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張宏良評〈鄧〉劇

來源: 大江川 2019-01-19 21:39: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403 bytes)

 張宏良評:該文披露的許多史料,還是第一次看到,很有意義,很有說服力,很有利於還原曆史真相。

  文獻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係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曆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由於文獻的曆史性和權威性,文獻許多時候被當作信史,成為固化的曆史而被引證。正因為此,文獻需要客觀、公正、全麵、真實。

  中央文獻研究室與中央黨校、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編譯局、人民日報社、求是雜誌社、光明日報社、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一樣,同屬於中共中央的直屬事業單位,是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和黨中央的工作部門,它的主要任務是編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著作,研究他們的思想和生平,編輯、研究黨和國家及軍隊的當代文獻和曆史文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著作集,黨的重要文獻集,老一輩革命家傳記、年譜、手跡、畫冊和宣傳。目的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服務。

  中央文獻研究室為中共中央直屬正部級單位,內部設七個局級機構。根據業務區分,除辦公廳和科研管理部和局級出版社以外,還有第一至第五編研部。第一編研部主要研究毛澤東,第二編研部是第一代領導人包括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第三編研部是鄧小平、陳雲。第四編研部以江澤民第三代領導為中心。第五編研部為胡錦濤理論創新科學發展觀及特色社會主義。這些研究除了思想體係外,還包括他們的個人史以及對主流輿論導向。

  由於中央文獻研究室地位的特殊性、掌握信息的條件優越,由這裏發出的信息形成了一定的可信度,成為社會研究的風向標和根據及基礎。民間研究許多時候把他們的成果作為根據加以引用,從而確立了他們的權威性地位。

  長期以來,由於中央文獻研究室過於貼近時局,為了迎合政治需要顛三倒四編造和謊言曆史,在當時見證人及經曆者在世的情況下廣受垢病,已經失去了權威信。電視劇《曆史轉折下的鄧小平》由於情節失真,加重了人們對中央文獻研究室的不信任。

  電視劇《曆史轉折下的鄧小平》總編劇龍平平,是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長期從事鄧小平理論和黨的當代文獻的編輯研究工作。曾參加《鄧小平文選》、《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大決策的形成與發展》、《鄧小平年譜》等書的編輯工作。作為曆史見證人和長期鄧小平研究者,理應了解情況,把一個真實的曆史場景和鄧小平展現在人們的麵前。恰恰相反,由於他對鄧小平“高大全”思想的固化,畫蛇添足的違背曆史事實,反而使這部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弄巧成拙。

  看過《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前幾集的人都有種印象,編劇和導演像是從另一星球的過來人,根本不了解那個時代。其中的許多情節完全脫離了真實,從而讓作者想詮釋的政治理念黯然失色。不僅沒有勾起人們對鄧小平的懷念,反而玷汙了他曾經的輝煌。

  文藝作品是一種觀念形態,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文學家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雖然它包括了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兩種形態,卻存在著內容與形式互相依存,互相製約,不可分割。作為政治性文藝作品,雖然電視劇不似傳記片那樣主要情節受曆史人物本身事跡的製約,不能憑空虛構,隻允許在真實材料的基礎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潤色。但作為表現時代尤其是以真名實姓表現的電視劇,它的潤飾和加工也必須真實合理,不能像曆史片那樣想像和假設推理。

  比如粉碎四人幫是毛澤東的生前部署,按編劇的解釋是毛澤東曾說過“上半年解決不了,下半年解決;今年解決不了,明年解決,明年解決不了,後年解決。”。其實這句話是1974年12月26日,毛澤東在聽取關於四屆人大籌備工作的匯報後批評經驗主義,他的原話是:“我看問題不大,不要小題大做,但有問題要講明白,上半年解決不了,下半年解決;今年解決不了,明年解決,明年解決不了,後年解決。”很明顯,毛澤東說的是經驗主義問題不大,根本不是解決四人幫的問題。電視編導這種斷章取義明顯是在愚弄觀眾。

