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熱夫“:生命還是勝利更重要?

來源: 朱頭山 2021-01-31 06:23: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755 bytes)

俄羅斯是二戰中最主要的戰場,但其二戰電影拍得不怎麽樣。小時候我混到軍區大院,去看了7個小時的“解放”,看得莫名其妙。對比過蘇聯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與描寫同一題材的歐洲拍的“斯大林格勒”水平差好多,更不用說那本著名的“兵臨城下”

了。

但最近看了部俄羅斯出的電影“勒熱夫“,倒是看出了新意。我們經常聽到的蘇德戰爭史,一般人就知道開始時德軍突然襲擊,蘇軍一敗塗地,然後到了莫斯科戰役,蘇軍反敗為勝,接下去,彷佛就是偉大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庫斯科戰役,德軍一敗敗到柏林,徹底滅亡了。但其實,在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之間,還有一係列很大規模的戰役,可以統稱為勒熱夫戰役。下麵,先講這場戰役,再評論那部同名電影。

 

1942年1月莫斯科戰役勝利後,蘇聯紅軍前線推至莫斯科西北150公裏的小城勒熱夫。在這裏他們一打就是一年多,上百萬的紅軍將士血染沙場,4:1的蘇德傷亡比,鑄就了一個曆史名詞——勒熱夫絞肉機。然而,在蘇聯官方文獻和教科書裏,偉大的莫斯科戰役之後,就是更為偉大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近乎粗暴地忽視了二者之間這一年的空隙。即使解密期已過,相關材料至今仍未公布於世,仿佛這就是一場不該被紀念的戰役,成為二次大戰中最不為人知的、“史詩般的軍事災難”。這不但是蘇聯打的一場大敗仗,也是蘇聯軍神朱可夫的一個汙點,他粗魯冒進,視士兵生命如草芥,很多士兵和家屬都把朱可夫,和其他粗暴的蘇聯指揮員視為罪魁禍首。

 

這場敗仗是蘇德從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圍繞勒熱夫、瑟喬夫卡和維亞濟馬一線反複爭奪的一係列戰役。1941年12月開始,已經看到克裏姆林宮塔尖的德軍在莫斯科城下被擊敗,蘇軍不僅從燃眉之急中解脫出來,而且對德軍轉入進攻。此時的蘇軍其實也身心俱疲,亟待修整,但斯大林堅持乘勝追擊,期待著這個冬天就是全線粉碎納粹入侵者的時刻。蘇軍反擊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莫斯科以西由幾座小城市連接起來的勒熱夫-瑟喬夫卡-維亞濟馬一線,這一線是鐵路樞紐,位於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補給大動脈上。

 

也是在這個戰局錯綜複雜的1942年1月,德軍統帥部做出了一個重要應對——瓦爾特.莫德爾出任德第9集團軍司令官。希特勒撤換了包括古德裏安在內的一大批將領,下達了“一步也不可後退”的命令。實踐證明,當時希特勒的這一舉措挽救了德軍,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年後同樣的舉措葬送了斯大林格勒的德軍。

 

在莫德爾領導下,到1942年4月,德軍竟然在勒熱夫地區打出了一個突出部。短短幾個月,蘇軍在勒熱夫一線的傷亡人數已達50萬,然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1942年9月,德軍開始攻打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和蘇軍統帥部看到了機會,迅速調整戰略部署,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人開始策劃同時發起一對雙胞胎戰役——打擊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天王星行動和打擊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火星行動。

 

天王星行動,實際上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核心部分,其結果世人皆知,永載史冊,而火星行動的規模絕不輸給天王星,這是1942年蘇軍秋季攻勢中最重要的兩拳。火星行動由朱可夫親自指揮,先後參戰部隊多達190萬。

 

德國第9集團軍麵對的是蘇聯西方麵軍和加裏寧方麵軍,莫德爾的對手是一代名將朱可夫和科涅夫。蘇軍意圖從各個方向夾擊,抹平德軍建立的突出部,消滅第9集團軍,奪取莫斯科—維亞濟馬鐵路和公路的控製權,並沿著這些線路向西攻擊,在斯摩棱斯克以東合圍德軍。11月25日,天王星行動開始一周後,火星行動打響。兩個方麵軍70萬蘇軍士兵和2千輛坦克,從東、西、北三麵對勒熱夫突出部發起進攻,來自東西兩翼的擠壓尤其猛烈,大有將突出部攔腰切斷之勢。但是,火星發射撞上了早有防備的德軍防火牆。有證據表明,一個在德軍中綽號為Max的蘇聯人因為反對蘇共,持續為德國情報機構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11月初,他交給德軍蘇聯火星計劃的詳細情況,導致德軍向勒熱夫先後增援了大量兵力並加強了防禦工事。

