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斯大林天才到極致的陽謀 - 今融道Finstao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575367
作者:一顆青木
中蘇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詭異的。
不了解曆史細節的人,通常都會感到非常困惑,無法理解。
1948年12月底,三大戰役結果已基本結束,國民黨精銳盡滅,全國解放指日可待。
1949年1月~3月,斯大林多次通電中國,要求國共和談,製止中國共產黨解放全國的行為,希望國共劃江而治,在事實上分裂中國。
1949年8月8日,毛主席親自撰文《別了,司徒雷登》,和美國決裂,徹底站在蘇聯這一邊,實行一邊倒的戰略。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抗美援朝,而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卻沒有什麽反應,甚至連一票否決權都沒有用,好像對美國的入侵無動於衷,任由中國和朝鮮人民流血犧牲。
1953年,中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蘇聯決定大規模無私援助中國,提供很多絕密的技術和設備,幫助中國建立全套工業化,兩國關係進入蜜月期。
1960年,中蘇決裂,中國掀起一股批評蘇修,打擊蘇修的浪潮。在蘇聯剛剛援建完畢的鋼鐵廠裏,中國工人大罵蘇修。
以上種種矛盾之處,詭異不?
大國關係,好像成了過家家。
如果單獨看這些史實,你想破腦袋也想不出當年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但如果你看了更詳細的史料,那你就能理解為什麽了。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一切的根源
自從王明和博古被趕下台後,蘇聯一直對中國共產黨不感冒。
王明博古是不是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是不是差點斷送了中國革命,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聽話,蘇聯能夠通過他們隨意指揮中共的人事,軍事,黨建工作。
失敗了不要緊,團滅了也不要緊,蘇聯老大哥不關心這個。
蘇聯有錢有裝備有培訓能力,隨時可以再扶持一批人出來,還叫中國共產黨。
但遵義會議和整風運動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一批共產黨人上台了,蘇聯就不怎麽喜歡中國共產黨了。
你有沒有能力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怎麽聽話。
蘇聯的指示你不完全遵從,總是有自己的想法。
動不動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動不動就反對本本主義。
誰的調查最少?誰最依賴本本主義約束中國?蘇聯啊。
你這麽玩,蘇聯怎麽可能喜歡你。
所以抗日戰爭期間,蘇聯的援助,基本都給了國民黨,而不是共產黨。
並不是你打著共產黨的旗號,蘇聯就會無條件幫你的。
1945年,美蘇達成了雅爾塔協定,約定由蘇聯進攻中國東北的日軍,同時將中國和日本的一些權益,劃分給了蘇聯。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迅速占據東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的前一天,在美蘇的共同逼迫下,國民政府被迫和蘇聯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這份條約規定中國同意外蒙古公投獨立;同意蘇聯擁有旅順和大連的駐軍權和使用權;同意蘇聯擁有中長鐵路經營管理權。
根據蔣經國自傳,最開始蔣介石死活不願意簽這個協議。
但蘇聯威脅說,你不簽,那我就把整個東北移交給中國共產黨。
東北已經在蘇聯手上了,請神容易送神難,蔣介石能怎麽辦。。。
於是蔣介石就簽了,換取蘇聯把東北交給自己的承諾。
中國共產黨,隻不過是蘇聯談判桌的一個砝碼而已。
而蘇聯拿到了自己滿意的權益後,轉而支持國民黨,希望國共兩黨握手言和,不要再打了,以長城為界分別立國就挺好。
1949年初,為什麽在國民黨明顯要滅亡,共產黨即將一統天下的時候,蘇聯依然出麵調停,希望國共兩黨劃江而治。
那是因為共產黨提出要廢除和外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建立新中國。
雖然沒指名道姓的提蘇聯,但也沒提豁免,顯然蘇聯也屬於外國,而旅順和大連是蘇聯夢寐以求的不凍港,是斷然不可能放棄的。
