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說了,“碳中和“一文提到的中國能量產的液態鋰電池技術已到了極限,這正是技術風險。鋰電池原理本身還有巨大潛力,如果

來源: 十具 2021-03-19 12:27: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3 bytes)

轉固態。固態鋰電池離實用還有很長的路,目前價格也太高。但我更看好電池這個模態。Tesla的4680準固態電池好像是性價比高的過渡。總之,國內目前產品麵臨的技術風險很高,但值得賭。哪怕在一個時間窗口裏賺點錢或持平,煉了兵就是收獲。國內的寫手喜歡做政治文章,到了真真的前沿再慶祝不晚。

所有跟帖: 

嗬嗬,其實國內電動車補貼是個坑,一旦電池需要替換或者維修,價錢甚至高過車價,補貼不再覆蓋,那車就成了雞肋。 -吃素的狼- 給 吃素的狼 發送悄悄話 (26 bytes) () 03/19/2021 postreply 22:42: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