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喜馬拉雅山上,中國和印度演了一場神劇

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2020-09-26 14:56: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276 bytes)

Author 8字帶路人
 
 
 

1958年1月,印度迎來了一個鄰國高級軍事代表團的訪問。

他們參觀了印度的主要軍事設施,訪問了印度的最高軍事學府,還看了印度陸軍第四師表演的為步兵進攻的火力支援。

這個訪問團來自印度幾千年的鄰居——中國。帶隊人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

這是兩個年輕的古老大國在現代的交流。

過去,英國人殖民下的印度倍受奴役之苦,中國則在一次次的革命和戰爭中找尋未來。

大約十年前,兩個國家相繼迎來新生,雙方認同應該和對方搞好關係。亞洲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兩個國家,應該向著未來攜手並進。

不過,因為雙方的曆史和現實差異,這次交流的味道有一絲古怪。

在參觀了位於印度威靈頓的國防參謀學院後,院方為中方準備了一份禮物:

校徽的銀質模型——一隻貓頭鷹。

葉帥的臉色變了。他感謝主人的好意,但解釋說:

在中國,貓頭鷹是一種不祥之鳥,朋友之間不拿它作為吉祥的禮品相互贈送!

實際上印度人也在尷尬。原因很簡單:在印度,貓頭鷹也不是吉祥的象征,更多的是用它做比喻,罵人愚蠢。

那麽為什麽還要送它呢?

這是英國殖民的產物。在西方文化裏,認為貓頭鷹是智慧的產物。於是,英國人將其設置為這所印度最高軍事院校的校徽。

誰也沒想到,那隻讓賓主雙方尷尬的貓頭鷹,如同一個隱喻。災難在四年後降臨。

四年後,兩國在邊境問題上發生衝突,昨日的朋友突然變成了今日的敵人。一場戰爭驟然降臨。

巧的是,被派去參與這場戰爭的,正是當年為中國代表團表演的第四師,和它的指揮官。

戰爭的起因,仍然是昔日英國殖民政策的產物。雙方都未曾參與,卻在今日為其大打出手。

這又是一場令全世界瞠目結舌的戰爭。印度一敗塗地,中國卻在勝利後宣布撤退。

今日,中印邊界又不斷發生摩擦和衝突。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兩個幾千年來和睦相處的古老大國,何以至此?

回顧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場戰爭,似乎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答案。

讓兩國爆發戰爭的源頭,來自中國西北邊疆與印度東北邊境的接壤處。這裏曾是英屬印度的北部邊境,俄國在亞洲勢力的最南端,中國清朝的最西端邊陲。在19世紀,英國人為了避免與俄國發生直接衝突,也保護自己的印度殖民地,先後在中國西藏南部、西部多地接壤的領土劃定邊境,設置緩衝地帶。

其中最著名的一條,叫麥克馬洪線,以英國外交官麥克馬洪的名字命名,將傳統意義上屬於中國西藏南部9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劃歸印度、緬甸等國。對這條線,曆代中國政府的態度一致,均表示拒絕承認。

英國人為了避免出現更大的衝突,多年來也隻是停留在紙麵上,沒有更進一步的動作。

這條線兩邊的領土,都是海拔四千多米,人跡罕至的高寒地帶。在那個時代也的確沒有什麽太大的價值。

一百多年來,印度人對此無動於衷。對獨立前的印度人而言,英國人的行為是對印度稅金的無度揮霍,是帝國主義對亞洲的剝削和控製。

 

直到1947年,當英國殖民者宣布離開,印度獨立,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上台,一切都不一樣了。

印度要全盤繼承英國留下的殖民時代邊界。

當它作為一個全新的民族國家誕生,昔日的挫敗和屈辱感一掃而空,殖民者曾經劃定過的邊界,新興的它就一定要接過來,而且強硬地爭取。

作為新興的獨立國家,中國跟其他幾個鄰國提出的解決方案是:

願意跟鄰國友好相處,承認麥克馬洪線所勘定的邊境但對於未勘定的邊境線,擇期再議。

在五十年代,這一帶的緬甸、尼泊爾等國家,都已經與中國就邊境問題達成了一致。

雙方同意麥克馬洪線所劃定的部分領土歸屬緬甸;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兩家各占一半,雙方以峰頂為邊界,並在40公裏內均不駐軍。

這些比印度小得多的國家,都在與中國的協商談判中獲得了雙方滿意的結果,沒有哪一個有被欺淩的感覺。

但印度就遠遠沒有這麽溫和了。

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領土全部屬於印度當然不用說,就連在西麵的另一塊領土:中國新疆南端和西藏相連的阿克賽欽,也必須歸屬印度。

