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德軍開始進攻蘇聯。德軍來到了布列斯特要塞。德軍有充足的後勤。德軍人數數十倍於蘇軍。布列斯特要塞早已成為孤城。然而,德軍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仍未攻下這個要塞。被炮火摧毀的廢墟中常常傳來痛苦的呻吟聲,但裏麵仍有人在反抗。
這是要塞上的一麵牆。
誓不投降,至死方休
2011年勝利節,一位老兵坐在莫斯科的高爾基公園裏,他和戰友們相約每年勝利節在此聚會,可惜的是,今年隻有他一個人赴約......
在一次戰鬥後一位蘇聯紅軍士兵被俘,圍在他身邊的德國官兵表情中充滿了好奇和不屑,仿若從這位蘇聯紅軍士兵便能找到他們的元首希特勒所說的“東方蠻族”的依據。
在這淩辱般目光的圍觀中作為紅軍士兵雖麵黃肌瘦雙目無神,但他依舊挺直的站著,即使一陣風就能吹倒他那瘦弱的身體。也許在下意識裏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榮譽和身為蘇聯人的自豪,即便被俘他依舊保存著軍人的尊嚴。
下麵這張照片攝於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場上,一位滿臉是血的蘇聯紅軍小戰士,驚恐萬分地在地上趴著想要找到一個掩護地。而他身後的戰友已經死去,在這場人類曆史上最壯烈的鋼鐵大混戰中,蘇德雙方的士兵都成為了戰場上一個個犧牲品。但這麽小的年紀便被派上戰場依舊令人震驚,也許他的家人部分和全部已經死於這場戰爭,有可能成為孤兒的他隻能參軍為自己的家人報仇。不知道這個孩子能否在殘酷的庫爾斯克戰場上幸存下來並安然活到戰後。
這位蘇軍戰士在準備擲出反坦克手榴彈的瞬間中彈犧牲。
1942年,烏克蘭刻赤市被納粹屠殺。
戰俘與希姆萊對視。
被吊死的遊擊隊員。
當時的宣傳畫,這些照片很震撼,戰爭是殘酷的,但是有時,逃不掉,那就勇敢麵對。
照片的主人公是蘇軍第4步兵師220連指導員А.Г. Еременко,攝於1942年夏。這張照片被拍下不就,他本人就犧牲了。
剛剛比步槍高一個頭的孩子,和滿臉胡須的老人 也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家衛國。
自殺在柏林街頭的德國婦女。
開戰前的祈禱。
一個德國士兵給一個蘇聯孤兒吃麵包,1942年攝於沃爾霍夫地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