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廢墟到霸主,美國成了蘇聯崛起的幕後推手

來源: 信筆由墨 2021-04-08 19:34: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435 bytes)

從廢墟到霸主,美國成了蘇聯崛起的幕後推手
2021-04-08 10:43:10 一個壞土豆發表於https://military.china.com/history/

第一部分:七年戰爭,蘇聯剛成立的時候有多慘!
第二部分:一戰之後,國際形勢風雲際會,波譎雲詭;
第三部分:德國和美國,成了蘇聯最大的支持者;
第四部分:1929,斯大林的關鍵絕殺!
第五部分:蘇聯5年計劃,美國發揮了多大作用?
第六部分:利益和訴求是多變的,日本除外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的絞肉機,1000多萬人戰死,2000多萬人受傷,整個歐洲都成了煉獄。
一戰是列強為爭奪殖民地開展的戰爭,而沙俄是所有列強中最薄弱的一環。當時的沙俄嚴格意義上還是個農業國,遠遜色於已是工業國的德國,所以事實上一戰時德國是兩線作戰,以一己之力對抗英法俄三國。在戰爭中,德國並沒有將沙俄當多大一回事,主要的兵力都在對抗英法,最慘烈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都在西線爆發。
盡管如此,沙俄依然在一戰中損失慘重,一個1.8億人口的國家,總共動員1580萬人入伍,而最終傷亡高達近千萬!農村喪失47.4%的勞動力和被征用的200餘萬馬匹,土地大片荒蕪,廣大城市的民眾處於饑餓狀態。彼得格勒在1917年1月,僅有10天存糧、3天食油,隨時有斷糧危險。更要命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麵對已經崩潰的局麵,蘇維埃的噩夢才剛開始。

三年戰爭來了!

和三年戰爭比起來,十月革命就是個開胃甜點。
此時的蘇維埃,內外交困、風雨飄搖,1918年3月6日起,英、法、美幹涉軍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一個月後,日、英、美幹涉軍在海參崴登陸。此外,協約國軍隊還侵入俄屬中亞和南高加索。連在崩潰邊緣的德國和奧斯曼帝國都來趁火打劫,侵占克裏木和南高加索。
曾經不可一世的「歐洲憲兵」,現在被破鼓萬人捶,歐洲各個國家有仇的報仇,有冤的抱冤,誰都不放棄這個機會。
「一樣的,有天美國徹底衰落了,墨西哥首先要衝過去把土地搶回來」
連戰俘營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都不甘寂寞,在經西伯利亞遣返途中發動叛亂,先後侵占伏爾加河中遊、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
波蘭自然不會忘記千年血海深仇,前腳剛複國,後腳就侵占了蘇維埃大片的領土,蘇俄軍隊大致有10-12萬人被波蘭軍隊俘虜,最後隻有不到7萬人回到了蘇聯。

蘇維埃不得不向波蘭低頭,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裏加合約:
將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劃歸波蘭.....
蘇俄需向波蘭支付3000萬盧布,作為波蘭曆史時期的補償;
.....

不僅僅要麵對外部武裝勢力的幹涉,俄羅斯大地內部也是戰雲密布四分五裂。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黨派在烏法設立了白俄臨時政府,白俄武裝力量迅速擴充到15萬人,並向布爾什維克控製的中部地區發起大規模進攻。
此時的蘇俄,剛兌現結束帝國主義戰爭的承諾,大量遣散舊軍隊。導致無力麵對各方麵敵軍的進攻和白俄的叛亂,軍隊數量嚴重不足,圍攻之下疲於應對、顧此失彼。一年不到,蘇俄丟掉了3/4的國土....
在關鍵時刻,列寧力挽狂瀾,創立工農紅軍並擴充至500萬人,並設立了政工製度,在軍隊中引進了政委,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的黨指揮槍,雖並不如我們這麽完善,不過也基本上保障了軍隊的戰鬥力和忠誠度。
接著,蘇維埃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將全部工作轉入戰時軌道。
在蘇聯平叛的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大約有3萬中國勞工參加了紅軍,他們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蘇聯的最終勝利創造了卓越貢獻,其中有列寧親自簽署與表彰的張福榮軍團,還有被列寧高度評價,認為是蘇維埃軍隊中「一隻直衝雲天的紅鷹」的任輔臣紅鷹團。

