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一長津湖之戰 (3)

來源: 碧藍時空 2019-05-07 10:19: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006 bytes)

4。共軍開始進攻

如上所述, 在第十軍所部署的蓋馬高原的大部分防區內, 包括南韓第一軍團, 美第三師, 以及第七師的大部均不在我誌願軍的進攻範圍內, 他們或者在東海岸, 或者在後方, 所以能迅速撤退到海邊靠港口的安全地帶. 但朝鮮山脈天然的南北走向又決定了在第十軍其他部隊受到攻擊時, 相互間無法增援, 隻能幹瞪眼. 受到我第九兵團攻擊的包括陸戰一師在柳潭裏的兩個主力團, 在新興裏的美第七師的費思團級戰鬥隊, 在下碣隅裏的陸戰一師師部, 第十軍後勤部, 和陸戰一師一團的一個營. 誌願軍同時派部隊包圍了在柳潭裏和下碣隅裏之間的德洞嶺山口,這個山口由陸戰一師的一個加強連防守. 誌願軍同時也截斷了下碣隅裏和古土裏之間的聯係, 使得美軍留在古土裏的剩下的兩個陸戰營不能輕易增援下碣隅裏. 部署的整個態勢是要全殲美陸戰一師和第七師的團級戰鬥隊.下麵分別敘述六十多年前在那寒風刺骨的一個禮拜裏, 發生在朝鮮蓋馬高原崎嶇山路連接的幾個小鎮子上那驚心動魄,血肉橫飛的包圍和反包圍戰鬥.

新興裏之戰

在我軍朝戰後的曆史記載上, 一直聲稱在新興裏殲滅了美軍第七師一個整團, 並以繳獲的團旗和團長被打死來證明. 實際上, 這與事實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美軍一個團的編製當時是3500人左右, 在新興裏的美軍有32團的一營一直單獨行動, 31團的三營和57野戰炮營. 三個營加起來一共2500人左右. 新興裏的美軍潰敗後, 有1000人左右逃回了下碣隅裏. 所以, 我誌願軍在新興裏一共消滅美第七師1500人左右.

對新興裏的戰鬥是由27軍的80師和81師組織的. 第二次戰役的發起時間是11月25日.彭德懷要求東西兩線同時開戰. 但第九軍團司令宋時輪堅決不同意. 因為第九兵團入朝後離東部戰線太遠, 再加上零下30度的寒冷, 部隊根本不可能按時集結起來. 考慮到東線基本上是一個分開的戰場, 彭德懷同意了宋時輪的請求. 所以,東線第九兵團對美第十軍的長津湖之戰直到11月28日才開始. 首先受到打擊的是32團一營. 他們27日才從第五陸戰團接過陸戰一師右翼的防護. 由於陸戰一師的兩個主力團的主攻方向在長津湖以西,而新興裏在長津湖以東, 所以第七師的三個營沒有進攻任務, 隻是保護陸戰一師的右翼而已. 但我誌願軍第九兵團的胃口是很大的, 九兵團在28日發起進攻時有27軍和20軍的八個師到達了指定位置, 26軍由於運輸和天氣的原因, 滯後至少三天. 但不管怎樣, 從人數上講, 我軍占了絕對優勢. 所以我軍不但包圍了陸戰一師在柳團裏的主力, 在下竭隅裏陸戰一師的總部, 並掐斷了古土裏到下竭隅裏和從下竭隅裏到柳團裏的補給線, 同時用兩個師包圍了新興裏的三個陸軍營.

盡管陸戰五團撤了, 陸軍第七師接替了右翼的防衛, 但陸戰一師的海盜式轟炸機繼續給陸軍提供空中支持. 朝戰的統計表明, 海盜式轟炸機對我軍的危害是最大的. 海軍陸戰隊的地空協同作戰經過太平洋戰爭的洗禮, 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些轟炸機的飛行員往往欺負我軍沒有防空能力, 在提供空中支援時超低空飛行,敢於在陣地前沿50米到100米的距離投彈, 對於我軍的進攻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32團一營在有空中支持的情況下, 和我軍展開了拉鋸戰.但由於沒有支援, 在我軍兩個夜晚的連續衝擊下, 不得不向其他兩個營撤退. 但31團三營和57榴彈營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裏, 因為我軍在攻擊32團一營時, 也同時攻擊了這兩個營. 榴彈營損失慘重, 12門榴彈炮隻剩下了四門.由於失去了重炮, 再加上陸軍跟海盜式轟炸機協調不熟練, 再加上80軍81軍戰術得當, 新興裏的戰鬥很快就變成了一場混戰, 先是費思受傷陣亡, 接替的指揮官進退失據, 在師部增援不果的情況下, 竟命令分散撤退, 這樣就使美軍失去了空中掩護的優勢,整個進入了我軍的戰鬥步調。 美軍各自為戰,跑得漫山遍野。 戰鬥隊的一部分先跑回了下竭隅裏, 陸戰一師的裏奇少校在得知七師的境況後又組織卡車進行收容, 又找回了幾百人。 所以第七師逃到 下竭隅裏的總人數是一千人左右。 這些人在美軍從下竭隅裏撤退時,又擔任了右翼的掩護任務。被我軍打死, 俘虜, 及失蹤的1500人左右。 公平的說, 在美軍潰敗後, 我軍的重點已經不是消滅敵人, 而是尋找禦寒的食品和衣服。這在整個長津湖隨後的大大小小的戰鬥中被美軍習以為常, 也因此少俘虜或打死不少敵人。