簡單地說:既要、又要、還要。

它甚至不管,中國已經在這塊領土上修建好了新疆通往西藏的公路。

為了證明印度擁有這塊土地,印度政府一邊命令印度士兵盡可能多地把哨所往中國的領土上建,一邊在外交談判中越來越強硬。

它把半個世紀前英國一個外交官劃出的這條麥克馬洪線,說成有三千年的曆史,並在談判中舉出了《羅摩衍那》這樣的印度經典文學。

這是一本號稱由印度旅行者蟻蛭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寫下的旅行見聞。它的畫風是這樣的:

……十車王聽了,無比歡快,向鹿角仙人致敬,又向其他所有的婆羅門致敬。然後說出慷慨的話:

“我想要的祭祀已經圓滿完成。我真誠地願意遵照至高無上的大梵天的關於報酬的規定。因此,我決定把國土的東方贈給勸請者,把北方贈給詠歌者,把西方贈給行祭者,把南方贈給祈禱者。”

忍無可忍的中國回複:

神話故事不能引用來作為印度對於邊界要求的根據。

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戰爭。還未開始的時候,結局已經注定。

一直以來,印度都缺少和中國作戰的準備。

在1947年印度獨立之前,英國人把持著印度所有的國家機構。負責軍事情報的國家情報局裏,沒有一個印度人。因此,軍事情報方麵,所有的印度軍官都是新手。

而從印度獨立開始,它的軍事策略一直是以巴基斯坦為假想敵。在整個五十年代,都沒有進行過針對中國的軍事準備。這才會直到1958年,還放心大膽地招待中國的最高軍事代表團。

印度沒有意識到,自己貧弱的國力難以保障一場戰爭,哪怕隻是一場局部戰爭。

剛誕生的它急於發展經濟,軍隊的需求被放到後麵;由於尼赫魯搞不結盟政策,外國的軍事援助也是不接受的。他說,唯一的出路是發展本國的國防工業。

坦克、大炮、飛機……你念一句咒語就能變出來?

在1953年,印度就開始設計自己國產的自動步槍,並在1958年提出,要在四年內全部用國產步槍裝配陸軍。但直至1962年戰爭快結束時,印度陸軍才收到了幾十支自己生產的自動步槍。

跟中國開戰時,印度陸軍的實際情況是:

缺少六萬支步槍、七十門反坦克炮、二百門迫擊炮、五千台戰地無線電台、數千英裏電線和三萬六千個幹電池。

炮彈的供應量低到危急的程度。如果把1948年以前生產的車輛算作過時的話,陸軍就缺少兩萬輛卡車。有兩個坦克團因為缺少零件而不能作戰。

連尼赫魯的堂兄,印度駐美大使都公開說:印度軍隊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衛國家。

然而,為什麽印度還會堅持跟中國打一仗呢?

幾千年來,印度其實都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連串土邦的聯合體。英國的殖民統治,把它變成了一個民主國家,卻是一個半吊子的民主國家。民主的弊端,在印度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懂戰爭的文官影響軍隊,民間輿論影響政客。每個黨派、每個議員,都唯恐比別人表現得更膽怯、更軟弱。

議員們紛紛發言:

——兩百名印度兵就等於兩千名中國兵,為什麽我們不能把他們攆回去?

——隻要政府號召,半年內就會有四百萬訓練有素的印度軍隊開往喜馬拉雅山,把中國軍隊全部攆走!

——我們是個和平的國家,是聯合國的成員,我們不相信戰爭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唯一的途徑就是采取警察行動,把中國人從我們的領土上趕出去!

這些狂熱無知的政客逼迫總理,總理尼赫魯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意識來控製這一切。印度有獨裁者,這就是尼赫魯;但卻沒有獨裁製度。結果就是誰都不負責,互相甩鍋。

 

尼赫魯的性格有個很大的弱點:他頂不住比他更堅決的人。當他讓步之後,他竟會變成一個反過來更甚的人。

所以,在麵對議會和輿論要求對中國采取行動的呼聲,他起初抵抗,最後卻變得比他們更狂熱和強硬了。

於是,印度在前線采取的是一種迷幻的“前進政策”:

派軍隊占據盡可能多的領土,截斷中國人的補給線,迫使他們撤走,這塊領土就是我們的了。但隻要我們不對中國的陣地發動進攻,那麽中國就不會進行武力幹預!