紅鷹團兩次奪取彼爾姆城,血戰阿拉塔伊,後又多次將白軍擊潰在都拉河和上都拉一帶,光繳獲的機槍就可以裝備一個師了。
當時的「共產主義者」報撰文寫到:任輔臣的紅鷹團是捍衛蘇維埃鬥爭中最機智最頑強的部隊。紅鷹團之所以百戰百勝,在於他們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在於官兵之間有著血肉相連、生死與共的階級感情。而任輔臣作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員已成為伏爾加地區的傳奇英雄。
在工農紅軍的浴血奮戰下,采用戰略進攻和反攻、戰略防禦等多種作戰樣式,正規軍和遊擊隊緊密配合,終於趕跑了外國幹涉勢力並平息了國內叛亂,1922年,蘇聯正式成立。但這個時候的蘇聯,已經被打殘了。
持續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加上3年內戰,2000萬人戰死,甚至還有30萬人投降到了波蘭。
國家經濟已經崩潰,且禍不單行,1920年和1921年的旱災雪上加霜,瘟疫蔓延,死於斑疹傷寒的多達300萬人......
俄羅斯的工業本來就在歐洲墊底,現在大幅度滑坡,工業產量隻有1913年的1/7,農業產值隻有1/3。
此時的蘇聯別說是強國,連波蘭都可以騎到臉上。但是就是這樣的蘇聯,僅僅在10年之後,就建起了獨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從農業國轉變成工業國。
尤其是從1928年五年計劃開始,僅僅用了4年3個月,蘇聯建成了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業企業,在蘇聯曆史上首次出現了拖拉機、飛機製造、汽車、重型機械、機床製造、化學合成工業、精密儀器製造等新興的工業部門。到1932年,曆經戰火的蘇聯,工業產值是1913年的3倍左右。
這10年蘇聯幾乎是直線上升,1932年蘇聯的發電量達到173億千瓦時,1929年開工建設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蘇聯的發電量比1913年增加了6倍。蘇聯的石油、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農業機器增加了4.5倍。
沙俄幾百年沒幹成的事情,蘇聯用10年就幹成了.....此後,雖然在二戰時遭受了滅頂之災,但因其強悍的工業基礎,在1945年之後,再次騰飛,成為和美國並列的全球霸主。
蘇聯的驚天逆轉,原因在哪裏?
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的確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如果僅僅靠這個,蘇聯取得10年的奇跡,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僅僅以這個為核心原因,就如同是認為「日本人埋頭苦幹,所以取得了二戰之後的再次騰飛」一樣,看不到問題的本源。要知道真相,我們就要了解波譎雲詭的一戰後國際環境,在所有的大國矛盾中,蘇聯幾乎縱橫捭闔,每一個個點,他都踩的很對。
一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英法作為勝利的最大收益者,但前一秒還是戰友,後一秒就開始鬥心眼矛盾重重。
作為法國來說,從來認為德國是自己的最大威脅,現在通過一戰好不容易把德國給搞定了,恨不得把德國徹底拆分讓他永世不得翻身,這樣,自己就能成為歐洲大陸上的唯一霸主。
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有強烈的複仇情緒勢要清算德國,德國遭到了嚴重的損失。軍隊數量僅能保持10萬人,其中還包括軍官、士兵和非戰鬥人員;取締了德國的總參謀部,廢除了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製;禁止德國擁有重炮、坦克、裝甲車、潛艇和軍用飛機;甚至德國人搞射擊訓練都不行。此外,各國把德國的很多工廠和軍事設備拆除運走,很多軍事裝備也被法國拿去抵債。
德國打一戰,本來是看英法殖民地太多眼饞,也想搞點陽光下的地盤,現在地盤不僅沒搞到,連本土都保不住,海外的投資也全都給沒收了......
但是法國還不甘心,法國希望一次性徹底解除這個威脅,不僅要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還要將法國的邊界東移到萊茵河,並且徹底將德國分解成一個個小國;但是,自然的,法國的這個心思,英國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英國幾百年的國策,就是挑撥離間,讓歐洲大陸各個國家你打我,我打你,英國在後麵看熱鬧,最後作為調解人或聯弱滅強,坐收漁翁之利,現在一看法國的這個架勢,如果德國真的給幹沒了,以後整個歐洲大陸,豈不是就法國一家獨大?那自己的那個「大陸均衡」的戰略就玩不下去了。所以,英國在巴黎和會上馬上變臉,對德國各種暗中保護,一定要給法國找一個強敵出來....

