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精神:海南出類拔萃知青 —— 黃宏生

來源: 東田楓葉 2020-08-15 09:13: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3584 bytes)

—— 毛澤東之所以偉大英明,恰恰正是其生前所有戰略遠見之國策,總是全都無不獨具慧眼地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和曆史的驗證為因果效應而正確無比。而毛澤東生前曾經由於曆史階段性具體國情所限、所迫,而因勢利導的旨在疏散城市內長期待業應屆畢業生,而戰略性號召“上山下鄉”的就業國策,反而,積極成效地為後來之今天,打造並奠定出不少出色的黨國人才。而後來中共鄧大人,為達到其欲“綿裏藏針”式陰謀抹黑毛而否毛,以便為推行其“特色改革”而政治上爭取更多“民意”之需,便盲目連帶“上山下鄉”一起將文革否掉。由此可見鄧對其黨內不同政見的上級、戰友、同事等,何其以敵對手段對付之了。這正是其所謂“特色”,實乃政治“修正”之所在了。

       兩年前,筆者曾偶然於網上的這篇題為《“上山下鄉”精神:海南出類拔萃知青 —— 黃宏生》的拙文,居然已經歪打正著被推薦上了中國某公微網。居然還在朋友圈中不知情的情況下,又被轉帖到了咱的微信中,自己才恍然大悟。據轉帖者雲:大家都反饋此文有深度……故,特專此重新發帖如下:

       曆史上毛澤東時代最區別於其它時代者,莫過於善於普遍倡導、打造一種精神境界和道德良知的力量,以鞭策和激勵人們克服艱難、爭取成功。即便客觀上一時困難或物質緊缺,仍可憑著精神無窮、道德不滅以克服或戰而勝之,並進而產生物質。正如常言道:榜樣之力量是無窮的。所謂“榜樣”者,乃指精神和道德之感化也。

       以普通人之本能而言,最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往往莫過於無法否定自我、戰勝自我而客觀獨立於事物地中立性正反兩麵來看待某一事物了。因為,一般人們都會首先從自身得失的角度考慮而單方麵地看待問題的過程。故,也就難免相應發生未必能正、反全麵地綜合看待問題的時候。就當年始於60年代、結束於70年代“文革”尾聲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曆史事物的過程而言,就一直飽受爭議著。尤其對於今天已經花甲老人的當年經曆“上山下鄉”當事人,其“本能”之對其負麵抱怨詬病等,則更甚於願意正麵積極於曆史宏觀性著眼點。這就難免有失偏頗於當年國家最高統治者,當年曆史性統籌平衡國家“國情”的政治定奪。

       大多抱怨者,無非就是捆綁著“文革”來說事兒,認為糟蹋了自己的青春和學業。然而,卻忽視了世間萬物之運作就本自平衡製衡的自我調節而往複循環、變相地體現著不公平中所隱含著的相應公平另一麵之道理和邏輯!

       然而,當“文革”後之1977年首次全國高校統考突然來臨時,對於當時任何知青或留城待業青年而言,其機遇都是平等公正的。然而,在這看似措手不及機遇麵前,不也正是:有人歡喜,有人哀嗎?即,當年我們73屆高中畢業的“上山下鄉”到黎母山林場的知青共約60人中,在1977年至1979年的先後全國高考恢複的機遇裏,居然先後有超過十人高考中考入大專院校而從此改變人生軌跡。他們是黃宏生、陳應春、陳勉、蔡小惠、周丹、陳冰、符凱拉、曹真、楊勤健、蔡恒冶、羅誌勇以及筆者等(未含同屬黎母山、卻畢業於其它屆的“知青”),這批知青的考取比率超過了21%。這已絕對不算低!尤其是,黃宏生、陳應春和陳勉等三人,則更是以高分入圍全國重點大學,分別為:廣東華南理工學院、中山大學和中山醫學院等。這在當年比較其它知青上山下鄉點而言,比率還是相當令人黎母山人自豪的。再相比較當今的社會上,在大好的可讀書深造環境下,不也“不學無術”者有的是嘛。其中還不乏為數不少的“豪華留洋”子弟,不也最終啥也沒學成、或者甚至連外語也未必學好,便在在父母一番苦心經營地“勞民傷財”之後“回流”了嗎?所以,一個人是否糟蹋了自己的青春和學業,其實,還是完全取決於自己個人思想概念中的認識問題,而非純客觀外因。除非純粹想為自己沒作為、或失敗的機會找借口或托辭罷了。