柳潭裏之戰

我軍進攻柳潭裏時, 柳潭裏的陸戰一師主力正整裝待發,準備從柳潭裏向武坪裏搜索進軍。 所以, 兩家是針尖對麥芒, 碰上了。老彭當時的胃口是很大的。 他要求宋時輪的戰役部署不但要消滅陸戰一師周圍的助攻部隊, 包括韓軍第一軍團三師的一個團, 美三師的一個團, 美第七師在新興裏的一個團級戰鬥隊, 而且要求全殲陸戰一師。 所以九兵團先期到達的九個師將所有計劃要殲滅的美韓軍全部隔離分割。 柳潭裏的戰鬥在1950年11月27日晚首先由27軍的79師和20軍的89師從柳潭裏的東西兩個高地同時展開。 柳潭裏作為陸戰一師進攻的前哨陣地,因為已經預料到有戰事, 所以早就嚴陣以待, 盡管因為山路崎嶇, 陸戰一師的坦克沒有隨主力行動, 但40多門榴彈炮已經對周圍的山頭各個陣地打出了射界, 再加上海盜式轟炸機的密切協同, 地麵部隊的防守可謂是固若金湯。 相對於美軍的奢恀, 我軍就簡陋多了。 作為進攻方, 隻能依靠少量的迫擊炮和手榴彈來威脅美軍。作為美軍來說, 機槍, 手榴彈, 和迫擊炮射程太短,屬於輕武器。 由於美軍地空和步炮的協同, 持有輕武器的我軍,往往在射程之外, 就已經遭到了美軍炮火和轟炸機的打擊,經過二戰同日本人在各個太平洋島嶼的爭奪,美軍的步炮和地空協同, 已經能精確到50米左右, 所以我軍很難衝到陣地前沿。 即使是衝到了, 也已經遭受重大傷亡, 強弩之末了。柳潭裏是一個小村鎮, 坐落在一塊山嶺環繞的平地上,美軍的炮兵就設在小鎮子上, 再加上兩個團的指揮所。 由於美軍比我軍先到柳潭裏,所以周圍的山頂開始全被陸戰一師的連隊占領。在27日晚上的戰鬥中, 我79軍曾經出其不意攻占其中的一個高地, 但由於通訊不暢, 同時也沒有意識到高地的意義, 很快又丟失了。 所以柳潭裏的美軍, 盡管我兩個師費盡全力, 很難攻動。 但是陸戰一師主力也沒有接到撤退命令, 所以形成了兩軍對峙。我軍在柳潭裏進攻的兩個師攻不動的另一個原因是情報錯誤。 原以為柳潭裏隻有陸戰隊兩個營, 但後來發現有兩個團, 陸戰隊兩個團對第九兵團兩個師, 別說是進攻, 如果陸戰一師的兩個團進攻, 防守也防不住。

下碣隅裏

我軍攻不動柳潭裏, 就想找個軟柿子捏, 一捏就捏到了陸戰一師一字長蛇陣的腹部下碣隅裏。 這裏盡管美軍也不少, 但大部是文職, 後勤, 和工兵。戰鬥主力隻有陸戰一師一團的一個營。 而進攻方是我軍20軍的主力58師。進攻時間是11月28日晚上。當時 下碣隅裏還正在修飛機跑道。 麵對著我軍一個加強師四麵八方的進攻, 史密斯師長下了兩個命令, 一是命令陸戰一營營長裏奇為下碣隅裏防守司令, 動員所有第十軍文職勤雜人員共三千多人進行防守;二是命令在古土裏的一團不惜一切代價增援下碣隅裏。 我58師進攻下碣隅裏麵臨柳潭裏我軍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沒有重武器。 所以我軍隻能忍受著巨大的傷亡, 前赴後繼,冒著敵軍的超低空轟炸,衝過美軍的重武器打出的隔離帶。 58師曾經一度衝過敵人的防守陣地,和防守的陸戰一營進入肉搏。 這種情況下, 可能擱在美陸軍, 就潰退了。 但陸戰師不愧是精銳部隊, 臨危不亂。他們讓修飛機場的工兵停下來, 一個反擊, 又將陣地奪了回來, 然後戰鬥部隊繼續守陣地, 工兵繼續修公路, 以完成當天的進度。 從這一點來說, 由於我軍缺乏重武器, 陸戰一師根本沒有把我軍的進攻看的很嚴重。 下碣隅裏由於是後勤部門所在地, 物資,彈藥普天蓋地, 堆積成山。 我軍隻能遠遠看著。 假如有一門山炮或榴彈炮, 打在彈藥堆裏, 就會引起驚天的爆炸。

