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中國知識分子在文革中被稱為“臭老九”。 對於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國人來說,“臭老九”一詞並不陌生,它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名詞。這頂文革時期發明的“桂冠”,中國知識分子戴了近20年之久。
1978年3月,剛剛複出工作的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向世人宣示:“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隨著這一宣告的發出,廣大知識分子背負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沉重的十字架終被摘去。他們,特別是一些老知識分子,個個歡欣鼓舞,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慶祝“第二次解放”。
1975年9月,鄧小平在聽取《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時明確談道:“科技人員是不是勞動者?科學技術叫生產力,科技人員就是勞動者。”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二,親自決策啟動“863”計劃
1986年3月,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王大珩、王淦昌、楊家墀、陳芳允聯名向中央領導同誌寫信,提出了“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兩天之後,即3月5日,鄧小平就在這個建議上作出批示:“這個建議十分重要,請紫陽同誌主持,找些專家和有關負責同誌討論,提出意見,以憑決策。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根據鄧小平的意見,中央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和專家對我國高技術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麵論證,製定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簡稱“863”計劃。
“863”計劃實施後,上萬名科學家協同攻關,我國的高技術研究開發取得了重要進展,今天我國在生物、航天、信息、自動化、能源、新材料、海洋等技術領域可以與世界技術前沿直接對話,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自主發展高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
1988年8月,與“863”計劃相銜接的“火炬”計劃,即《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開始實施,其目的是促進高新技術研究成果的商品化,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和發展。1991年4月,鄧小平為“863”計劃工作會議題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
三,重建國家科委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指出:“我總覺得科學教育目前的狀況不行,需要有一個機構,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安排,統一指導協作。”“重建國家科委,這個意見我個人比較讚成。什麽時機合適?怎樣組成?是否把軍隊方麵的科研也統一管起來?這些問題要經過中央、國務院研究,暫時不作結論。但不管采取什麽組織形式,都要搞統一規劃。”正是在鄧小平的指示下,國家科委迅速恢複。1977 年 12 月,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技術規劃會議,動員了 1000 多名專家、學者參加規劃的研究製定。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審議通過了《 1978—1985 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同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轉發《 1978—1985 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八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全麵安排,突出重點”的方針。《八年規劃綱要》包括前言、奮鬥目標、重點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科學研究隊伍和機構、具體措施、關於規劃的執行和檢查等幾個部分,確定了 8 個重點發展領域和 108 個重點研究項目。同時,還製定了《科學技術研究主要任務》、《基礎科學規劃》和《技術科學規劃》。
四, 支持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
1975年3月,國家計委向國務院遞交了《關於高能加速器預製研究和建造問題的報告》(753工程)。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個報告,並轉送周恩來批示。身患重病的周恩來在病床上審閱並批準了這個報告。
1977年9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總主任阿達姆斯時,他向鄧小平提問:你們目前經濟並不發達,為什麽要開展高能物理研究,搞高能加速器? 這是很花錢的。鄧小平富有遠見地說:“建造加速器是很花錢的,又很費時間。但從長遠發展的利益著眼,既然要搞四個現代化,就得看高一點,看遠一點,不能隻看到眼前。”他強調不搞是不行的。
1979年全國上下正在貫徹執行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有關部門壓縮基本建設規模,決定停建“八七工程”。中國高能加速器建設經曆20多年,幾次反複,此時又遇到了新的挫折。麵對這種情況,39位中國高能物理學家於1980年5月22日聯名上書中央領導人,懇求高能物理實驗中心工程不要下馬。對此,鄧小平批示:“此事影響太大,不宜下馬。”
1981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李昌、副院長錢三強向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誌報告,請求批準正負電子對撞機方案。盡管當時仍有不同意見,但鄧小平果斷決策,同日作出批示:“這項工程已進行到這個程度,不宜中斷,他們所提方針,比較切實可行。我讚成加以批準,不再猶豫。” 3天後,在會見李政道教授之前,鄧小平再次指示萬裏、姚依林和中國科學院領導:“要堅持,下決心,不要再猶豫了。”在談到工程經費和進度時,鄧小平說:“按5年為期,經費要放寬一些,不要再猶豫不決了,這個益處是很大的。”。
1983年4月,國務院批準了對撞機工程計劃任務書,同年12月中央決定將對撞機工程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鄧小平點將,成立以穀羽任組長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領導小組。
1988年10月24日,鄧小平又一次來到高能物理研究所,並即席發表了“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講話。
他說:“下一個世紀是高科技發展的世紀。……過去也好,今天也好,將來也好,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現在世界的發展,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一日千裏,中國不能安於落後,必須一開始就參與這個領域的發展。搞這個工程就是這個意思。還有其他一些重大項目,中國也不能不參與,盡管窮。因為你不參與,不加入發展的行列,差距越來越大。現在我們有些方麵落後,但不是一切都落後。這個工程本身也證明了這一點。當然,有李政道和其他國際朋友的幫助,使我們少走彎路。但是這個工程不完全是照搬過來的,中間也還有我們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技術,有自己的創造。”
“總之,不僅這個工程,還有其他高科技領域,都不要失掉時機,都要開始接觸,這個線不能斷了,要不然我們很難趕上世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