  對於鄧小平知道“四人幫”被抓捕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還是“我還可以再幹20年”,可以任由鄧家人信口開河。對1977年鄧小平恢複工作的作用卻不能違背曆史。

  比如反對文化大革命。1977年7月20日鄧小平出席華國鋒主持的同各省黨的負責人座談會,鄧小平說:“我們黨是堅持馬列主義、堅持社會主義路線的,但有些人卻不要馬列主義,不要社會主義,這些人往往利用我們以為風平浪靜相當安穩的時候,暗中拌我們一跤,使我們四腳朝天,他們就趁機把中國帶到資本主義的道路上去,劉少奇就是這種人。要不是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把資本主義和馬列主義、社會主義之間的鬥爭通過大字報、大鳴、大放、大辯論來使我們認識清楚,我真會讓劉少奇拉著鼻子走。這說明什麽?是我過了幾年太平日子,思想模糊了,路線搞不清楚,很多同誌也會有這種錯誤,現在基本上扭轉過來了,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首功。所以說文化大革命的成績,主要是保住了黨的本質,也保住了江山不改色。毛主席的偉大之處也就可以在這裏體現出來。"何來鄧小平一直反對文化大革命?

  比如恢複高考,1977年7月21日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鄧小平恢複職務,7月30日第一次露麵。8月4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武漢大學化學係副教授查全性提出恢複高考的建議,受到與會專家的呼應。而鄧小平在同方毅(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劉西堯(教育部長)的談話中提出:“同意今年的招生基本上還按原來的辦法。一年準備,從明年開始兩條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從別的路子來,特別是理工科。開學時間統一到秋季好。辦教育要兩條腿走路,學校可以搞多種形式,總的目標是盡快地培養一批人出來。今年先過渡一下。”顯示鄧小平並無意在77年恢複高考。即使對78年的高考也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從別的路子來。何來鄧小平出山三天就批準恢複高考。而恢複高考的決定是1977年10月5日由華國鋒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並原則批準了教育部長劉西堯報送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工作的意見》。文件經過教育部修改後於10月12日由國務院正式批轉下發。

  比如知識青年結束上山下鄉,它的導火索是雲南請願事件,在知青的倒逼下中央不得不終結這一決策,形成了1978年12月結束知青上山下鄉的《國務院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若幹問題的試行規定》。在處理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問題時,可以經常看到分管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分管農墾)、餘秋裏(分管經濟)、紀登奎(分管農業)、陳永貴(知青辦主任)及陳慕華、穀牧、王任重康世恩,民政部部長程子華等,結束時為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國務院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若幹問題的試行規定》(即中發[1978]74號文件)這一結束上山下鄉的決策。1977年夏天以後,再沒有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而鄧小平恢複職務是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

  比如改革開放的特區建設。1977年10月,香港招商局申請在蛇口設廠之前,華國鋒指示招商局“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這個“四點”不知何故被戴到了鄧小平的頭上。

所有跟帖: 

未全。這個張是何人?所評有些新資料。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19 postreply 21:41:08

現在應該是 公布 第一、第二、第三編研部的曆史 文獻 去圖書館的時刻,讓對曆史 有興趣的大眾 了解 曆史 。 -走石飛沙- 給 走石飛沙 發送悄悄話 走石飛沙 的博客首頁 (89 bytes) () 01/20/2019 postreply 08:08:14

以下為Zt上文的後半部分。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19290 bytes) () 01/19/2019 postreply 21:44:09

客觀的講了一點 不 客觀 的 話 -走石飛沙- 給 走石飛沙 發送悄悄話 走石飛沙 的博客首頁 (817 bytes) () 01/20/2019 postreply 07:51:04

粗讀此文,多少有些錯愕。看過此劇,總體Ok。當然,不能演65之鄧,這個可以理解。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19 postreply 21:54: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