有了關注,也抓了抓咱的心 -:)本來孩子的家長早些年就一直計劃送其到海外讀大學,課程安排及中學的選擇都是往此方向努力。誰想前兩年中美貿易戰加上去年爆發的疫情,海外就讀成了“天方夜譚”, 難度相當大,於是他們不得已迂回轉戰國內。一年來家長孩子忙的不亦樂乎,目標是“211”的大學。
上周孩子應試,家長也像上了發條,緊張忙碌.....太太不斷與咱更新從朋友傳來的消息,交流中發現國內高考從內容到形式發生了不少變化。比如考試有四天,可選擇考試科目,先考後報誌願,......不一而足。看到聽到這些,讓咱想起了當年自己的應試。高考不論當年還是當下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書中自有黃金屋”思想熏陶下來的學生,對於相對公平的高考之重視不言而喻,進入好的大學,大概率來看就有“好”的一切, 學曆之上的社會形態亙古未變,所以我們也自然十分重視高考。
當年所在的學校我們高一提前擠壓式的教完所有課程,高二備戰一年,兩三次模擬高考,然後就信心十足奔赴考場。我所在考場非本校,離家騎車有近半小時的路程。考試那三天不少同學都是自己登車去,中午還要回家進餐,下午繼續戰鬥,根本就沒有家長保駕護航之類的轟轟烈烈,最多就是班主任在考點校門口招呼同學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我們考試是在七月初,夏日之炎熱,沒有空調的教室裏同學們都是揮汗揮筆,好在那就是當年人們的生活狀態,也沒有什麽人抱怨。記得最後一天下午的最後一門是英語,那年它隻占30%, 大家對其沒達到足夠的重視。咱也是匆匆作答就提前交了卷子,之後趕緊衝出悶熱的教室,自此開啟了新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