但國民黨已經簽約承認了蘇聯有在旅順和大連的駐軍權和使用權,蘇聯當然要保國民黨。
南京被攻占後,英美的大使館都留在南京等共產黨,隻有蘇聯大使館收拾了行李,追著國民政府去了廣州。
核心原因,就是《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而1949年8月,為什麽毛主席要寫《別了,司徒雷登》,徹底和美國決裂。
因為司徒雷登提出,美國承認新中國沒問題,和新中國建交也沒問題,隻要共產黨承認美國和舊中國簽訂的協議,那大家永遠是好朋友。
這是美國的要求,也是談判的底線。
隻要同意,國民黨就立刻會成為曆史名詞,美國全力支持共產黨統一天下。
但這個底線,共產黨無法接受。
而在共產黨占領全國後,新中國是否倒向蘇聯,對蘇聯而言有極大的戰略意義。
所以蘇聯提出,舊合約可以廢除,一切都可以重新談,蘇聯支持新中國加入聯合國。
美蘇之間,中國必須要選擇一個,因為新生的中國太弱小。
美國不願意放棄舊條約,而蘇聯表示可以談。
所以我們對蘇聯采取了一邊倒戰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布成立。
11月,毛主席向蘇聯表示,想在12月來蘇,以便在12月21日斯大林70壽誕時親自祝賀他生日。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出訪蘇聯,16日抵達。
但一開始的談判,很不愉快。
斯大林根本不願意交還給中國旅順及大連,雙方互不相讓,會談現場一度陷入尷尬的長時間沉默。
斯大林沒有任何讓步的意思,對中方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想重簽一份和舊條約一樣的或者說差不多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這怎麽可能。
毛主席一度被氣得閉門不出,說要等周恩來。
斯大林很不解,為此當麵問過毛主席:
“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要完成個什麽事情,讓周恩來過來幹什麽?”
但毛澤東不鬆口,於是隻能等周恩來同誌到了再談。
其實毛主席的用意很明顯,胳膊擰不過大腿,得智取,先拖時間。
1949年12月底,英國政府已經傾向於承認我國,這一信息由負責外交的周恩來,在國務院會議上宣布。
而周恩來透露給英國的一些信息,也讓英國人感覺自己有機可趁。
同期,英國報紙上大篇幅報道:
根據傳聞,“毛澤東被斯大林軟禁了!”
1950年1月,英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大使級建交)。
此舉給斯大林施加了極大的壓力。
美國也察覺到了機會,趁勢來給蘇聯搗點亂。
1950年1月5日,杜魯門總統發表聲明稱,台灣應歸還於中國,美國不準備武力幹涉中國內政。
蘇聯要堅持霸權主義,繼續殖民侵占中國的領土。
而美國卻要把台灣還給中國。
斯大林的壓力更大了。
1950年1月20日,周恩來帶領的外交團“姍姍來遲”,雙方開始正式談判。
1月22日,毛澤東和斯大林舉行第三次正式會談。
1月26日,中國代表團正式向蘇聯提交中國方麵的方案,要求收回旅順、大連和中長鐵路的主權。
1月28日,蘇聯方麵回複中國代表團,基本同意了中國的方案。但加了一條,要求蘇聯有權自由利用中長鐵路運兵和軍用物資,為了中蘇兩國的安全。
中方表示同意,但要求對等利用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從東北至新疆一線,自由運兵和軍用物資。
如果蘇聯同意,那就等於中國把剛獨立的外蒙古給包圍了,同時擁有了武力幹涉蘇聯的能力,蘇方怒了,不同意。
於是這一條也給去掉了。
1950年2月17日,中蘇談判結束,雙方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達成協議如下:
蘇方不遲於1952年末將中長路的一切權利及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中國政府; 蘇方不遲於1952年末從旅順口撤回其駐軍,並將該地區設施移交中國政府,中方償付旅順港的恢複與建設的費用; 蘇方保證將大連的行政管理權完全交予中國政府……
為了拉攏新中國,斯大林放棄了蘇聯在東北的生命線中長鐵路,放棄了在旅順港和大連港的駐軍權和使用權。
隻有外蒙古,蘇聯強行保留了下來,作為代價,蘇聯承諾給中國援建50個工業項目,並貸款3億美元給中國,利率1%。
蔣介石送給蘇聯的四大特權,毛澤東經過艱苦的談判,拿回來三個。
如此曲折的過程,可以明顯看出,蘇聯是被迫做出這個決定的。
這份新條約的簽訂,意味著蘇聯在遠東永遠的失去了不凍港,也失去了武力幹涉中國內政的能力。
蘇聯的損失太大了。
斯大林會心甘情願的吃這個虧?
