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外國人在福建永春直隸州建立了西醫醫院,為當地百姓提供醫療服務。主持過醫院事務的英國長老會傳教醫生馬士敦(John Preston Maxwell)收藏了一組照片(1904-1910年),記錄了醫院的場景,使我們大體了解到中國早期西醫醫院的運行情況。
馬士敦夫婦與永春醫院職員。
永春醫院裏的病人。
根據記載,早在1888年,英國長老會傳教醫生顏大辟((David Grant)在永春城西開設了臨時診所。數年後他購置土地房屋,建起了永春醫館,1895年正式營業,由駱約翰(John Cross)醫生住持醫館事務。這些“外來的和尚”給當地帶來了全新的就醫方式和治療方法。
永春醫院外景。
1904年,馬士敦被派往永春,接替駱約翰(John Cross)主掌永春醫館。馬士敦在倫敦修習醫學,擅長婦產科。1898年受英國長老會派遣作為醫學傳教士來到福建行醫,先在漳浦縣源梁醫院工作,而後來到永春醫館。
永春醫院婦產科病區。
馬士敦一來到永春,就大力募集資金,擴大永春醫館,1906年在原址上翻建了四座新式洋樓,並改名為永春醫院。
永春醫院手術室。
不僅擴建樓房,馬士敦還在醫院裏安裝了自來水、發電機等現代設施,配備了顯微鏡、外科器械等先進的醫療儀器,甚至增加了在整個清朝都很罕見的X光機,把永春醫院建成為當時國內頗具規模的一流醫院。
永春醫院手術室裏的病人。
從包紮處看,是眼疾,很可能是白內障。
永春醫院病房。
病房很簡陋,但對患有久治不愈頑疾的病人而言,這家醫院很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永春醫院的學生。
馬士敦用西醫為患者診治的同時,還在永春醫院附設了醫學堂,致力於培養本土醫生。
永春醫院的病人。
中醫治病有幾千年的傳統,要讓清末的百姓接受西醫並非易事。當時很多人認為:“外國藥材治洋人則驗,治華人則否,以人生體質不同耳。”人們對西醫的認識普遍停留在感性階段,其療效如何實際上不了解,甚至把外科手術視為西醫加害中國人。
永春醫院的職員,可能是後勤人員。
西醫在中國的傳播源自傳教士的推動,就是像顏大辟、馬士敦這樣一批人的推動。他們設立醫館,在最初階段免費診治、免費施藥,一些患有頑疾的百姓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前來求醫,在取得效果後逐漸相信了西醫。顏大辟、馬士敦等人會在行醫過程中參雜傳教工作。
馬士敦夫人與病人在一起。
經過數十年的推廣和口耳相傳,人們對西醫的認識逐漸提高,接受越來越普遍。文人有記載道:“醫館,夷人所設。為人治病,不取分文,治外症尤奇驗。”民間也有相關竹枝詞流傳:“斷肢能續小神通,三指回春恐未工。倘使華佗生此月,不嫌劈腦治頭風”;“病生內外治分科,醫毒醫傷種類多。產婦小兒情又別,專精一業可無訛”。
馬士敦與學生合影。
馬士敦擔任永春醫院院長直至1919年,當年被派往北京協和醫學院擔任婦科學和產科學教授。他的學生當中,就有我們都很熟悉的“萬嬰之母”林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