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 正當參與運十研製和生產的廣大科技人員、工人籌緒滿誌,滿以為借改革開放的機遇,會迎來大展宏圖的“春天”,天曉得“ 領導人一變就什麽都變”,結果竟落得了“沒頂之災”。
其實,隨著運十研製的成功,早已顯現連串不詳之兆,暗潮翻滖,山雨欲來風滿樓。美國飛機公司巨頭頻頻來到上海,格外“關懷”運十;三機部也出訪美國飛機公司,商談“合作”;而更嚴重的是,以沈圖(此人很快叛逃美國)為局長的民航局,於1981年1月8日正式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出《對國產運十飛機的幾點看法》的報告,公然對運十說“不”,誣謂運十是波音707的“測繪仿造”,申稱中國民航現有707“可用20年”,“ 沒有再添購此類飛機的打算。”結論是:“目前國內繼續研製類似波音的運十是否可取?”。
果然,1985年2月運十試飛還沒有完,還須繼續,卻因為沒有錢買油,被卡斷了奶,餓死在搖籃之中。就這樣,根據毛澤東和周總理作出的研製大飛機的重大戰略決策,500多科研人員和廣大工人群眾,幾百個單位協同作戰 ,曆經十年心血而研製成功的大飛機,被扼殺了!
這究竟是為什麽 ? 為什麽?為什麽?
長期以來,人民對運十下馬的真相,活像霧裏觀花。
公開的報道是“由於市場和經費等原因運十飛機未能繼續研製下去”。這當然是係忽悠百姓的官話。
運十的副總設計師程不時老教授在央視《大家》麵對廣大觀眾,對此不願多講,隻是在鏡頭前反複念叨“曆史會有結論的”。主持人問,運十是何時停飛的,“85年”。主持人再問,“為什麽停飛?程不時老教授無比感歎地回答,“沒有錢買油”。“買油需要多少錢”?老人反複說“是一個今天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數目”,他們當時寫了個報告給上級,提出一個繼續試飛買油的預算,多少呢?“3000萬”。這真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果,區區3000萬,就終結了一代中國航空人大型民用飛機的研製曆程,徹底了勾銷了中國自主研製成功的運十!
有人還氣憤地質問:中國的“最高權威人士”在1981年還發出過發出“今後國內統統用國產飛機”的指令,為何不算數?到底是誰如此膽大妄為,對於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產業項目,竟敢停止國家財政撥款而將其活活餓死在搖籃裏?
他哪裏曉得,這位“最高權威人士”所說的今後國內統統用的所謂“國產飛機”,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含義。
長期以來,多少善良的中國人都為運十大飛機停飛下馬深感困惐、疑慮。真相究竟何在?
現在,真相終於大白!
處死運十,不是國務院某人,更不是那個很快就叛逃美國民航局局長沈圖,而正是中國的“最高權威人士”、“總設計師”鄧小平本人。在他剛剛出山,就親口下令:運十“要停下來!”
這是中央文獻編輯室為紀念鄧小平誕生100周而推出的《鄧小平年譜(1975_1997)》披露出來的史實。原文如下:
“1980年4月8日
上午,會見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總裁桑福德·諾伊斯·麥克唐納,詳細詢問三機部同道格拉斯公司合作事宜。指出:我們雙方在航空工業方麵的合作,要從戰略上加以考慮,而不僅僅是做生意。會談結束後,對陪同會見外賓的三機部副部長段子俊說:民用飛機總得在國內自己生產,不能一直向外國買。上海原來搞的大型客機受“四人幫”幹擾破壞,花錢很多,把握不大,辦法不對,要停下來。”(《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冊616頁)
原來,鄧小平是在會見美國飛機公司大老板,經過雙方“不僅僅是做生意”,而且“要從戰略上加以考慮”結束,不等試飛的結果,隨即下令“陪同會見外賓的三機部副部長段子俊”:運十“要停下來!”。
中美合作,“扳倒運十”,這就是曆史的真實呀!
難怪,時過4個多月,9月26日運十首次試飛,三機部的兩位副部長段子俊與何文治同在上海。這個參與領導過運十的段子俊卻居然拒絕參加運十的試飛典禮,並斷言運十不可能上天!甚至暏咒,如果上了天,他做了個自刎手勢,意思是以自殺謝國人。這位三機部副部長怎麽啦?此人為何“底氣”這麽足?其實,隻是他已經握有鄧小平要取消運十的“上方寶劍”罷了!
這種拙拙怪事,古今內外,絕無僅有!
一般寓於個別。透過此種重大“戰略考慮”和決策,有助於人們更加深刻認識精英人士,認識“對外開放”的真諦是什麽?
扼死運十是十分輕率的。
大家記得,鄧小平出山後,高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口號,攻擊毛澤東個人專斷,“破壞了集體領導的原則”,“不尊重科學”。其實,他的這種戰略決策,哪裏有什麽“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影子。此後,不管職能部門的抵製,國內航空專家、學者的批評和建議,研製科研人員的強烈呼喊 ,一概充耳不聞,置於不顧。
1981年2月11日,三機部正式向中央財經小組請示,要求國家在1985年前為運十投資1.7億元,撥流動資金1.6億元,同時表示如果資金到位,運十飛機到1990年可交付16架,要求民航接收使用。無人理睬。
1981年4月9日,薄一波同誌批複三機部《關於運十飛機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安排的請示》報告,提出“我是主張搞的,應積極予以支持;但又必須穩紮穩打,穩步前進。建議組織一個大的專家組,好好論證一番如何?”
於是,1981年5月,三機部、上海市根據薄一波副總理的指示,邀請了包括範緒箕(航空老專家,原南京航空學院院長,時任中國交通大學校長)、吳仲華(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王俊奎(北京航空學院教授)等著名學者,以及經濟、冶金、化工方麵的專家共55位同誌,對運十飛機進行實地考察後舉行了評審會議。大家經過充分的調研、論證,共同得出三個結論:“建議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丟,隊伍不能散。”一致認為,中國運十飛機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起點”,有了這個基礎,將來就可以發展各種類型的民航飛機。建議國家在決策上“要慎之又慎”。現在運十飛機已花了五億多,這個隊伍、基礎建立起來不容易,“停下來損失太大。”建議國家要建立自己的民航工業,民航機原則上必須立足國內;要有一個全麵的民航飛機發展規劃;“對民族航空工業實行保護政策。”據此,上海市又向國務院寫了報告,反映上海專家論證會情況,提出運十繼續搞下去,提出“三個方案”,建議國家最多隻需研製經費,90年前生產交付15架飛機,作為國內主幹線航線使用。
這是中國著名航空專家、學者鮮明而又堅決抵製和反對錯誤決策的集體呼喊!結果隻是當成左耳風,我行我素。
1984年6月,上海飛機研究所的219位科技人員,目睹自己付出十年大量心血而得到的寶貴成果將被付諸東流,心急如焚,隻好“聯合上書”,據理抗爭。他們呼籲不要花巨額外匯去組裝DC-9超80(即MD-82),建議在運十基礎上發展我國民機工業。同樣是石沉大海!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就是他的所謂“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民主決策”!
鄧小平下令運十“要停下來”的所謂理由,值得剖柝一番。
如前所述,鄧小平在接見美國飛機大老板後下令運十“要停下來”,提出了四條理由:⑴ “受‘四人幫’幹擾破壞”;⑵“花錢很多”;⑶“把握不大”;⑷“辦法不對。”這些理由片麵、主觀、武斷,不是似是而非,就是牽強附會,乃到蠻不講理,實在不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