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汽車產業化完全是滿洲國從38年引進的日本產業鏈,一汽的前身。
在張學良支持下,位於沈陽的遼寧迫擊炮廠仿美國瑞雪牌貨車,於1931年6月製造出75型貨車,取名“民生牌”[2][3]。數月後,即爆發九一八事變,遼寧迫擊炮廠被日軍侵占。1934年,偽滿洲國政府在遼寧迫擊炮廠基礎上,引入日本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翻譯為中文即日本同和汽車股份公司),進行汽車組裝和維修。1938年,已能年產4100輛轎車和卡車。此後,新京(今長春市)、哈爾濱兩地設立卡車工廠。同時,日本在滿洲國地區的私營汽車工廠年產量亦有1800輛。而在中華民國政府控製下的山西和湖南兩地,分別於1933年1936年試製出數輛貨車[3]。但隨著抗日戰爭全麵爆發,中國時局動蕩不安。至1949年國府遷台為止,中國始終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汽車工業體係
1933年9月,他著手試製汽車發動機,拉開了汽車生產的序幕。1934年,他托人從國外購回一輛德國產的DKW前輪驅動汽車,經過連續兩年的研究,於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輛“豐田GI”牌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