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美國空軍戰爭學院張曉明博士,從他的著作回顧1979年鄧小平發起中越戰爭的得失。
(注:美國空軍戰爭學院張曉明博士撰寫的《鄧小平的持久戰:1979年至1991年中越軍事衝突》一書2015年出版發行。他在書中介紹了中國方麵對當年中方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中越之戰的看法。)
問:在你寫這本書的時候,你覺得1979 年這場戰爭還有什麽是看不透的嗎?
答:從中國這方麵來說,對1979年的戰爭沒有什麽看不透的神話傳言。當然,在海外沒有曆史學家能得到中國這方麵關於這場戰爭的完整記錄。盡管如此,曆史學家們還是可以找到大量中方的資料,從中方的角度來探討1979年的中越之戰。
例如,有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行動結束後的報道有很多,報道中包含了中國軍隊是如何準備和進行這場戰爭的,以及中方和越方人員傷亡情況。因為各種原因,這些報告可能並不完全準確,比如戰場上的混亂狀況,和因為戰鬥激烈導致記憶誤差等。但這些資料對曆史學家的益處是不可否認的。
相比較越南方麵的資料而言,越方很多關於 1979 年戰爭的問題仍有如神話。例如,從戰略上講,為什麽黎筍(Le Duan)在越南統一戰爭後要把中國當作頭號敵人?從技術上講,越南軍方如何評估自己在中越戰爭中的表現?我讀了一些越軍部門的曆史,有太多自我吹噓,以有限的事實來塑造於己有利的曆史。
問:你對中國方麵的材料檔案做了深入研究。1979 年,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鄧小平為什麽要發動這場戰爭?
答:我在我的書的第二章"鄧小平與中國的戰爭的決定"裏回答這個問題。促使鄧小平發動這場反對越南戰爭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場戰爭是鄧小平當時就蘇聯對中國威脅做出的反應。鄧小平認為,因為蘇聯的持續軍事擴張,經濟狀況的惡化,其國內俄羅斯和其他少數民族矛盾加劇,莫斯科將在 1985 年發動對外戰爭。河內與莫斯科結盟,使得鄧小平相信:蘇聯的威脅不僅來自北方,也來自南方。這就是為什麽他在很多場合反複說,對這種情況中國必須要采取行動。
這也是在鄧小平越來越擔心美國在越戰後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和影響都在下降之際做出的判斷。因此,鄧決定和美國聯手對抗蘇聯。因為這項政策強調對抗,北京對待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危機采取了強硬和軍事的態度。中國領導人認為,對越南進行一次懲罰性的攻擊,將會打擊蘇聯的全球擴張戰略。最終,中國領導人可能對蘇聯的威脅做出了過度反應。然而,鄧小平認為當時蘇聯的威脅是實實在在的。
影響鄧小平做出和越南開戰決定的第二層因素包括中國國內政治和不斷發展的中美關係。首先,中國人在越南多年的抗美戰爭中做出犧牲後,越南"挑釁"中國行為,特別是越蘇結盟,讓中國人深受侮辱,希望要懲罰過去盟友的背叛。
此外,中越邊境衝突攪動著中國人的情感,使得中國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達成廣泛的共識,支持鄧小平和他發動戰爭決定。
其次,鄧小平的考慮是多方麵的:北京已經將經濟發展作為國家的優先戰略,與此同時還麵對著蘇聯不斷增長的威脅。中國決定對越開戰主要基於鄧小平對中國的戰略形勢判斷,其焦點在於蘇聯的擴張對國際安全意味著什麽,以及中國應該為保持世界力量的平衡承擔什麽責任。
鄧小平認為,與西方結盟會反對蘇聯的擴張會證明中國的價值,以此作為回報,西方將以資金和技術幫助中國進行經濟改革。
此外,當時中國黨的領導權之爭,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派係之爭的存在,成為促使鄧小平願意對越南采取軍事行動的催化劑。在他看來,這樣做會為中國爭取到國內外的支持,並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創建一個安全和穩定的環境。
最後,鄧小平的性格和他的獨斷的領導風格也在中國的戰爭決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使用武力來解決國家之間的危機始終是一個選項。戰爭並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促使人們相信對另一個國家使用武力是必要和正當的時候,大背景起到重要作用。中國 1979 年對越南的戰爭也沒有例外。因為當時各種複雜的因素加在一起,讓鄧小平相信對越南動武是必要的。因此,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問:根據您的評估,誰贏了這場短暫的戰爭?