不過,英國和法國,還有兩個利益共同點:

第一個共同點,就是需要對抗蘇聯,當時雖然蘇聯已經奄奄一息,但是萬一哪天蘇聯緩過勁來,英法都不願意看到。要知道,英國和法國,都和沙俄拚了幾百年。
於是,英國對法國說,我們把德國留著吧,德國還能在東邊緩衝蘇聯呢。兩邊爭來爭去,最後就爭出了一個波蘭,讓波蘭作為緩衝地帶來對抗蘇聯的紅色威脅.....所以沒有蘇聯,波蘭複國的機會都沒有。
英法的第二個共同點,就是希望趕走美國,因為一戰之後,所有的歐洲國家,看到美國都心裏發虛;
全球最大債務國,歐洲所有的國家都欠美國的錢;
全球最大工業國,工業產值遠遠超過歐洲各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在美國......
一戰後歐洲成了廢墟,美國不僅沒有受到一點影響,還輸出了1918美國大流感,搞死了地球上億人......
歐洲看到美國直哆嗦,如果美國的勢力延伸到歐洲,那麻煩就大了.....
所以,一戰之後的歐洲在對付美國的事情上,是利益共同體,美國總統威爾遜興衝衝的趕來開巴黎和會,被英法各種奚落,歐洲所有的報紙,每天的首要任務就是抹黑和對美國造謠,說美國是個愚蠢的土包子加暴發戶....
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的所有建議基本上都被英法反對,尤其提出了民族自決,被各種嘲諷,說你這個想法就是個弱智啊.....
威爾遜最後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回了美國,關起門來搞建設。不跟你們玩了,我走先....
威爾遜為啥要搞民族自決?為啥要支持殖民地獨立?
因為當時的美國妥妥的全球工業最強國,地位略遜色於今天的中國,但是全世界都是英法的殖民地,就沒幾個獨立的國家,他美國製造怎麽賣啊。
但是美國離開了歐洲,英法可不想就這麽放過美國,這兩人一琢磨,他美國製造那麽強悍,我們必須要抵製美貨。於是在一戰之後,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出台,美歐之間打起了貿易戰,兩邊比賽的加關稅,美國抵製歐洲製造,歐洲抵製美國製造。誰都不讓賣對方的東西。
貿易戰一打起來,美國快哭了,全世界全是英法的殖民地,就沒幾個獨立國家,連自己北邊的加拿大都是英國殖民地,都不讓賣貨了,不是要讓美國憋死在美洲?
美國必須要找到海外市場,天無絕人之路,美國找到了三個機會。
美國的第一個機會,是英法之間絕對不是鐵板一塊,而是矛盾重重。
法國想要搞死德國;
英國想要法國和德國鬥;
美國想要打破英法霸主的國際局勢;
在扶植德國的這個事情上,美國和英國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德國是美國最好的歐洲潛在市場。於是英美搞了個道威斯計劃,計劃的意思就是說:現在我美國是德國的最大債主,你們把德國給搞死了,我找誰要錢去??
美國說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全力支持德國經濟,讓德國去掙錢,德國掙了錢,我美國的利益才有保障。於是美國組織拚命的給德國貸款,讓德國發展經濟,1924-1929年德國支付賠款110億金馬克,可是獲得美國為首的各種支持與貸款約210億金馬克。
看到這,法國都快哭了,這尼瑪德國是戰敗國嗎?
美國的第二個機會,就是日本,日本是一戰後不多的獨立國家。這個我們已經聊過很多次了,沒有美國的支持和能源輸出,日本的航母早就趴窩了,二戰根本打不起來....
美國的第三個機會,就是蘇聯!
蘇聯在成立後,遠遠的離開了西歐,老老實實的搞自己的建設。1922年,歐洲經濟會議在意大利舉行。會上,蘇聯說你們搞你們的資本主義,我搞我的社會主義,我們還是可以做朋友做生意的。
英國和法國說做朋友可以,先把欠我們的錢還了,否則就弄死你。因為蘇聯在成立的第一天,就宣布廢除所有外債,沒收國外資產。看到自己的投資全沒了,英法氣急敗壞,將蘇聯作為自己的頭號敵人,各種蘇聯威脅論.....
德國一看這形式,於是主動對蘇聯說我們交朋友吧,你欠我的錢一分都不找你要,我還給你借錢。於是蘇聯和德國就成了哥們,1922年,德國和蘇聯簽訂友好條約,德國成為蘇聯打破封鎖建交的第一個西方國家。隨後,德國對蘇聯的技術和資金援助開始了,德國向蘇聯提供了利率6%的貸款。
美國和英國援助德國,德國援助蘇聯。而德國背後就是美國的支持,到最後美國說我和你們一起玩吧,隨後,美國給蘇聯進行了一係列技術與工業出口。
德國、日本、蘇聯,是美國改變全球格局被英法獨霸的最好機會。
但真正讓蘇聯逆天改命的是從1929年開始,資本主義大蕭條開始了.....
大蕭條從美國開始,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一年前還繁榮昌盛的美國,直接餓死了無數人。按照光榮和夢想一書中的真實描述:千百萬人隻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
