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九十年代末還在用平爐煉鋼,西方國家在五十年代就淘汰的技術,工廠開的全是蒸氣火車,九十年代基本全廠是西方三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幾十年公司從日本接受過來沒有任何技術進步。管理人員在九十年代還是文革的管理方式,周三一下午幹部和技術人員不幹活政治學習,特別看不起知識分子,崇尚熟練技術工人。產品質量非常差。2000年後,還有改善
有什麽可吹,我本人是學煉鋼的並且在鞍鋼工作多年,一群土老帽忘麽會經營企業。
所有跟帖:
•
回首壇就是講故事的地方,多寫點細節吧。這裏有一個疑問,
-coach1960-
♂
(415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2:11:20
•
到九十年代中期,鞍鋼還有二十個平爐隻有三個轉爐。鞍山市市區在八十年代中期基本同日據一模一樣。
-ltb72-
♂
(758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2:39:22
•
您父親是煉鋼業的老知識分子,幸虧他老人家離開鞍鋼了。
-ltb72-
♂
(437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15:14
•
哈哈,有料有意思。全國的各大鋼廠都講東北話,
-coach1960-
♂
(201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29:10
•
鞍鋼2000年後,自己都被武鋼接管了。市場經濟最有效,現在中國鋼產十億噸能力,當年砸鍋賣鐵全國也煉不出一千萬噸。
-ltb72-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39:19
•
上鋼一,三,五廠的人還是講上海話, 東北人很少, 反倒是後來的寶鋼, 有些東北直接來的, 也有些各地鋼廠間接來的說東北話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5:37:25
•
這個情況在不少行業很普遍,一五後就是維持,連產量都上不去, 就不提技術進步了。。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03:20
•
上麵帖子說運十如不下馬會怎樣?中國不僅當時就是現也沒有技術造企業級規模的大飛機。
-ltb72-
♂
(296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4:06:08
•
軍用飛機和商用飛機根本不是一個路數。設計理念都不一樣。現在C919的路子是對的, 隻是關鍵的東西被卡脖子, 走下去困難不少。。。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4:32:26
•
88年本人去過哈飛,直接到車間裏。當時的運12正在上馬生產, 還不錯,給哈飛賺了一些錢,隻是運12是小飛機,門欄低很多。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4:51:20
•
汽車, 拖拉機,鋼材。。統一調撥。當時大解放標價1萬9,隻能調撥,有錢也買不到。拖拉機也是。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05:05
•
你說的時計劃經濟期間, 那些是屬於國家一類調撥物資, 物資供應的條條框框非常複雜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12:13
•
我現在還記得那調撥計劃單啥樣,各種明細,透明紙一式三份,很薄,全手寫。家裏人當廢紙拿回家的,如廁時看一遍,在揉搓幾次,好使:)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26:53
•
那叫三聯單, 物資部門上班就先得準備一搭, 把複寫紙夾好,不能等人來了再夾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4:17:09
•
複寫紙的檔次低一些, 那些是自帶複寫功能的紙。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4:35:27
•
有些鋼廠到2000年還在用蒸汽機車, 不奇怪, 至於全國什麽時候完全不用平爐煉鋼,就不知道了
-華府采菊人-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06:19
•
真正的大麵積的技術升級是合資流行的那時候開始的。。。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19:11
•
我不是指鋼鐵行業,不太了解這行業, 隻知道寶山和武鋼引進的比較早。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31:05
•
主要原因是前30年沒有培養出大批有創造性的科技人才,加上文革中,科技人才更是斷代,不可能有大麵積的科技創新。
-衡山老道-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45:49
•
根本原因是當時人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這些方麵,無論是上麵的,還是下麵的。
-leileileilei-
♂
(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56:58
•
東北企業管理者根本沒有基本的技術水平,同樣容量轉爐煉鋼二十多分鍾,平爐九到十個小時
-ltb72-
♂
(350 bytes)
()
02/13/2021 postreply
13: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