       其實,就當年國家實際發展階段的規模及曆史性“國情”而言,即便不發生“文革”,城市裏也未必能每年大規模地妥善吸納、解決和安排每年一撥次緊密不斷的初、高中畢業生,就地城市就業問題。這類國家政治上統籌調度或安排的問題,也隻有當時國家最高當局,才有足夠的信息、才學和魄力能夠從宏觀上認識得到。而作為普通公民的我們,通常也就本能地從自己個人利益的角度去看待得失。這就比如:幾千號人的大家正乘搭在一艘茫茫大海中行使的巨輪上。每個船上的旅客所考慮的問題,都不外乎僅限於眼前或身邊自己切身利益的諸如,有否哪裏有座位或座位舒適與否等之類的問題等。並為此引發局部的喜怒哀樂或吵架抱怨等,所爭鬧強調的都不過是自私於己利的那點“國情”罷了。然而,而作為該巨輪上的“統治者”船長而言,則考慮的是綜合整個船體運行平衡穩定、確保整體船和旅客們全都安全行使的總“國情”。一旦發現哪裏失衡,就得強行製衡之,極可能不得不犧牲局部個人之“小國情”以達或換取全局“大國情”之恢複平衡和安全。這就是“一分為二”從不同角度看開同一個問題的結果。所以,不認識到這一點,就肯定不少人、尤其是那些自認為被“禍及”、或“受害人”等,對於國家曆史進程發生的問題,也就難免未必能獨立於事物地中立評判之。

       而在中國統治的政治“國情”而言,無論其遣詞造句用“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抑或“發展”也好,其根本的關鍵問題,其實,仍然是農民的問題、農村的問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當年的黨國最高統治者,之所以在宏觀政治上,不得不將那極可能“滯留”、“積累”、“積壓”於人口較為擁擠的城市中,無定期待業的每年一撥次眾多的初、高中畢業的待業生,在具體的就業策略上,號召、鼓勵並安排他們“上山下鄉”到相對於城市而言,其人口密度較為寬鬆、而文化教育普及需求程度,也較為迫切的農村、山區或便邊區等。以疏散或紓緩當年城市的發展規模一時尚未能滿足如此大規模就業的“國情”下,那與與日俱增的無業遊民的就業壓力。而“上山下鄉”後的知青,仍可待日後隨當地省市區域規劃整體發展至水到渠成,陸續帶來諸如:招工、征兵、調動、上大學等或其它彌補機會時(盡管實踐過程中,也會如同現在一樣:啥都不易且難),再另行爭取。以免導致諸如“無事生非”等之類社會政治動蕩和壓力等問題。而當年“上山下鄉”式的國家就業安排,就其曆史性政治效果而言,其針對性目的還是基本達到了。起碼,在所謂“十年動蕩”的年代期間,其社會的內部凝聚力也比今天相對更為實質性“維穩”。根本無需類似今天那樣地幾十年來一再強調“維穩”,而社會整體卻始終難以“穩”得下來。而國家統治之政治宗旨就是要“穩定壓倒一切”。基於這一宗旨,其國策之考慮和製定,無不為實現該政治目的而服務。



      相對於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的今天,在國策上調整為縱容大量來自邊遠農村的民工等相對“弱勢群體”,常年離鄉背井、夫妻子女分居遠隔、完整家庭形同分離,並甚至因此導致後來惡化至分裂等悲劇。這不但無法讓他們受益於國家發展的“幸福”,同時,還導致城市人口日益透支般擁擠,就業安排局麵更為擠壓和失衡,以及還更為以犧牲可持續性發展前景基礎的土地和環境等、來換取城市畸形膨脹擴大。這都疑似為何:國家發展強大後的今天,即便長期致力於“穩定壓倒一切”的社會政局、卻又始終暗流湧動難以“穩定”之所在了。