我們對大蕭條最直接的認知就是:生產相對過剩!
伴隨技術的高速發展導致產能激增,而底層人民的薪酬上升卻很慢,最後大機器時代生產出來的物資老百姓消費不起。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賣不掉,經濟循環不起來,陷入了停滯。
而此時,蘇聯剛製定完第一個五年計劃,最需要的就是資金、設備、技術!
蘇聯說:你們的東西沒人買,都給我吧,我全都要!
針對西方的大蕭條,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火速專設了外國谘詢中央局,它專門負責領導外國技術力量的引進和利用。僅僅幾個月後,蘇聯同外國已簽訂了70多項技術援助和谘詢協議,涉及機械、冶金、石油化工和交通運輸等多個重要經濟部門。到1931年初,蘇聯接受技術援助的項目增加到124項,投資總值達8300萬盧布。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的工業化,是通過工農業剪刀差,用農業品換工業品,蘇聯在1928年之前,也是通過農業品換工業品,但是伴隨著大蕭條的到來,資本家都把牛奶倒掉了,農業品哪裏有人要?
斯大林走出最關鍵一步!
冬宮,是當時全球最大的藝術珍品博物館,最早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從1764年開始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名家的250幅繪畫,以後一發不可收拾,曆代沙皇收藏了近200年的藝術珍品!那時的冬宮博物館,比大英博物館強悍多了。
斯大林做的就是:賣畫!用藝術珍品換啟動資金!
從1928年11月開始,冬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就奉命將一件件藏品扯下來打包好運走。這些藏品大多都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從歐洲各地收集過來的,當然,也有很多是搶來的。
在1929年的德國柏林藝術品拍賣會上,倫勃朗的「老人頭像」以13.8萬馬克成交,提香的「聖哲羅姆像」為2.6萬馬克,提香的另一幅作品「聖母子」為2.5萬馬克。另外還有數十件法國十六至十八世紀的宮廷銀器和手工藝家具,共售得5.4萬英鎊。
蘇聯出售的藏品都賣給了西方巨富階層,其中最大的買主如當時梅隆家族的掌舵人、美國的高級官員。
其中美國的財政部長梅隆,最為出手不凡:
買凡代克的「蘇珊富曼和女兒的肖像」、「弗裏巴公爵肖像」,共計花費25萬英鎊;
買「天使報喜」,52萬美元;
買「伊麗莎白布蘭特肖像」,22.3萬美元。
梅隆一個人,就買了665萬美元的畫!
隻能說美國的富豪們太有錢了,底層人民在大蕭條中貧困交加,他們拿大把的錢去買藝術品。
1929年開始,斯大林直接將冬宮博物館的藝術藏品包括各種名畫和古董打包出售,1929年賣了1192噸,1930年賣了1618噸!
按噸賣了!
斯大林從此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拍賣師,用沙皇收藏的藝術珍品,換來了國家發展所需要的外匯。
這麽做值得嗎?太值得了!
如果不這樣做,二戰時的蘇聯恐怕已經不存在了。
如果不這樣做,蘇聯根本沒有機會成為二戰後的霸主。
因為兩年持續的外匯湧入,加上資本主義的大蕭條,美國為首的人才和技術瘋狂湧入了蘇聯。
也因為這筆錢的打底,美國對蘇聯的支持全麵開始了。
1929年開始,美國36個州開始支持蘇聯的工業化,1700家公司和蘇聯簽訂了合同,幾乎隻要是有條件的公司全上了。
當然,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時候美國沒有內需了,隻能依靠外需。不賣給蘇聯,他也找不到別的客戶
而斯大林在這個時候,更是抓住了人才的機會。因為美國已經沒有工作機會了,大街上舉牌子找工作的人,去蘇聯,是多數美國人的夢想!
當時美聯社的報道,1930年-1932年間,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國人聚集在蘇聯駐美大使館門前,要求移民蘇聯。
麵對這些既有技術又有知識的美國人,急迫想要發展的蘇聯敞開了前所未有的熱烈懷抱,至少10萬美國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移民蘇聯。
這些美國工程師對蘇聯的振興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1930年代的最大電站第聶伯電站,和其它大型電站都是英國、德國和美國提供設備,幫助建成的。