 

蘇軍對勒熱夫突出部的三麵夾擊開始後,莫德爾一麵請求增援,一麵不得不使用能拿起步槍的每一個名士兵,讓暫時沒有受到攻擊的部隊填充到突出部中,戰鬥異常膠著,蘇軍由於地形艱險,後勤供不上持續攻擊,遭到挫敗。朱可夫沒有氣餒,發動第二輪攻擊撲向了德軍補給動脈勒熱夫—維亞濟馬鐵路和勒熱夫-瑟喬夫卡公路,紅軍衝過了冰凍的瓦祖拉河,在對岸建起橋頭堡,終於在德軍防線撕開一個口子。莫德爾讓士兵們化整為零,由步兵、坦克和炮兵組成連、營級的小規模戰鬥群,死守住每一條道路,消滅上岸的蘇軍,再次挫敗蘇軍後,他命令德軍沿公路南北對進,反擊蘇軍。

 

11月28日,蘇軍的全線進攻都遭到失敗,由於德軍占領著公路,甚至切斷了大部分蘇軍的退路。朱可夫、科涅夫並沒放棄計劃,這非常符合朱可夫的性格——在重大損失麵前拒不認輸,既冷酷又樂觀,迷信蠻力。他命令被圍蘇軍組織一次向西的突破。莫德爾很快做出了反應——命令幾個裝甲師向有炮聲的地方行動,這時他手上已經有了幾個滿員師的增援部隊。火星行動進行了2周後,蘇軍還是沒能奪取交通幹線,朱可夫不為失敗所動,在12月11日又恢複進攻。這實在太倉促了,剛投入戰鬥的新坦克根本來不及塗上白色偽裝塗料,結果又結結實實撞在德軍防禦陣地上,兩天內蘇軍就在4公裏寬的戰線正麵損失了300多輛坦克。幾天後,朱可夫又命令在勒熱夫突出部最北部的第39集團軍發起進攻,再次失敗。大批年輕的蘇聯士兵倒在德軍防禦工事的機槍下,陣亡時嶄新的軍裝上還別著近衛軍徽章。

 

蘇聯的核心價值觀是集體主義,為了集體的利益,個人應該而且必須作出一切犧牲,不情願也不行。在天王星和火星行動時,斯大林發出一個命令“不許後退一步”,後退了自己人的子彈就會打過來。戰役期間被自己人槍殺的蘇軍就達15000人,而戰後蘇聯將整整一個軍5萬人的投降了德軍的原蘇軍戰士絞死,一車車地絞,還拍了電影給家屬看,死了還要羞辱家人。這樣的事是不會發生在英美軍隊身上的,在德軍也沒發生過。

 

火星行動中,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持續向莫德爾派去了6個精銳的裝甲師。而當曼施坦因前去援救被圍在斯大林格勒的保盧斯時,德軍已經沒有更多的兵力可派。相反,到1943年初,蘇軍預備役的主力全部奔赴斯大林格勒戰場,整個蘇軍戰略中心迅速從“兩星齊發”轉入全力以赴支持天王星。斯大林格勒勝利後,劇情開始反轉。雖然德軍還頑固地占據著勒熱夫,對莫斯科保持著元首期望的威脅,但堅守的意義不大了。1943年3月,蘇軍解放了勒熱夫突出部的側翼大盧基地區,德軍隨即悄然撤出勒熱夫,這個爭來奪去屍骨遍野的城市就這麽忽然被拱手相讓了,被厄運籠罩的蘇軍忽然撿回了城市!莫德爾防禦戰打得漂亮,卻因為德軍在撤退過程中的一係列屠殺暴行被視為戰爭罪犯。

 

曆時一年多的勒熱夫戰役(包括火星行動),蘇聯官方提供的數據是43萬將士犧牲,而其它渠道得出的結論是,包括戰俘的損失總數大約共計150萬,是德軍的4倍之多。蘇聯官方文件中,甚至沒有勒熱夫戰役這個詞,取而代之的是“一係列無聯係的當地作戰”,在所有了解蘇德戰場的人們的集體記憶中,“勒熱夫絞肉機”是這場戰役唯一的名字。現在看來,火星行動確實牽製了德軍戰略預備隊,換取了南方斯大林格勒,乃至北方列寧格勒的勝利,隻是這個戰略意義的代價高昂而殘酷。

 