但是, 我軍的重武器留在了後方。 這個決定不見得是錯的。 因為在隨後的汽車運輸時, 由於被美軍發現, 大部分的物資被炸毀。 戰後曾有人斷言,如果我軍有美軍的裝備, 美軍早敗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荒誕的假設。 如果我軍有了坦克和大炮, 就必須象美軍一樣, 依靠公路, 不可避免地失去機動性。 那我軍的各種戰術就要大打折扣了。並且如果沒有製空權, 坦克和大炮在進攻時也無法發揮威力。 也許有人說, 如我軍有了飛機才公平。 如果真是那樣, 那就是拚國力了。 須知, 二次世界大戰最後拚的就是國力。 德國的軍隊素質和戰鬥力都不差於美軍和蘇軍, 隻是由於國力不足, 才最後敗了。 二戰美國提供了反法西斯戰爭物資和彈藥的70%。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 蘇聯才一直避免在朝鮮和美國直接交戰。 毛同誌在世界舞台上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當時憑著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 就跟當時的世界頭號工業強國幹上了。 並且還是跟聯合國軍宣戰, 真是逆天了, 跟清朝時慈禧太後跟八國聯軍宣戰差不多。

古土裏阻擊戰

我軍在圍攻柳潭裏和下碣隅裏的同時, 將20軍60師埋伏在古土裏和下碣隅裏之間的死亡穀, 以防止任何對下碣隅裏的增援。 果然不出所料, 史密斯師長感到下碣隅裏兵力單薄,命令古土裏派出增援部隊。古土裏派出的增援部隊成分複雜, 有陸戰一師一團的一個連, 參戰朝鮮的英軍海軍陸戰隊第四十一支隊, 還有陸軍第七師31團的一個連, 一共31輛坦克和一百多台車輛。 整個特遣隊由英國海軍中校德賴斯代爾指揮。在此之前, 古土裏曾派出一個連的部隊, 試圖趕往下碣隅裏, 但被我20軍60師趕了回去。 這次雙方都嚴陣以待。 在死亡穀進行了殊死搏鬥。 最後,特遣隊一部趕到了下碣隅裏, 一部退回了古土裏, 中間的一部分大約240人由於夜間沒有了彈藥, 向60師投降。趕到下碣隅裏是陸戰一師一營的一個連, 加上英第41支隊的陸戰隊員, 他們正好趕上了29日晚我軍對下碣隅裏最後一次孤注一擲的進攻。 下碣隅裏在新到力量的支援下, 信心倍增,成功打退了我58師的進攻。

德洞嶺的戰鬥

德洞嶺又叫死鷹嶺, 是柳潭裏和下碣隅裏之間的一個險要關口。 如果九兵團控製了這個關口, 依靠公路的美軍主力就退不回來了, 並且彈藥補給也隻能依靠空中支援。 所以說德洞嶺是美陸戰一師的七寸。 美軍固守關口的是一個加強連,連長巴伯是一個二戰老兵,經驗豐富。 考慮到德洞嶺的重要性, 史密斯師長又專門在下碣隅裏撥出一個榴彈炮群專門支持德洞嶺。 而我軍擔任攻擊任務的是20軍58師的一個團。28日淩晨2時, 我軍通過夜間掩護, 悄悄地爬上了德洞嶺, 隨著一聲軍號響, 敵我兩軍進入了肉搏。 由於是夜間, 陸戰隊沒有空中掩護, 而大炮也由於肉搏隻能提供隔斷支援。 最後戰鬥到淩晨6時,我軍偷襲未能成功, 隻好撤退。 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戰, 陸戰隊傷亡70餘人, 而我軍攻上山頂的一個連也所剩無幾。 28日晚, 我軍重整兵力再次猛攻, 但因美軍已有準備, 盡管我軍也又一次接近山頂, 但由於敵人炮火的隔斷射擊, 沒有後續增援, 隻好無功而返。德洞嶺加強連一共240人左右, 經過兩夜激戰,死傷近一百人。 但在白天馬上得到了彈藥,食品, 和藥品的空投補充。而我軍由於凍傷和兩個晚上的傷亡, 已經無力再戰

可以看出來, 無論是在下碣隅裏, 德洞嶺, 還是在柳潭裏, 我軍是不缺乏戰鬥意誌的。即使是在柳潭裏周圍的山包上, 麵對著陸戰一師5團和7團的猛烈炮火, 我軍都能忍受著重大傷亡, 衝到敵人陣地來和敵人肉搏。 但問題是後續部隊無法跟上。這從另一方麵也說明了陸戰隊戰術的正確(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美軍飛機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216 bytes) () 05/07/2019 postreply 14:08: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