1950年1月30日,也就是中方提出要用中長鐵路的運兵權對等置換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兵權的2天之後,斯大林秘電金日成,要援助北朝鮮擴軍,推翻之前反對的態度,開始支持朝鮮統一。
1950年2月4日,斯大林同意金日成提前使用1951年的蘇聯貸款,金額為7000萬盧布,把兵力擴編至10個師。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不宣而戰,突襲南朝鮮,朝鮮戰爭爆發。
掀起朝鮮戰爭,對斯大林有什麽好處?
好處非常大。
天才到極致的陽謀
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我們可能不怎麽喜歡斯大林。
但是站在蘇聯人的立場上,斯大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袖和統帥,為蘇聯爭取到了非常多的利益。
新中國剛建國,就迫使蘇聯歸還了中長鐵路以及旅順和大連兩個港口,這讓斯大林非常不滿。
這可是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唯一的不凍港,是蘇聯遠東戰略的支撐點,是俄國數百年來夢寐以求的戰略要地,是蘇聯出動百萬大軍,威逼利誘,才從國民黨政府手裏拿到的權利。
就這麽在斯大林手裏丟了,愧對列祖列宗。
毛主席拿回了特權,高興的是中國人,而不是蘇聯人。
但如果支持金日成發動朝鮮戰爭,斯大林就可以拿回失去的一切。
這是一個天才到極致的陽謀。
朝鮮戰爭爆發後,蘇聯反應異常遲鈍,好像沒有任何預案,也不知道該怎麽應對。
其實斯大林的預案,就是沒有預案,任由其發展。
金日成掀起戰爭後,有如下幾個可能的走勢。
第一種走勢:
北朝鮮利用蘇聯支援的大量裝備和貸款,出其不意的突襲之下,是必然可以擊敗南朝鮮的。
如果美國沒有任何幹涉,那朝鮮將統一。
元山,仁川,釜山,濟州四個都是天然良港,作為蘇聯支持的回報,金日成已許諾統一後租借給蘇聯。
這都是很不錯的不凍港,完全可以頂替失去旅順和大連的損失。
這種走勢蘇聯很滿意!
第二種走勢:
美國出兵幹涉,北朝鮮奇跡般的頂住了美國的進攻。
那蘇聯就等於用極少的物資,利用一個代理人纏住了美國,蘇聯可以趁機在歐洲大幅擴張勢力,美國不敢有任何動作。
這種走勢蘇聯很滿意!
第三種走勢:
美國出兵幹涉,北朝鮮失敗,中國不出兵幹涉。
那北朝鮮將被迫退入東北境內組建流亡政府,而美國將兵臨中國邊境。
長期的軍事對峙將給中國造成極大的壓力,從而將被迫請求蘇聯的軍事協助。
那蘇聯的軍隊,就能名正言順的留在旅順和大連,並繼續使用中長鐵路運兵。
這種走勢蘇聯很滿意!
第四種走勢:
美國出兵幹涉,北朝鮮失敗,而中國出兵幹涉。
很顯然,中國是不可能單獨抗衡美國的,依然必須要請求蘇聯的軍事援助。
一旦蘇聯地麵部隊進入東北,那等於重新獲得了駐軍權。
通過保持蘇聯在東北地區的軍事存在,重新拿回新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失去的利益。
1945年,就是因為蘇軍進了東北,蔣介石才被迫低頭簽訂的老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這種走勢蘇聯很滿意!
