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左
90年代,國內還沒有成熟的情景喜劇,導演鄭曉龍就冒出個主意:拍攝一部係列喜劇,說一些想說的話。
於是,當年國內最風華正茂的“編劇們”,聚在了友誼賓館的一間房間裏,共商大計。
他們是:王朔,蘇雷,馮小剛,葛小剛,魏人,朱曉平……
幾個人聊著天,出了一個策劃。
這個策劃就是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
這部劇在1992年播出,如今距離播出已經28年,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是過於久遠的作品了。
但這部劇的神奇之處在於,每每回看,當年的人們都仿佛在說今天的事情。
不管什麽時候翻看,似乎都是對當下某個社會新聞的解讀。
01
《編輯部的故事》圍繞著一本雜誌《人間指南》展開。
編輯部裏匯集了形形色色的人:
能說會道,有點蔫壞,隨時在撩的李冬寶。
文藝女青年,當時的時尚icon,李冬寶追求不到的女人,戈玲。
還有喜歡鑽營,掉進錢眼裏的餘德利,古板的牛大姐,謹小慎微的劉書友,加上陳主編,組成了6個人的編輯部。
這個編輯部堪稱“麻煩收集處”,什麽事他們都遇上過。
他們把人生說得透徹:
“打在胎裏,就隨時有可能流產;當媽的一口煙就可能長成畸形,長慢了心髒缺損,長快了就6指;好容易扛過十個月生出來了,一不留神還得讓產鉗把腦袋夾扁了。
都躲過去了,小兒麻痹,百日咳,猩紅熱,大腦炎,還在前麵等著呢;
哭起來嗆奶,走起來摔跤,摸水水燙,碰火火燎;是個東西撞上,咱就是個半死,鈣多了不長個兒,鈣少了羅圈腿;
總算混到會吃飯能出門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車,大街小巷是個暗處就躲著壞人,你說趕上誰都是個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個殘疾。”
短短25集,涉及的問題從大齡女青年婚姻觀,到第三者,涉及過家暴,也談到過蕩婦羞辱和身材歧視……
1992年,他們怎麽說的?
02
關於蕩婦羞辱
一天,編輯部接到一個電話,來電人與李冬寶分享了自己的苦惱。
她是一名人體模特,工作時需要裸露身體。
因為這份工作,她遭遇了許多不友善的評價。甚至她的家人也斥責她,認為這種工作“給家裏人丟臉了”。
聽了女孩的遭遇,李冬寶說:
不要被世俗的流言蜚語所困擾,勇敢地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
到了2020年,我們依舊能看到因為女生的穿著而指手畫腳的言論。
甚至在每一次發生暴力、強奸案件時,都不乏有“都怪她自己,打扮太暴露,回家太晚被盯上……”這樣的言論。
不得不看著14歲女孩被性侵的新聞,聽一個成年男子說:我和14歲的女孩是戀愛關係。
但李冬寶早早預言,“道德淪為虛偽,才是最下流的。”
真正下流的從不是選擇各種穿衣風格的女孩,而是那些因此而想入非非的人。
03
關於家暴
李冬寶和戈玲在餐廳吃飯時,偶遇了一對吵架的夫妻。
丈夫在獨自喝悶酒,妻子尋來一通大吵。
激動間,兩人動了手,丈夫推倒妻子奪門而逃。
看著身材單薄的李冬寶當即站起來,拉住了要跑的丈夫。
他們之間發生了一段關於“我打自己老婆,你憑什麽管”的對話。
「我打我自個老婆,礙你什麽事?」
戈玲回應:「自己老婆就可以隨便打?我們是什麽人?什麽人都能管你!」
「打人就是不對」
04
關於婚戀
作為獨立女性的代表,當時的“大齡”女青年戈玲,對於婚姻和愛情,有自己的堅持。
李冬寶說要在雜誌裏加一個相親欄目,戈玲說:
「你得尊重別人的選擇,我是有主心骨的,又不失追求,由不得你強買強賣。」
編輯部的人在討論婚姻時,有人提出現代年輕人的愛情、婚姻像是兒戲。
人們想戀愛就戀愛,想分手就分手,結了婚可以離婚。
戈玲卻不認為這種自由是兒戲,反而是人們越來越尊重婚姻的表現: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這是文明社會的表現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指腹為婚,媒妁之言,這才是當兒戲。」
05
關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有一天,一個初入大城市,做保姆的女孩找來了編輯部。
小保姆告訴編輯們,自己被前任雇主“虐待”,做什麽雇主都不滿意。她就獨自跑了出來。
但是因為沒錢,甚至上不起公共廁所。
她希望編輯部能幫她找一個新雇主。
編輯部的人看小姑娘可憐,決定幫她。沒想到應聘現場,變成了保姆選雇主。
家裏房子太小的不要,沒有休閑娛樂活動的不要,生活習慣不同的不行……
最終她選擇了一家老實人,用她的話說:
「人要撿老實的欺負。」
戈玲一語道破了小保姆的真麵目:
把別人的善良當做自己作威作福的資本的小保姆,最終被趕出了家門,這一次,再也沒有好心人願意幫她了。
看到這個小保姆,我想起了生活裏無數把別人的忍讓當做理所當然,客氣當做沒脾氣的人。
希望所有“我弱我有理”的人,都能像這個小保姆一樣得到教訓。
希望所有老實人的善良都能不被浪費。
06
關於酒桌文化
編輯們在酒桌上談成了事,對主編炫耀:
但是主編卻說,你們事情是辦得漂亮,但我心裏不舒服。
「如果我們所有的事都拿到飯桌上才能解決,社會是要出大問題的。」
的確,如果不拚實力拚交情,不拚能力拚酒量,滋生的會是腐敗、濫權、瀆職……
酒桌文化到了今天,依然存在。甚至有了朋友圈點讚文化,聚餐文化等等“成人世界的潛規則”。
成人的世界裏,獨處成了一種奢侈。
07
關於身材歧視
以瘦為美的世界裏,胖子要遭遇多少歧視?
《編輯部的故事》裏,也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食堂的王師傅,吃得多,人胖,他自己心寬體胖,卻沒想到成了別人眼中的“麻煩”。
他被迫調離了原來的職位,他說自己不覺得胖難受,是歧視更讓他難過。
在數次減肥未果,反而讓王師傅更加不開心後,
編輯部得出了一個結論:「胖又不是品德問題,胖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犯哪家王法了?」
08
關於男女平等
前幾天,《我是餘歡水》劇中一段對於男女平等,女性權利的諷刺讓不少女性直言“感覺不適”。
而在《編輯部的故事》中,也曾有過一次對於女權,對於男女平等的大討論。
牛大姐說,解放婦女的道路還長,根本不是培養了幾個妻管嚴就萬事大吉。
辦公室的男性反駁,「我們已經夠不錯了,勻給你們半邊天。」
戈玲反駁:一直以來都是男權社會,現在女性剛要平等,你們就不忿了?
28年前,我們在為女性爭取權益。
28年後,爭取權益卻要被嘲諷。
就像牛大姐說的,「解放中國婦女,路還長著呢。」
很多人說,《編輯部的故事》是一部神劇,因為充滿著對今天的“神預言”。其實不過是成年後我們看懂很多曾經看似誇張的喜劇,不過是真實生活的比喻。
而現實中的新聞,可能比一出情景喜劇的情節,更加荒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