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滅之謎破解 研究表明吳哥古城並非突然衰亡
柬埔寨吳哥窟的女王宮,女王宮是吳哥古跡中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圖源:VCG)
柬埔寨吳哥窟的女王宮,女王宮是吳哥古跡中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圖源:VCG)
悉尼大學的新研究表明,柬埔寨古代城市吳哥在被占領期間經曆了逐漸衰亡,而非突然衰亡。
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月25日報道,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討論吳哥在15世紀衰亡的原因。曆史解釋強調了鄰國侵略的結果,公元1431年吳哥遭廢棄被描繪為一場災難性的人口崩潰。
然而,新的科學證據顯示,在所謂的衰亡之前100多年,該城的經濟和行政中心的土地利用強度逐漸下降,這意味著該城經曆了完全不同的過程。
報道稱,悉尼大學地球科學院的丹•彭尼(Dan Penny)副教授研究了從吳哥城的護城河提取出來的沉積物。彭尼說:“土地使用的變化在沉積物中留下痕跡,這是可以測量的。測量沉積物中的這些痕跡可以重現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在這片土地上做過什麽。”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彭尼和合著者稱,在14世紀最初的數十年,森林采伐、土壤翻動和灰燼都減少了,這表明這座古城的商業和行政中心的土地使用持續減少。到14世紀末,護城河被沼澤植被覆蓋,這表明它不再得到維護。
這一發現表明,吳哥的衰亡並非由入侵所造成的災難性衰亡,而是一種逐漸的人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