綜上所述,朝鮮戰爭一旦爆發,無論局勢怎麽走,蘇聯都將大賺特賺。
無論美國、朝鮮還是中國,都是斯大林手中的棋子,將會同時被削弱,而蘇聯的利益將得到極大的強化。
所以蘇聯在聯合國關於朝鮮問題的討論上,放棄了一票否決權,甚至在聯合國再三邀請參會的前提下,連會議都明確拒絕參加。
這是最頂尖的國際戰略,近乎於完美無瑕,蘇聯必然是最後贏家,而且你明知他戰略,還必須按他的意思去走,沒有其他的選擇。
斯大林,不愧是個政治天才。
偏要走出新路
斯大林的這個戰略幾乎完美,你沒有什麽選擇,交還旅順港和大連港幾乎是中國必然的宿命。
但很幸運的是,毛澤東也不是常人,經常能在沒有路的死局中,硬生生的走出一條新路來,逆天而行。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世界震驚。
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公然以武力幹涉中國內政。
這個時候,中國內部沒有幾個人想在朝鮮和美國開戰。
新中國初創,百廢待興,西南山區還有100萬以上的國民黨殘匪尚未肅清,這個時候和世界第一強國在戰場上硬碰硬,實屬不智。
中國大多數領導人,是不願意出兵的。
但毛主席卻從中看出了不一樣的東西,他力排眾議,壓上了自己一生打拚的政治榮譽和地位,終於通過了出兵決議,
這一仗必須打,打了之後,美國和蘇聯,才會知道中國不再是列強可以隨意欺淩的玩物,才會真正的和中國平等對話。
要靠外交手腕,借美國的力才能和蘇聯平等談判的日子,毛主席受夠了。
而且中國幾乎所有的工業,都在東北,必須要保,絕不能讓戰火燒入中國境內。
毛主席說:
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和18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進行了硬碰硬的較量。
斯大林一切都猜對了。
中國參戰後,確實被迫邀請蘇聯海軍駐紮旅順口,以威懾美國海軍,確實邀請蘇聯空軍進入中國東北,以防禦誌願軍的後勤補給線。
但斯大林沒想到的是,中國沒有邀請蘇聯陸軍進駐東北協防。
誌願軍居然在沒有海軍和空軍協助進攻的情況下,頂著美軍的狂轟濫炸,節節勝利,硬生生的把美軍趕到了38線之外。
中國陸軍戰鬥力之強,甚至還要高於蘇聯軍隊。
很多人認為朝鮮戰爭之所以勝利,是因為蘇聯援助了中國大批軍火,讓誌願軍在裝備上和美軍等同。
這是大錯特錯的謠言,蘇聯的本意就是迫使中國向蘇聯求援,怎麽可能給中國太多裝備。
朝鮮戰爭3年,誌願軍一共打了24萬發迫擊炮彈,榴彈96萬發左右,九二加農炮彈4903發,隻有對手的零頭。
而美軍,僅在上甘嶺戰役,就投放了81毫米口徑以上各種炮彈197萬發。
中國軍隊近幾十年來,都患有嚴重的火力不足恐懼症,特別喜歡重火力的裝備,這一切都是拜朝鮮戰爭所賜。
朝鮮戰爭能贏,那是靠頑強的意誌打出來的。
戰場上中美打成了平手,我們這邊的死傷人數還要多一點,為什麽我說中國贏了朝鮮戰爭?
