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國海軍顏麵掃地的鱈魚戰爭

曾經的英國海軍縱橫七海,曾經的英國海軍逢敵便戰。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卻發生了一場讓英國海軍顏麵掃地的鱈魚戰爭。

鱈魚,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魚類,通常生活在北大西洋地區。幾個世紀以來,隨著歐洲漁民的大肆捕撈,鱈魚的數量已經大為下降,剩下的漁場主要集中在歐洲邊緣的冰島海域。離冰島較近的英國漁民經常到冰島海域捕撈鱈魚,和當地漁民多次發生衝突。到上世紀初,英國和統治冰島的丹麥王國達成協議,冰島漁民可將距海岸三海裏內的水域視為專屬漁場,英國漁船禁止入內捕撈。該協議的有效期為五十年(又是五十年)。

1944年,冰島脫離丹麥統治,成為獨立國家。他們決定要為自己的國民爭取更多的資源,尤其是豐富的鱈魚資源。在原有的五十年漁業協議到期後,冰島宣布將領海擴展到距海岸十二海裏的範圍,其餘國家漁船必須離開該海域。到了1958年9月,除了英國的拖網漁船外,各國漁船都離開了冰島十二海裏的界限。為了保護自己的漁船,英國海軍派遣了37艘軍艦為漁船護航。表麵上看,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英國擁有一流的海軍和大量軍艦;而冰島隻有一些土製炮艇,戰士則由警員和漁夫組成。但是,冰島的戰略位置卻讓英國畏手畏尾。

冰島(Iceland)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處在格陵蘭(Greenland)-冰島(Iceland)-英倫三島(UK)的島鏈中

冰島位於北大西洋格淩蘭-冰島-英倫三島的核心位置。北約在此部署重兵阻截蘇聯潛艇在戰時進入大西洋中部。如果英國敢蠻幹導致冰島脫離北約甚至倒向蘇聯,這裏就會出現一個幾百海裏的缺口,蘇聯潛艇就可在戰時長驅直入,危脅美歐之間的大西洋交通線。

因此,當冰島炮艇多次幹擾英國漁船作業時,英國軍艦要不敢把對方擊沉或撞沉,隻能設法驅離。這場長達三年的兩國漁業衝突被稱為“鱈魚戰爭”。

1961年,英國作出讓步,正式承認冰島12海裏領海線。但是冰島還是不滿足,宣稱要進一步擴大領海,並禮節性的給予英國3年的調整時間。

1971年,冰島再次宣布禁漁界限擴大為50海裏。英國對於冰島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忍無可忍,於是鱈魚戰爭再次爆發。在為期2年的衝突中,冰島艦艇和漁船用割斷漁網、炮轟船隻的方法驅逐外國漁船,共有69艘英國漁船嚴重受損。英國政府對此十分惱火,於是派遣7艘護衛艦恫嚇冰島,冰島毫不示弱,雙方艦船多次發生碰撞。1973年,這場衝突中的第一例傷亡出現了:一艘冰島炮艇和英國護衛艦相撞,造成一名冰島人死亡。稍後,冰島向北約提出抗議,威脅退出北約。北約意識到衝突的嚴重性,於是對英國施壓,英國無奈隻能再次讓步。

1974年,由於冰島鱈魚捕撈量大幅下降,為保護日漸枯竭的鱈魚資源,冰島宣布禁漁區域擴大到200海裏。1975年12月,英冰兩國再次開戰。此次衝突持續了5個月,歐洲共同體也緊鑼密鼓地進行調停。但是英國依仗自身強大的海軍實力,毫不讓步。

1976年2月,歐洲共同體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公開宣布歐洲各國的海洋專屬區均限定在200海裏。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不得不最終承認200海裏的經濟專屬區。冰島宣稱的200海裏的海洋界限,被定義成專屬經濟區後在1976年獲得廣泛承認,此後大多數國家也宣布自己的200海裏海界,此戰結束後,冰島開始了對此處海底石油的開采。

後記

九十年代後,人類的濫捕濫撈終於讓大西洋鱈魚的數量降低到了一個瀕危的境地。各相關國家不得不聯手解決問題。隨後,配額分配製度開始出台,規定了各國在大西洋的捕撈鱈魚的上限。雖然此舉使得大量漁民失業,但為了可持續發展,大家不得不作出犧牲,否則很快也就無魚可撈了。現在市場上所見的大西洋鱈魚,依然是數量有限的珍貴品種。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d_War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鱈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