       因此,若以事物“一分為二”的邏輯性、積極性和中立性來看待當年的“上山下鄉”的話,筆者倒覺得:人生年輕時而難得經曆一番艱苦磨難的曆練中、深刻認識社會和豐富人生,以達到自覺意識地強大自我和增值自我,並以此打造或迎接機會的挑戰等,也沒有什麽不好。

        就以當年我們海南文教係統的子女們,73屆高中畢業後曾“上山下鄉”到了海南瓊中縣的黎母山林場為例:我們那撥知青人數約60個。當1977年全國恢複高考的機會不期公平降臨之際,卻還能“大浪淘沙”地先後“過濾”出12個“時代寵兒”的知青。其中,後來最為出鶴立雞群、出類拔萃的佼佼者,當屬今天全國最為著名的傑出和卓越企業家之一的黃宏生(其原名為“黃紅生”)了。他是當今全國最為著名家電品牌之一“創維集團”的創始人。以他的人生曆練和輝煌成就,則最能佐證孟子所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了。

       他當初高中畢業到了黎母山後,被林場分配到了第二作業區,即二分區。跟所有的其他男子知青一樣,都基本上被安排在木材班裏,幹的是撬木工的體力活兒。所謂“撬木工”者,其工作無非就是每天都得爬山越嶺、攀崗過壑於茫茫原始森林裏,找到事先采伐手們已經采伐造材好了的、分散著的原木,人工用撬木棍,將其逐一由山上撬滾落至山下。以便再另行集材起吊裝車運走。這是一項十分消耗體力、且潛在著一定人身工傷風險的苦力活兒。女性絕對不宜。這種工種之難度也正如“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的邏輯道理一樣:假設就讓你偶爾爬上那麽一兩回高山陡坡,再添加點“披荊斬棘”之類的,也並非什麽艱難的事兒。然而,艱難就在於:你得長年累月、日複一日地這麽重複爬山越嶺,而披荊斬棘也是再日常不過的人生。甚至, 如同老工人們那樣,一輩子就這麽活下去。所以,這類體力工作之所以艱苦,其實,並非在用木棍撬木那點事兒。而在於每天的爬山越嶺。這就是他和其他知青,以及老工人們常年麵對的工作。

       平時,黃宏生和他所在第二作業區的其他“城市仔”知青們,也就生活在集體宿舍裏:兩或三或四個年輕人同住一間簡陋的泥草糊牆、楑葉為頂的茅草房裏。而睡覺的床鋪呢,則全是用倆長條板凳分別於床頭和床尾架墊著、上麵再橫跨地架設幾張牢靠的木板的所謂“床鋪”。就這樣,人生三分之一時間賴以在床上渡過的架子支撐,就這麽鋪就了。而,大家的床上用品,也都由各自父母所提供的普通質量的席子、被褥、蚊帳等。單身漢的知青們,全都在所在分區的公共食堂開夥。那時的食堂夥食,也真的非一般的單調。基本盡素無葷也沒啥油水的情況,也是再日常不過的事實。因此,知青們大多都都利用一年內,僅有的一或兩次回城探親機會,從家裏帶回山上些自製瓶裝的榨凝豬油或蘿卜幹、鹹菜或豆腐乳等副食品,稍做調劑自己日常夥食中添置點醬料作為改善。



      林場所有的駐地都處於山上,所以,地形全無平坦可言:凹凸坑窪不整,全是泥地。而山區又幾乎常年陰雨連綿、霧靄朦朧,則地麵更是泥濘難行不堪。而每遇這類氣候仍上山作業時,高山叢林上作業就更惡劣得別提了:格外濕滑危險,操作謹慎。