因為戰爭的輸贏不是看戰果,而是看你有沒有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
北朝鮮參戰的目的,是統一朝鮮,沒有達成,所以北朝鮮失敗了。
美國參戰的最初目的,是保護韓國,這一目的達成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美國贏了。
但在1950年10月1日,美國將戰爭目標從“保護韓國”改為了“征服朝鮮”,這一目標沒有達成,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美國失敗了。
韓國參戰的目標,是避免被北朝鮮吞並,從這個角度說,韓國贏得了戰爭。
而中國參戰的戰略目的,從頭到尾隻有一個,那就是保護朝鮮,把戰線推回38線。
中國的戰略目的達成了,所以說中國贏了。
在僅依靠蘇聯海軍威懾和少量空軍參戰的前提下,中國陸軍硬生生的在戰場上逼平了美國,並成功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這份戰果震驚了世界,也震驚蘇聯。
縱觀全球,哪怕是蘇聯自己,也隻敢說和美國打個平手而已。
中國在蘇聯心中的地位,立刻大大提升了。
二戰結束後,蘇聯始終處於有濃烈的不安全感。
人口損耗太多,工業實力也不如美國,蘇聯迫切的需要安全屏障。
這個時候,亞洲出現了一個4.5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這個國家敢於正麵抗擊美國,並能戰而勝之。
這是蘇聯夢寐以求的盟友。
蘇聯需要拉攏中國,作為對抗美國的屏障,而中國也需要蘇聯的工業技術。
斯大林的局,被毛澤東給破了。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朝鮮戰爭中,在美國親自上場的時候,蘇聯做壁上觀,任由小弟們和對方老大火拚。
而下場肉搏的中國,居然打贏了。
這種行為,大大損害了斯大林的威信,同時大大提升了毛澤東的威信。
但一個優秀的領袖,永遠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掉了麵子的斯大林,絲毫不在意自己威信的損失,熱烈的給中國送去了橄欖枝。
1952年,依照協定,蘇聯應從旅順撤軍,但朝鮮正打的熱火朝天,蘇軍有留在旅順的必要。
於是中國不得不主動請求蘇聯繼續駐紮旅順,連駐軍期限都沒提!
一切都如斯大林所料。
但朝鮮戰爭中國打的太好了,於1953年成功逼平了美國人。
1955年,蘇聯海軍正式撤離旅順和大連,中國終於收回了這兩塊國土。
如果不是朝鮮戰爭中國打的太好,你覺得蘇聯海軍會撤麽?
政治家,有的是理由和手段來繼續延長駐軍期限。
1953年5月,蘇聯決定在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約定的50個援建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91個規模巨大的工業項目,後來又增加了幾個,總共是156項,涉及到方方麵麵。
1956年4月7日,蘇聯再次主動增加55個援建項目,同年9月又增加12項。
在1957年最高峰時,蘇聯援建的項目達到了291個,援助金額達到了30億美元,是1950年承諾金額的10倍以上。
蘇聯慷慨的拿出核心技術和生產設備,派出大批專家和工程師,手把手的幫助一窮二白的中國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體係,構建了中國工業的根基。
擁有完整的工業體係,很多發達國家都做不到,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唯有中國一個做到了。
蘇聯這麽好心,為啥不幫北朝鮮建立全套工業體係?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就是抗美援朝“戰爭紅利”的變現過程。
以前的所謂中蘇同盟,隻是紙麵上的同盟而已,蘇聯實質上是把中國視為附庸國。
朝鮮戰爭之後,蘇聯才真正把中國視為了盟友。
中蘇交惡
和毛澤東打交道的三位蘇聯領導人,不論是斯大林、赫魯曉夫還是勃列日涅夫,都是實用主義者,都尊崇蘇聯國家利益至上,基本不考慮意識形態。
斯大林支持國民黨,勃列日涅夫和台灣合作,掉了麵子也一點不生氣,一切都為了國家利益。