一位西方記者評價:

這個政策,帶有過去印度人反對英國時采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義的味道。

戰火很快就被點燃了。

“前進政策”引發的後果,就是中印雙方的陣地和哨所犬牙交錯,我中有你。在這種形勢下,開第一槍是個根本不用懷疑的事。

然而,兩國開戰後的現實,讓全世界大吃一驚。

一名中國戰士的經曆,很好地能說明這一幕:

他叫龐國興,陝西人,22歲,蘭州軍區55師的一名副班長。

1962年11月18日這一天,他奉命參加對一個無名高地的攻擊。因為大霧,跟主攻部隊迷失了方向。之後,他遇到三名同樣走散的戰友,遂結成一個戰鬥小組。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以從幾十年後,蘭州軍區政治部的一篇文章中總結:

——四人戰鬥小組在山梁後方發現敵炮兵陣地,四門火炮向我西山口以北地區開炮,小組成員以左右兩側包抄隱蔽接敵,搶占山梁製高點對敵發起攻擊,敵軍丟棄陣地向南逃竄。

——龐國興指揮撤去印軍火炮瞄準裝具後小組繼續追擊,期間與四名印軍士兵遭遇,爆發戰鬥,擊退印軍,印軍丟棄輜重後駕車逃散。

——隨後在山梁處發現另一處印軍炮兵陣地,小組兩麵夾擊,同時發起攻擊,印軍指揮官撤回攻擊命令後帶領士兵登車撤退,將4門火炮自行炸毀;

——期間小組遭遇百餘名印軍潰兵,與散兵爆發戰鬥,依托有利地形擊斃軍官一名,士兵兩名,同時發現第三處印軍炮兵陣地,與隨後趕來的團一連部隊一同出擊,攻下印軍炮兵陣地。

——最終,龐國興戰鬥小組抓住印軍潰退時機,乘勝追擊至敵後縱深數十公裏,參與大小戰鬥五次,殲滅逃敵5股,攻克炮兵陣地兩處,繳獲毀傷火炮7門及槍支彈藥和其他裝備物資若幹,四人無一傷亡。

……

龐國興在做報告時的一句名言,迅速流傳開來:

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說印度的官兵都是廢物,其實冤枉了他們。

雙方是在極度不平等的條件下作戰的。

由於多年來在西藏的經營建設,中國準備非常充沛,從最近的一條公路到作戰區隻需要步行三個小時,可以迅速運來吃飽穿暖,適應高原作戰的部隊官兵以及裝備。

而印度的軍隊需要在條件惡劣的山間公路上開五天車,再下車步行六天才能抵達陣地。這十一天,他們隨時可能遭遇滑坡、塌方、雪崩,一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險。

這隻是災難的開始。

印度一方的指揮官是布裏吉·莫漢·考爾中將,帶領他的陸軍步兵第四師。對,就是四年前那支曾經為葉劍英元帥表演的部隊。

雖然已經獲得了中將軍銜,但他幾十年的軍旅生涯卻從未上過戰場。他待過的老部隊堅決拒絕他回來帶兵。

成為指揮官的原因,離不開他家族的關係。

 

在印度種姓製度的四個等級中,他排在最高的婆羅門種姓,還和總理尼赫魯是親戚——他和尼赫魯的妻子是同一個姓。

之後,他下發了一道神一般的命令:

全體輕裝,每人攜帶簡單幹糧,50枚子彈和一張毯子趕赴戰區,然後就地堅守待命。

要知道,這時候已經是深秋十月,海拔近五千米的喜馬拉雅山脈啊。

這都快趕上珠峰大本營的海拔了。被派往前線的印軍士兵們大部分穿的還是短袖,睡在露天。

在行軍途中,一些來自平原地區的士兵就開始倒在了路上。他們的死因是高原肺水腫。

他們的指揮官考爾也來了,不得不說是身先士卒。

不同是:他是騎在一個健壯的腳夫背上的。而且,還在他的部下眾目睽睽之下。

 

在24小時內,中國軍隊就消滅了印度一個旅,俘虜了其準將旅長達爾維;在擊潰另外一個旅的同時,打死了旅長辛格。

印度軍隊不斷潰退。而後方命令他們進攻的指令還在一道接一道地傳來,不知道他們是在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的情況下戰鬥的。

當腳夫的老百姓不斷逃跑,隻能空投。印度唯一能承擔空投任務的是美製包裹式飛機,這種飛機不能飛得很低很慢,所以能投中空投場的機會不多。很多物資都找不到,或者因為降落傘打不開而墜毀,隻能找回百分之三十。

墜毀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節省外匯,陸軍多年來都把用過的降落傘回收修理,重新使用。

這百分之三十的物資找到後,還要用人力背著走下三千英尺的陡坡,運送給部隊。到那時的部隊陣地已經大大延長。走到另一頭找到他們,在順利的情況下也要整整七天——這可是將近五千米海拔的喜馬拉雅山啊。

看到這裏,我都忍不住同情印度人。

在這樣的大敗局下,印度軍隊還處處講政治。他們計劃在11月14日發起一場戰鬥,策劃不是基於現實,而是因為當天是總理尼赫魯的生日。

如果這一天能發回一份電報“我們取得了第一次重大勝利”,那將會是一份最好的壽禮。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集中了優勢兵力,當天的印軍仍然被中國的大炮打得死傷慘重,一個營的兵力直接折損一半。

不過,幾天後印度各大報紙的頭版標題是:

我軍轉入進攻!勝利!

