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從來就比較慢,而且總是讀讀停停。除了小時候讀連環畫或《小朋友》雜誌,很少一口氣讀完一本書。
有些人常常通宵達旦讀完一本小說,問為什麽?答:我想知道最後的結局。也有些人看了前幾章,想知道最後結局,就直接看最後一章。結局知道了,這書就扔一邊了。
我是讀幾頁書可以放下的人,可能放一天,也可能放幾天,甚至幾個月,不急於知道結局。讀科普也好,專業書也好,或文學類也好,都這樣。科普,專業書沒有故事,你要搞懂道理,急不得。文學類其實除了紀實文學,結局都是作者安排的。幹嗎著急知道呢?讀書耽誤了睡覺真不劃算。
我大學四年級時借了《安娜卡拉尼娜》,每天讀幾頁,或每周讀幾頁。開始覺得故事平平淡淡,到畢業時,也隻讀了四分之一。畢業分到湖南農學院,安頓下來後,又借它繼續讀。又讀了兩個月,讀到一半,情節進入高潮,終於吸引了我,很快就讀完了。
《紅與黑》,《戰爭與和平》都讀了至少一年以上。《紅樓夢》也讀了一年多才讀完,而且讀它也隻是因為它那麽有名氣,我覺得我至少應該了解一下,並沒有很入迷。
詩歌很短,可以一口氣讀完一首。但要真正讀懂,理解其中的意境,卻不容易。因為文革,我小時候沒有接觸過唐詩宋詞。上大學後,買了一本《唐詩一百首》,每天讀幾首,還天天背。被文學底子非常厚重的老大哥斥之為“充斯文”。當時確實是想能夠在別人麵前表現得我還是懂點唐詩宋詞,算有點文化的人。但因為學習忙,這事沒有持續很久,背過二三十首,大部分後來也記不住了。
慢讀書的習慣一直伴隨著我。我的理由:人不需要讀太多的書,做大事的並不是讀書最多的大學教授。其實我發現我也做不了大事。
剛到美國讀博士,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指導教授。每周開一個研討會,每次都有一兩個人講小專題。一般是教授指定一篇短的專業論文,讓講的人事先讀了,小組會上給大家講,然後大家討論。第一個學期指導教授比較隨意,因為我剛到,英文不好,沒有讓我單獨講。第二學期換了導師,第一次小組會以後,他交給我一篇論文,三頁紙,讓我讀一下,在小組會給大家講。
我回去一讀,發現基本不懂。一個清華來的師妹也分到一篇論文,在下周講。她很緊張,問我讀懂沒有,我說沒有。她說那你怎麽辦?我說“慢慢讀,反複讀吧。還能有什麽辦法?“
於是我先查字典,標注所有的生字。然後讀,開始讀一篇大概要一個多小時,非常慢。有些句子讀懂了。再讀,用時短一點,懂得多一點。不記得讀了多少遍,三天時間讀了至少7,8遍吧,終於完全讀懂。
組織了一下在小組會上講,效果很好。
師妹如法炮製,也順利過關。
後來讀論文,教科書我差不多也是這樣啃下來的。
但“慢讀書”後來遇到了挑戰。
2007年,我在Rutgers大學攻讀圖書館信息碩士學位。圖書館偏文科,所以閱讀,寫文章很多。對此我有點擔心,因為我是學理科出身的,中文都讀得不多,英文更不算好。
第一個學期還好,課程偏理科多一些。第二個學期有一門“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人類信息行為)的課,這是連美國學生都很發怵的課。我的美國同學大多都是三十幾,四十幾,甚至五十幾,他們在圖書館工作了很多年,英文非常好,圖書館方麵的知識很豐富,閱讀寫作都非常棒。而我是唯一一個外國人。
這門課的閱讀量之大遠超出我的想象。每周都要讀少則四五篇文章,多則八九篇文章。文章短則五六頁,長則幾十頁。打印出來就是厚厚的一本書。讀了以後還得寫Critical summary/Critical point (評論總結/評論要點)。
我開始老老實實地讀。英文底子不好,讀得很吃力。我開始試著快讀,但發現不行,因為沒有讀懂。隻好慢下來,每天常常半夜以後才睡覺,累得要死,還半懂不懂。聽美國學生說,他們一天花兩三小時讀就可以了。
讀完以後,我按照中國老師教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來寫評論。費很大的勁去琢磨作者的要表達的意圖,寫出來交上去以後,老師給的是B。對於研究生,老師不輕易給B以下的分數,因為B是研究生通過的最低分數。B說明老師認為寫得不好,而且還有一大堆的評語。主要是說,你寫的評論都是作者的觀點,沒有你自己的觀點。我想要的是你的觀點。
我去問老師,最終搞懂了她要的是什麽。我的觀點就是與作者不同的觀點,這裏Critical有批評,批判的意思。不需要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這樣重複作者的觀點。
這個critical point/summary讓美國同學都很頭痛,因為你必須與作者唱反調,當然不一定完全反對,可以是部分同意,但部分不同意。要有理有據地表達。
大概一是因為我從來就有異想天開的個性,二是文革沒有學可以上,所以沒有被題海把棱角磨掉。於是就把喜歡不同思考的性格特性發揮出來了。
從此雖然還是慢讀,但不再等到讀完全文再寫。隻要讀到某處,覺得作者的說話可以“雞蛋裏挑骨頭”,我就開始寫與作者不同的觀點。一篇文章少則寫兩個,多則四五個爭論的要點就可以了。結果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是沒有讀完就寫完了,有些文章一半都沒有讀到就寫完了。時間變得有富裕,而且因為自己有思考,覺得收獲更多。
老師給了我A,而且評語相當好。
從此我一路拿A,最終在這門美國學生都覺得很難的課拿了A。
這種Critical summary/Critical point就是逼著你去思考,你逆向思維。一半是讀書,一半在思考。這需要慢讀,有思考,有爭鳴才有提高。
“讀書破萬卷”,我一輩子千卷都破不了,頂多幾百卷了不起了。
快讀書挺好,但慢讀書同時思考對我來說更合適。結局,結論不是很重要,就像你去一個地方,看見一處風景就下來看看,了解風土人情,比坐在悶罐車裏迅速到達目的地要收獲更多。看書也一樣,讀到精彩處,停下來回味一下。讀到可以商榷之處,停下來思考一下。這樣不再是簡單接受,而是通過作者給自己打開了一個窗口,我可以看得更遠,甚至看到作者自己可能沒有看到的東西,收獲更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