       黃宏生,當年就在這麽個艱苦磨難的環境中闖蕩了四年多。黃宏生,是個為人本質上比較綜合全麵“正能量”的人物。他為人性格頗好:善良、忠厚、豁達、大度、活躍、健談、善交、樂觀、向上等,而且,還不沾染不良嗜好。比如:沒煙癮、不酗酒、不賭博等。為人很正直、謙恭,很有正義感和責任感。在大人們眼裏,他就屬於懂事的乖孩子;在同事們眼裏,就純屬那種誠信值得托付的人。最簡單樸素的直接說法就是:他是個好人!他這個人的思想還特別活躍,好動腦子、很有思路;思維睿智且不失縝密。即便從此在林場所幹的體力活兒中,也處處可見其具體動手能力比較強的特點。而且,他平時無論與誰交往時,也總是隨和恭謙,也不失原則。頗具一定的人格魅力或親和力。也許這一切也正為其預置於日後走出大山叢林之巨大成功、而墊鋪了的足夠正能量基礎吧。這是後話。

       所以,他在自己所處的第二作業區裏,平時無論與男女知青們的相處,還是老工人們的相處,都十分融洽,口碑頗好。見到熟人,老遠就樂嗬嗬地主動笑臉相迎著招呼和握手。其性格使然而極善於團結周圍與之接觸的同事們。 再加上,他平時做什麽事情,都比較認真努力。每天出工上山作業,他還真是不折不扣地出大力、流大汗地真練大幹。他樂意於積極地、親曆親為地曆經山上作業過程中,接受種種艱難困苦的挑戰,還特能忍耐磨難的煎熬。而且,還總是處處能主動地帶頭承擔一些繁重的活兒。不似當年不少年輕人中的那種,無時無處不功利主義的念頭之諸如:心術不正、躲避吃苦、好利懶做,卻還攬功攬名等弄虛作假。因此,他這樣言行一致的為人風格和表率,且謙虛好學等,自然也就在知青和老工人中、漸進式潛移默化地贏得了他的個人威信。而論文化水平和素質而言,來自城市的知青們、與林場老工人及其子弟青年們之間的比較而言,那麽,我們這些來自城市裏海南文教係統的子弟知青,也就肯定強得較多。

       沒多久,也就1975年,鑒於黃宏生處處積極主動、吃苦耐勞的表率作用和朝氣,及其為人謙和易處的優點,再加上他也已經基本熟悉了所有林場的活兒,作業區便任命黃宏生為木材班的班長。這樣,他便更責無旁貸地在出勤出力上,不得不承擔起處處更得為人表率的榜樣和責任了。因為,在當年,身處那全是體力活兒環境下,當這麽個基層木材班的“班長”,若自己不首先以身作則地表率“榜樣的力量”的話,那是根本指揮不動普遍心態都怕苦怕累的那撥“城市仔”知青以及那些“老油條”的老職工的。所以,當年林場裏,人們一提到黃宏生的表現,就沒有幾個不佩服和承認他幹活“爛命”精神。而所謂“爛命”者,這是海南話的方言。是指:無論幹什麽活兒、或做什麽事兒,都特別執著地迎著困難上,埋頭苦幹,直至成功。即,不在乎工作麵對如何艱巨困難的事情,他都能無所畏懼、拳拳到肉、親曆親為地幹,善始善終地把事情做好。即,把當年那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號的落實,簡直都落實到了“不要命”(即“爛命”)的程度了。這期間,有一件突發工傷的險情最能說明問題了。

       那是1976年上半年的事情。他所帶領的木材班作業地帶,用於兩山遠隔空間吊運輸送木材的索道機器的工地上,那天的操作中,突然發生了故障。何謂“索道機”呢?那是一種林場集材作業方式之一。具體是:定點選擇於從作業林區中某座較高的工地山上,架設一條空中直線跨距長度約為幾百米、甚至更長而鏈接另一低端山地的集柴點的粗大結實鋼絲索纜(即術語為“索道”),以便機器將高山上、抑或散落於山澗溝壑裏,那些已經采伐造材了的原木,人工用鋼索捆綁了之後,再通過索道機器將其一根根地吊運於空中,從鋼絲索纜上直道輸送至低端山頭的木材集結點。然後,再裝車運走。

