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鋼產量:1947中國6.3萬噸印度127.7萬噸1948.4.4萬噸vs127.7萬噸1949.15.8萬噸vs137.4萬噸

本帖於 2019-01-29 11:18:0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bebe2014 編輯

粗鋼產量:日本鋼產量從1901年的1千噸增長到1912年的1.5萬噸,同年中國為3千噸。1913年,中國4.3萬噸,日本1.7萬噸,印度6.3萬噸。1917年,中國依然為4.3萬噸,日本已經增長到77.3萬噸,印度也增加到16.7萬噸。

1921年,中國7.7萬噸,為北洋政府時期最高年產量,日本為86.5萬噸,印度18.6萬噸。

南京國民政府上台後,“黃金十年”裏最高年產量為1934年的5萬噸,當年日本384.4萬噸,印度也有81萬噸。

1935年開始,隨著日據東北鋼鐵廠的建設,中國名義上的鋼產量開始迅速上升,1935年為25.7萬噸,日本本土則為470.4萬噸,印度為87.6萬噸。

1936年,中國(含日占東北)41.4萬噸,日本522.3萬噸,印度88萬噸;

1937年,中國55.6萬噸,日本580.1萬噸,印度91萬噸;

1938年,中國87.5萬噸,日本647.2萬噸,印度95.2萬噸;

1939年,中國52.2萬噸,日本669.6萬噸,印度106.7萬噸。

1943年,中國達到新中國建立前最高曆史年產量92.3萬噸,當然絕大部分是日占東北的產量,而日本則為782萬噸,印度為136.4萬噸(印度獨立前最高年產量為1941年的143萬噸)。

1945年,中國26萬噸,日本208.2萬噸,印度138.8萬噸;

1946年,中國1.6萬噸,日本56.4萬噸,印度131.4萬噸;

1947年,中國6.3萬噸,日本94.1萬噸,印度127.7萬噸;

1948年,中國4.4萬噸,日本171.5萬噸,印度127.7萬噸;

1949年,中國15.8萬噸,日本311.1萬噸,印度137.4萬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