電影“勒熱夫“描寫了紅軍一個連攻占一個村莊的戰鬥。自從美國的”拯救大兵雷恩“後,描寫戰爭的電影技術有了大長進,充分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俄羅斯也學的可以,本片中血肉橫飛的場景確實很逼真。其中有個場景,讓一個被嚇傻了的紅軍,蹲在戰場上捂著耳朵直發抖,然後是不同的蒙太奇展示戰壕內兩軍廝殺的場景,極大地渲染了戰場的恐怖,這一段拍得很好。

 

每年俄羅斯的紅場閱兵,總是鐮刀錘子的原蘇聯國旗(不是黨旗)開道,給人一種錯覺,彷佛共產主義還是現代俄羅斯的意識形態,俄國人對當年的製度很懷念,也對斯大林指揮的這場偉大衛國戰爭完全正確評價。但這部電影中很重頭的一部分,就是抨擊紅軍的政治幹部製度,以及紅軍指揮官不把士兵性命當會事的傾向。

 

蘇聯紅軍(解放軍也是如此)的幹部包括三個係統,政治幹部,軍事幹部和技術幹部。所有國家的軍隊都有軍事幹部和技術幹部,但政治幹部是共產黨國家的特色。政治幹部的作用就是監督軍事幹部,並作宣傳,督戰工作。除了每支部隊都有政治幹部,還有一個專門的政治警察部門,在蘇聯的不同時期名稱不同,最早叫契卡,50年代後叫克格勃,二戰時叫NKVD,戴藍色的軍帽。

 

本片中刻畫了兩個政治幹部,指導員和叫阿列謝的NKVD人員。那指導員,別人在衝鋒,他在揪怕死的己方士兵,結果搞得一手血。而阿列謝,是個讓人一看就恨的人,動不動就開槍槍斃士兵。不但軍事幹部,連指導員都想殺了他。這次他來到戰場,尋找是否有收藏了德軍飛機撒下來的傳單的士兵。

 

很多人收藏了傳單,隻是想拿來擦屁股或點煙,但碰到阿列謝這個變態的鬼,事就麻煩了。有個老兵,作戰非常勇敢,卻偏偏留了張傳單,阿列謝不顧全體士兵的求情,堅持要將老兵帶回總部槍斃。在路上,阿列謝被德軍子彈擊中。按說,老兵可以跑掉,或幹脆殺了他,但老兵沒有,反而為他包紮傷口,背他到一個安全的坑道裏。

 

以下的對話很感人,老兵說,自己生了五個女兒,一心想要個兒子,如果你我都能活過戰爭,你就娶我一個女兒吧,或者就做我的兒子吧!阿列謝驚呆了,說我是個孤兒,從小就沒人疼我,黨把我養大,卻讓我去幹這種惹人恨的事。我從所有人眼裏看到的都是鄙視和仇恨,隻有用權力讓這些人感到害怕的時候,自己才能感到一絲快樂。他從來沒期望過自己虐待過的人,竟然會有把自己當兒子的想法。

 

老兵說,當你養一個孩子的時候,心裏是很溫暖的。孩子天真無暇的眼睛看著你,小手扒著你的臉,那時你就不會有仇恨,隻有愛。你如果沒感受過愛,就想辦法活下去,養個孩子,那樣,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就不一樣了!冷酷的秘密警察阿列謝的心也融化了,眼淚不住地往下流,像個孩子一樣躺在老兵的懷裏。這是我看到過的最動人的關於愛的解釋。可惜在電影裏,老兵和阿列謝都戰死了,在和德國人的戰鬥中犧牲了。阿列謝當孩子時沒有享受到愛,也沒有機會當父親感受到愛,他在黨那兒,隻接受了恨的教育。

 

記得前段時間,奧斯卡有部俄國候選片叫“傻大個“,講述二戰蘇聯紅軍中的軍妓的故事。再結合這部影片,可以看出,現代的俄羅斯人對蘇聯的印象,其在戰爭中的做法等觀點是非常多元的,並不是清一色正麵的。而這次抗疫中,俄國也並沒有展示出其在二戰中那樣的決絕武斷的風格,反而讓國人覺得這個戰鬥民族表現太菜了。也許,俄國人從曆史中學到了一些東西,而國人卻學到了相反的東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票房還是輿論更重要? -技術員- 給 技術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07:46:53

還有一部"demoted",也說了類似的問題 -最接近太陽的人- 給 最接近太陽的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4:54:43

文學城中的精品... -白釘- 給 白釘 發送悄悄話 (47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8:48:04

血贖,寫在影片名字上麵的兩個字 -elfie- 給 elfie 發送悄悄話 (4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9:12: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