       那天,索道機在操作過程中,突然出現了故障;正仍沉甸甸地吊運著原木於高空的索道,不知何故,突然空中停車了。機器不聽操作手的使喚,即無法回車上移,也無法繼續下滑輸送。由於機器失靈,導致承吊著重量的鋼索因繃緊得太久而隨時有斷裂、甚至物體跌落砸傷人的險情。在這種困難棘手和冒著潛在風險的時刻,黃宏生為了排除故障而又是以身作則地主動帶頭並親自排險。特別欲讚的是:他當年這類“危難關頭就上”的例子,還真不少。故,人們才謂之“爛命”。而根本不似當今社會上不少所謂“黨員官員”那樣:危難就躲,譽利便奪。為此,黃宏生正身處於了可能發生的風險範圍地帶。這時,索道突然繃斷反彈,刹那間粗大的鋼絲鎖纜橫掃過來,其迅猛來勢正好擊中一時躲避不及的黃宏生背部及頭部,安全帽也給打飛了,並將人擊打飛出了幾十米之外。可見威力之猛。黃宏生當即被鋼索打成重傷而昏迷過去,並被立即送下山到醫院搶救。後來,又轉送海口市中醫院,診斷為輕度腦震蕩工傷。據說,弄不好的話,將來極有頭暈腦痛的症狀出現的可能等。他隨即留在海口中醫院住院治療。在他住院期間,包括我在內的大家夥兒,分別先後去醫院探視他時,隻見他斜躺於病床上,頭部被紗布結結實實地纏繃著好幾層,就跟個戰場回來的傷兵似的。治療了幾個月出院後,又回到了林場,他還是一如既往低調的老樣子,還是那麽樂嗬嗬地謙和而不張揚。緊接著,便再次投入他那木材班班長的工作,還帶著大家上山撬木頭。



      由於其持之以恒過硬的表現,他很快也就順其自然,名副其實地成為了知青中屈指可數的中共黨員。1976年底,他被林場提拔為第二作業區的黨支部書記。正式進入了林場中層幹部的行列。自然也就從此之後,他的責任和任務也就更重了。這在當年,也算得上黎母山林場知青中,多少有所作為的“大紅人”了。即,相當於今天之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了。

       緊接著“文革”結束之後的1977年,全國恢複了高校統一考試。這給全場所有的知識青年們,都公平公正地提供了一次可嚐試報名參加“高考”、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機會。本來就眼光睿智的黃宏生,當然也不放棄這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從此,便在日複一日、又忙又累林場勞作的業餘時間和晚上,他也精力充沛、執著不倦、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於學業備考複習的功課中。他也還是那麽刻苦“爛命”地用功。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還終於以理科類綜合高分入圍了全國重點大學招生之列,並如願以償地被廣東華南理工學院所錄取。

       當年曾經一起同在林場經曆那段“知青”生涯的筆者呢,則於1978年的再次參加高考才被錄取到了廣州上大學。盡管大家又在同一城市上大學,也時不時有所聯絡,可也未深聊及各自所涉學業情況。因為,畢竟專業不同,而學術上也難以交集。隻是,某天,筆者偶爾在自己所就讀的學院內所專設的校園牆報信息欄裏,突然一個熟悉的名字和熟悉的麵孔照片,映入了自己的眼簾:廣東華南理工學院“優秀三好學生”黃宏生的大名赫然出現於被選入當年院校省級屈指可數的優秀“三好學生”的名單上。再仔細閱讀字裏行間所針對性介紹的內容,頓時更是讓我由衷讚歎、佩服和驕傲。原來,他在四年大學裏,學習的力度,也一如既往於當年在林場知青年代時那麽刻苦“爛命”!根據當時校園牆報欄上所援引的媒體報道:他每次學期考試,不但總是100分或極高分地名列前茅,而且,還每每必力爭續答那難度還更大、且完全屬於個人自願性質的附加題,且答案準確等。而且,他還是繁重學習任務之餘的院學生幹部。他也真夠忙乎和精力充沛的了。由此可見,即便在黃宏生的四年大學生涯裏,他也始終算得上是“學霸”或學業上所謂的“成功人士”了。

       他在大學畢業之後,被分配到了廣州市的華南電子進出口公司工作。而且,其業務上手熟悉之快、以及在後來的兩年之內便被提拔為公司副總經理的崗位等職業成功表現等,已無不預示著:這一切都已為其再後來之脫離國營體製、而移民香港之個人創業所鑄就人生的巨大成功、並延續至今日之輝煌生涯, 預置和充實了他個人之自我強大和完善的正能量素質了。

