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引文原文,
“隨後,他花了幾千美元購買了翻印器材,沒日沒夜地搜集、翻印和整理資料” --- 1949年,有什麽翻印器材???
=============
當時在美國,他薪資高達五六萬美元,物質上極大豐富,生活、工作條件無比優越。當他聽說中國戰亂結束,新中國成立時,他的內心是無比激動的。“戰爭結束了,日子終於安定了,國家正是百廢待興之時,這時候,祖國急缺的就是各行各業的人才,如果我能回到祖國的懷抱,為他做一份貢獻,此生無憾。”懷揣著這樣的想法,蕭光琰做起了回到中國的準備。
他先是參加了 “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中國學生基督協會”等進步組織的活動,由於深受感染,越發對祖國充滿向往。1949年秋,懷著無比崇敬和激動的心情,蕭光琰給中國教育部寫了一封信,詳細詢問了祖國行業的情況,並告之如需任何資料,他都會想辦法搜集。隨後,他花了幾千美元購買了翻印器材,沒日沒夜地搜集、翻印和整理資料,期望自己的心血,能夠飛渡大洋,為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點一把熱火。
當時,妻子甄素輝並不讚同他,一來兩人在國外生活多年,二來中美兩國的關係尚不明朗,加之中國連一個親人都沒有,如果回去,兩人的生活將備受困擾。可蕭光琰卻說:“怎麽會沒有親人?中國那麽多同胞,哪一個不是我們的親人?美國是很好,可現在,正是祖國需要我的時候。”經過不斷的“爭執”,妻子最終被蕭光琰的一腔熱血感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