在國內,印度人倒是利害得很。新德裏和加爾各答的華僑商店被搗毀一空,幾千名華僑被關進集中營,後來又驅逐到中國去。日本大使館的外交官不得不在汽車玻璃上貼上日本的紅太陽標誌,以免被暴徒攻擊。

那情景,跟幾十年以後有些買日本車的中國人不得不在自己的車上貼上國旗,是一樣的。

新德裏到處是恐懼和流言,說中國軍隊要攻占近在咫尺的阿薩姆邦,要派傘兵在首都降落,還說考爾將軍已經被俘……

關於最後一點,印度時任總統尖刻地評價說:

這不幸不是事實。

為了抵擋中國,尼赫魯向美國、蘇聯乃至一切說得上話的國家緊急求援。

他要美國派遣轟炸機和戰鬥機,同中國軍隊作戰。連派多少飛機中隊都指定了——十五個,大約360架飛機。

相當於當時美國航母搭載全部飛機的一半。

之前,印度因為擔心得罪阿拉伯國家,一直拒絕跟以色列建交。這次也厚著臉皮去跟以色列請求軍火支援了。不過,在這樣的危急時刻,印度仍然非常雞賊:能不能給我們運來武器的時候,船上不要掛以色列的國旗?

以色列總理本.古裏安回答:不讓掛旗,就不給武器。

印度甚至還聯係了台灣,希望它現在就從東南沿海反攻大陸,以減輕印度的軍事壓力。

結果蔣介石發表了一項正式聲明:

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統治印度期間單方麵提出的。中華民國從未接受過這條分界線,並且強烈反對英國的這項主張!

直到這場為期36天的戰爭停戰幾個星期後,還有陸續幸存的印度士兵從山麓和森林中走出來。許多人因為饑寒交迫,死在回家的路上。

直到三年後,印度方麵才統計出傷亡結果:死亡和失蹤三千人,被俘近四千人。中國軍隊也付出了超過700人陣亡,近700人負傷的代價,卻無一人被俘。

之後就是世界熟知的結尾:

中國方麵主動宣布停火,從邊境後撤20公裏,同時把繳獲的印軍裝備、戰俘,主動交還給印度一方。

2020年9月7日,居住在上海寶山的一位老兵,受邀為鎮上的居民們講述了他當年參加中印邊境戰爭的故事。

這位老兵叫蔡德崑,當年從複旦大學畢業後赴前線擔任翻譯,親身參加了多場戰役。

在他的回憶中,曾經提到過一件事。

一位被擊斃的印度將軍,死後被我軍挖出三次。

前麵說過,中國軍隊擊斃了印度另一個旅的旅長辛格準將。按照規定,中國軍隊將所有陣亡的印軍士兵集體以軍禮安葬,其中就有偽裝成士兵的辛格。

在得知印軍一名準將被擊斃後,中國軍隊將辛格挖出來,脫去他的普通士兵服,發現了裏麵衣服上佩戴著準將的軍銜,確認他的身份後回埋。

第二次,上級指示需要進一步確認身份,於是再次將辛格挖出,洗臉拍照確認後再一次埋了回去。

第三次,又接到通知:將軍要和普通士兵分開葬。於是又把他挖了出來單獨埋葬,樹了一塊木板,上麵寫上他的姓名、職務、軍銜。

然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對外廣播了埋葬他的地點。

1962年那場戰爭,保證了中印邊境50多年的和平。

之後,中國和印度在邊境上再也沒有發生過戰事。兩國都轉向了和平建設的方向。

不過,這些年來印度並沒有閑著。

它拍了一部電影,名字跟那位被挖出來三次的將軍一樣,《辛格》。

在這部電影裏,辛格是一位英勇抵抗中國侵略的戰鬥英雄。他一個人麵對成千上萬的中國士兵,徒手開掛,以一敵千,還能拿著步槍,一槍打下中國的戰鬥機。

說白了,這就是一部印度的“抗中神劇”。在這部神劇裏,中國人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這部神劇被中國網友發現之後,一位網友評價:

任何一個民族都會自嗨,但如果還不正視曆史,迎來的就會是又一場悲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為什麽不簽訂一個協議再停火? -通州河- 給 通州河 發送悄悄話 通州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6/2020 postreply 16:42:11

看看我周圍多數印度人的好色,奸詐,狡辯樣,1962.該打更狠些, 最好滅了ta。 -planet- 給 plan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0 postreply 18:16:55

阿三和中共的宣傳 棋逢對手  -chichimao- 給 chichim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7/2020 postreply 13:02:37

中共是流氓, 阿三是無賴。 -planet- 給 plan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8/2020 postreply 15:23: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