       他後來移民香港闖蕩,白手起家,執著努力、刻苦鑽研、百折不撓地一手創建出了當今全國最為成功和著名的“創維”家電品牌企業集團。他所打造出以電視機係列為開創龍頭並輻射於其它相關產業鏈的“創維”家電品牌,家喻戶曉,出口海外。他的企業,長期以來,為國家社會造就和提供了幾萬人的就業和創業機會。成為全國家電工業中具有劃時代成功意義創造力的最為傑出和卓越的民族企業家之一。他已經不僅僅是海南黎母山知青中鶴立雞群最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整個海南人民的驕傲和自豪。即便譽其為偉大的中國家電工業劃時代企業家人物,也不為過!他在“創維”的巨大成功的同時,又以出眾的睿智前瞻和準確判斷而再次成功轉型投入國家節能汽車的製造業中,並已再次取得初步成功,而又再次倍受媒體睹目和跟蹤。這一切,都無不一再具體地展現著他獨特的個人魅力、超前的眼光,深思熟慮的過人才幹以及比較全麵非凡的個人綜合能力和膽略。

       從黃宏生所有一直延續至今天的這些功成名就,若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話,無不體現和關聯著其四十年前,他年輕時代曾曆經“上山下鄉”的知青歲月、四年多於海南黎母山林場的原始森林裏、筋骨艱苦的摔打和意誌頑強的磨練痕跡。以及他能聰明睿智地善於,將時代曾陷自己於人生被動和不利之負麵際遇的消極因素,主動樂觀地麵對之、並積極努力地不斷以強化自我、戰勝自我地致力於將其轉化為有利於自己餘生未來成功的積極因素,並為此不遺餘力全力墊鋪和打造之。



      由此可見,無論是處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代,還是在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當今時代,黃宏生,一路走過來的不同人生階段裏,他都始終憑著自身的真誠執著和實力實幹、而非投機取巧,名至實歸地“成功”輝煌於他自己不同的人生階段!這就是難能可貴的黃宏生人格和精神!一個當年海南知青中鶴立雞群之佼佼者的人格和精神!一個始終執著於不屈不撓地挑戰命運、戰勝自我、創造機會、鑄造輝煌的魅力人格精神!他是黎母山林場知青們的驕傲,也更是海南知青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和驕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文中提到的陳勉77級中山醫畢業上世紀90年代初在日本京都留學時與我是最好的朋友,98年回國後在海南大學工作。 -Katrina2005- 給 Katrina2005 發送悄悄話 (113 bytes) () 08/15/2020 postreply 16:39:16

應為沒有什麽疑問..... -東田楓葉- 給 東田楓葉 發送悄悄話 東田楓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0 postreply 17:36:27

林場,有工資,冒牌知青。 -不吃胡蘿卜- 給 不吃胡蘿卜 發送悄悄話 不吃胡蘿卜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5/2020 postreply 19:33:19

你這話之本身就是對曆史的膚淺無知!不懂裝懂。而“冒牌”與否,跟是否“知青”毫無必然關聯!當年到生產建設兵團的也是叫做“知青”,他 -東田楓葉- 給 東田楓葉 發送悄悄話 東田楓葉 的博客首頁 (346 bytes) () 08/15/2020 postreply 21:58:10

陝西有個知青,在窯洞裏成功給老鄉做大手術,改開後不回城,至今還在知青點舊房住。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0 postreply 10:43:40

其實,人生正如孫子兵法所雲:何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東田楓葉- 給 東田楓葉 發送悄悄話 東田楓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0 postreply 11:28:58

上海有個知青,與黑龍江當地1農家女相愛,結果老鄉不同意,父母包辦嫁給當地人,女精神病發,上海知青不回城取回瘋媳婦。。。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0 postreply 11:55:13

點讚。十分感人。而這一切,都無潛移默化地反映著這麽個事實:毛時代的人倫道德操守環境,早已領先並與世接軌!卻被鄧“特色”個徹底毀了 -東田楓葉- 給 東田楓葉 發送悄悄話 東田楓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6/2020 postreply 17:00: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