1931年,僅頓巴斯煤礦就約有2千名外國工人。而熟練的技術人員,正是先進技術發揮作用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1932年在蘇聯各部門工作的外國專家有2萬人。這些專家的工作受到蘇聯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被委以重任,有的專家還擔任了總工程師、總建築師等要職,不少人還得到蘇聯政府的獎勵,有的還獲得了蘇聯最高技術獎-列寧勳章。
美國一旦開了頭,英國和法國的資本家就傻了,因為大蕭條期間東西根本就賣不掉,這個時候如果英國資本家不給蘇聯賣東西,機會就全給美國資本家搶走了,於是,所有人一擁而上。而在所有的各國資本中,美國和德國發揮了最大作用: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立的一大批現代化骨幹企業,幾乎都是在西方的幫助下完成建設的。
蘇聯三大鋼鐵廠,即馬格尼托戈爾斯克鋼鐵廠、庫茲涅茨克鋼鐵廠和紮波羅熱鋼鐵廠,都是在美德兩國的援助下建造的。
蘇聯三大汽車廠都是在西方專家幫助下,用西方設備更新裝備的。
蘇聯四大拖拉機廠大部分都是美德等國援建的新廠,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在美國近80家工廠的幫助下建成的。
資本主義大蕭條,斯大林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僅1931年一年,蘇聯向國外購買的機器設備,占世界設備出口總量的1/3,而1932年就上升到了1/2左右。
最後我們看一個數據:
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整套建於美國,再拆運至蘇聯的,哈爾科夫拖拉機廠設備是德國和美國製造的,並由美國人擔任建設總工程師。在飛機和發動機的生產方麵,美國供應蘇聯飛機或飛機附件,並給予技術援助。1931年蘇聯購買的機器設備約占世界機器設備出口總額的1/3,1932年上升50%左右。
正是這些工廠,二戰期間源源不斷的生產坦克和武器。
沒有這些,二戰時期的蘇聯根本不可能打敗德國。
看了這些,誰還能說斯大林賣畫賣錯了?
要知道,二戰期間,希特勒不斷地在各個被占領國的博物館和猶太人手中掠奪藝術品。僅是盧浮宮,就被掠奪了21903件藝術品。羅斯柴爾德家族被洗劫了3978件作品。
如果蘇聯沒有將那些藝術品換成外匯再換成技術和人才,最終成為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冬宮博物館一樣保不住。
最後,我們回顧整個一戰到二戰的20年時間:
美國支持了德國、日本;
美國和德國帶頭、歐洲支持了蘇聯;
這20年,可以說美國成了二戰的總導演,而蘇聯也抓住了最關鍵的黃金時間。
我們可以看到:
16世紀後的世界,全球成為一個整體,任何一個國家想成為強國,埋頭苦幹是最基本的,政局穩定不動亂是起碼的,但這隻能保障一個國家平穩前進,而真正高速發展的國家,如果不是如新加坡家裏有航道,如沙特家裏有礦,全部都是在正確的時間抓住了最關鍵的曆史機遇。
而另外一個方麵,所有能成就偉業的國家,都是對國際形勢有精準的判斷和把握,能夠在錯綜複雜的國家關係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長袖善舞。
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即使是一個人,也是多維的,複雜的、多變的,更何況一個國家,我們看到的土耳其、歐盟、沙特、俄羅斯、印度....也是一樣,利益和訴求是也是伴隨時局在變化 。
應該來說,全球隻有3個國家是例外:
美國英國,從誕生到現在永遠散播矛盾、仇恨和歧視,挑撥離間玩了一輩子,他們的目標永遠是讓地球戰火四起。
還有就是日本,千年做狗腿子的宿命;近期,日本被指責仰人鼻息,甘做附庸,日本網友紛紛表示:不做美國的附庸,難道做中國的附庸嗎?
日本永遠不會去想:做個人不好嗎?

【按】

這篇文章雖然有些說法有待商榷,但文中所述說的事情含義頗深,似曾相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很有些道理! -whalx- 給 whalx 發送悄悄話 whalx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1 postreply 21:12:26

蘇聯是唯物主義者,割地賠款賣藝術品都服從於形勢,有了曆史機遇再加倍的拿回 -iCall- 給 iCall 發送悄悄話 (982 bytes) () 04/09/2021 postreply 10:27:0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