答:戰爭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標。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如何定義北京在 1979 年的目標。中國公開的聲稱,這場戰爭是為了給越南一場"教訓"。很多人認為"懲罰"是一個目標,然後就此得出結論認為,中國在這場短暫的戰爭中傷亡慘重意味著它未能"教訓"越南。但我在書中表明不同意這種簡單化的推理。
對鄧小平來說,"教訓越南"不隻是給越南發出信號,也給蘇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清楚地發出了信息。對中國武力攻入越南,越南的反應是將其北部邊境森嚴壁壘,繼續敵對中國、並嚴重依賴蘇聯的金融和經濟援助的政策。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的反應是,自 1979 年以來,似乎比以往更有興趣從金融和技術上支持中國的經濟改革。美國並不認為中國是個威脅,即使沒有把中國當作盟友。美國也因此得以在冷戰最後十年裏,集中所有資源去擊敗蘇聯。
而在中國國內,鄧小平不僅鞏固了他的政治權力,也同時能夠在國內實施他的經濟改革議程。
而蘇聯發現自己在冷戰的最後十年裏陷入困境。一方麵它繼續在全球與美國競爭,也同時麵臨著來自亞洲的中國的挑戰。從戰略的角度來看,越南和蘇聯都陷入比中國困難得多的境地。這就是為什麽蘇聯終於在80年代末意識到,它無法再繼續支持越南了。越南不得不轉向中國,承認其自 1978 年以來的政策錯誤。最終,中國從政治上和戰略上打敗了越南。
戰爭的輸贏不能僅以戰場上的表現來評定。即便如此,中國也是在實現了它的幾個關鍵性戰術目標後從越南撤出軍隊,包括攻占了越南邊境三個省會城市,重創越南軍隊並嚴重破壞了越南的資產。中國軍隊確實在這樣短的一場戰爭期間受到重大人員傷亡。這一結果並不理想但中國領導人容忍了這個結果。但是,我懷疑越南士兵的表現比他們的中國同行更佳。目前缺乏研究的真正的問題是我們仍然沒有從越南方麵獲得有關這場戰爭的一些確鑿事實。總之,這場戰爭應以其全麵結果評估,而不是各場戰鬥的結果。
問:從中國的高級官員看來, 1979 年這場戰爭得到什麽教訓?它是否還能聯係到中國的未來戰略嗎?
1979 戰爭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其在戰爭中的表現做出全麵評估,總結了幾大經驗教訓。包括缺乏情報、因為大批越南民兵部隊參戰,中國軍隊未能發揮大部隊優勢,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隊的協同和合作很差,過時的老式指揮、控製和後勤支援係統。所有這些經驗教訓證實了鄧小平的擔心: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未來現代戰爭中將暴露出無能和不足。繼 1979 年的戰爭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進行改革,旨在提高其能力,應對一場有蘇聯這種敵人的更大規模戰爭。
從1985 年開始,北京已經不再想像與蘇聯的戰爭將必然到來。而仍在進行的(中越)邊界衝突讓中國領導人相信,中國軍方應專注於如何打贏中國周邊地區發生的高科技局部戰爭。到今天,這仍然是中國的戰略眼光。中國將永遠不會再像1979年那樣,打一場隻有陸軍參戰的戰爭。然而,1979 年戰爭的教訓仍然適用於正在轉變成一支真正的現代軍事力量的解放軍。在未來,如果中國為保衛比如台灣或有關南海的領土之際,解放軍將會投入空中、 海上、 陸地、 網絡和太空的所有力量。同樣,我認為,中國未來也不會再像1979 年那樣針對一個鄰國使用武力。我們對中國1979 年入侵越南事件的理解,隻有把它放在冷戰的背景下進行研究,才能得出有意義的答案。
問:現在普通的中國人是如何記住,或者說遺忘了這場中越之戰?
這個問題難以得到明確的答案。1991 年,北京和河內似乎達成了默契,禁止這兩個國家公開討論這場戰爭。隨著網絡社交媒體平台的快速發展,這項禁令近年來已變得無效。網絡社交媒體平台讓參戰老兵和他們的家人互相聯絡。網上可以看到很多個人的戰爭故事和回憶。其中有些還在官方的媒體上發表。近年來,到了2 月 17 日和 4 月份的一些紀念日,他們成百上千人自發到廣西和雲南曲,舉行追悼儀式,憑吊戰爭中犧牲的人。多年來,1979年戰爭老兵群體得到的社會關注很少。但去年退伍老兵組織了幾場抗議後,(中國)頒發了新的國家規定,提高退伍軍人津貼和擴大了津貼的發放人群。
還有一個社會現象是,許多中國人喜歡用 1979 年的戰爭來評論目前的中國和越南之間的領土爭議。從北京官方的角度來說,這場戰爭可能沒有多少可紀念之處。因為它和習近平領導的中國的主旋律不合,現在的主旋律是關注政治穩定、經濟和社會發展。但隻要經曆戰爭的一代人仍然活著,這場戰爭的記憶就不會被中國人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