1958年4月,赫魯曉夫提出要在中國領土上建立長波電台,並和中國組建聯合艦隊,以此來交換核武器技術。
蘇聯不同意長波電台主權屬於中國,試圖建立事實上的特權區。
而中國沒有海軍,所謂聯合艦隊其實就是蘇聯艦隊,蘇聯將重新獲得旅順口的駐軍權。
這個提議被毛澤東拒絕後,中蘇的蜜月期結束了。
事後看,赫魯曉夫可能並沒有毛主席設想中吞並中國的野心,而赫魯曉夫可能也覺得給了中國這麽多援助,結果中國一點權力都不願意讓渡,實在是太過分了。
地球上為了援助而自願放棄港口駐軍權的國家,簡直不要太多。
不好說誰對誰錯,但蘇聯碰到了中國人最敏感的那根神經,這種極度敏感的特性俄國人和西方人都很難理解。
因為俄國的領土內,沒有掛過“俄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所以他們不會理解。
這是中國的曆史造成的,是一種曆史現象。
所以我並不認為毛主席拒絕了長波電台和聯合艦隊的提議,並認為蘇聯別有用心的看法,是錯誤的。
1958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事先未通報蘇聯。
1959年6月,蘇聯以和美國達成禁止核武試驗的協議為由,停止對中國核項目的援助。
1959年8月,中印邊境糾紛,蘇聯在未和中國溝通的前提下,發布對中印衝突中立的聲明。
1960年4月22日,中共發表了《列寧主義萬歲》等三篇文章,公開點名批評了南斯拉夫修正主義,實際矛頭則指向赫魯曉夫。
1960年6月底,蘇共在五十多個國家共產黨參加的布加勒斯特會議上率隊圍攻彭真率領的中共代表團,抨擊中國的社會主義理論。
1960年7月16日,蘇聯單方麵撕毀和中國的合約,召回全部蘇聯專家,銷毀部分技術圖紙。
中蘇至此,全麵交惡,互相敵視了十幾年。
1962年,中印衝突中,蘇聯甚至選擇支持印度,在北方邊境調兵給中國施壓。
那個階段的中國,遺世而獨立,拳打蘇修,腳踢美帝,成了地球第三極。
中蘇雙方的領導人,實際上都是在為了本國利益而不斷博弈。
個人情誼不好使,意識形態也沒啥用,一切以國家利益說話。
這就是中蘇關係不斷詭異波動的核心原因。
國家政策是無法用道德來評判的,善惡無法形容國家行為。
100年來,外國對中國的一切援助或者侵略,本質上都是為了謀求本國利益的最大化,並不是因為他們愛中國人,或者恨中國人。
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所以在朝鮮戰爭中,蘇聯的表現,才如此的詭異。
而在朝鮮戰爭中,毛澤東以遠超常人的魄力和卓越見識,背水一戰賭國運,打破了斯大林為中國設定的死局。
我非常欽佩。
參戰後,中國的利益果然極大。
不僅能真正和蘇聯平等對話,拿回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並趁機建立了自己全套的工業體係,打下了真正的強國根基。
而且經過這次鐵血戰爭,中國終於成為了一個政治強國,讓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對中國有了敬畏之心。
1962年,周總理僅僅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
美國如果越過17度線,中國就會出兵。
結果美國在越南打了十年,真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中國不用出一兵一卒,哪怕沒入聯合國,也可以用一句話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這是事實上的一票否決權。
有如此能力的國家,成為聯合國五常,是必然結果。
這一切,都源自於朝鮮戰爭,那是我們的立國之戰。
西方視點:
1.斯大林這個90%的天才,遇到了毛澤東這樣一個100%的天才,除了甘拜下風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2.“中國陸軍戰鬥力之強,甚至還要高於蘇聯軍隊”----這句話的後半句,必須修改為“事實上遠高於蘇聯軍隊”!
為什麽?看看二戰就明白了。二戰中,蘇聯軍隊麵對德國軍隊,損失極其慘重!那麽,如果毛澤東指揮,蘇聯會死那麽多人嗎?
絕對不會!事實上,連十分之一的死亡都不會有!
看事實:毛澤東指揮下,中國軍隊從來沒有發生過損失一個整師以上的戰例!!---包括在慘烈的朝鮮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