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瘋狂的棋子
雷米•庫倫將自己的算法編寫成程序,並把它命名為“瘋狂的棋子”(Crazy Stone,國內部分媒體譯為“狂石”或“瘋狂的石頭”,但筆者以為雷米此處取的是Stone的“圍棋棋子”之意,故使用不同譯法。)。他信心滿滿地帶著自己這名電腦圍棋手,去世界各地參加電腦圍棋比賽。以下是瘋狂的棋子自2006年出道以來所取得的部分比賽戰績:
- 2006年於都靈獲第十一屆奧林匹亞電腦遊戲程序競賽9x9圍棋賽金牌,19x19圍棋賽第五名。
- 2007年於阿姆斯特丹獲第十二屆奧林匹亞電腦遊戲程序競賽9x9圍棋賽銅牌,19x19圍棋賽銀牌。
- 2007年於日本獲第一屆電氣通信大學杯電腦圍棋大賽第一名。
- 2008年於日本獲第二屆電氣通信大學杯電腦圍棋大賽第二名。
- 2008年對陣一位日本職業四段女棋手,在被讓8子、7子棋的情況下兩度擊敗對手。
- 2009年於日本獲第三屆電氣通信大學杯電腦圍棋大賽第九名。
從雷米的戰績可以看到,一開始他的成績是直線上升,然而到了2009年卻突然遭遇了一場滑鐵盧之戰。
為什麽會這樣呢?原因在於由雷米本人發明的蒙特卡羅樹搜索方法早在2006年就被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大家見到瘋狂的棋子在各類比賽中的優異表現,於是紛紛仿而效之,用類似的方法編寫下棋軟件,使整個電腦圍棋界的水準上升了一大截。
電腦圍棋比賽完全是業餘愛好者玩票性質的比賽。即使是獲得大獎的選手也隻能得到一筆少得可憐的微薄獎金。一個選手要是不借助比賽的名聲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是很難一直堅持下去的。
雷米沒有商業頭腦,眼見其他獲勝選手在商業上的成功炒作,他一度對電腦圍棋心灰意冷。然而在2010年,就在他幾乎快要放棄繼續開發電腦圍棋軟件時,一封來自日本的電子郵件改變了他的想法。寫信人是一家電腦遊戲公司的CEO,他希望雷米能夠把瘋狂的棋子的算法有償提供給公司。
突如其來的好運點燃了雷米胸中騰騰燃燒的烈火。他開始進一步改進算法,並於2011年將自己的軟件正式商業化。接下來,他又積極備戰,於兩年後重返電氣通信大學杯電腦圍棋大賽。
為了讓電腦圍棋比賽更加精彩紛呈,通信大學和日本棋院達成協議,決定從2013年開始至2017年的五年間為比賽增加一個新賽事:電聖戰。電聖戰可不是電腦與電腦之間的比賽,而是由電腦圍棋大賽的前兩名和來自日本棋院的一名九段棋手麵對麵的當場對弈。
瘋狂的棋子表現不凡,一路過關斬將,獲得通信大學杯電腦圍棋大賽冠軍,同時取得第一屆電聖戰的參賽資格。
在與日本職業圍棋九段石田芳夫選手對陣時,瘋狂的棋子再度顯現出了超人的能力,在被讓4子棋的情況下,最終以三目半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次年,瘋狂的棋子卷土重來,經過優化後的程序表現良好,在比賽中下出了不少手被認為是很有“手筋”的棋。然而在爭奪冠亞軍的比賽中,瘋狂的棋子出現了一次誤判,把一處沒有完全做活的棋認為是安全的,結果輸掉了比賽,屈居亞軍,同時取得電聖戰的參賽資格。
在第二屆電聖戰中,瘋狂的棋子在被讓4子的情況下以兩目半的優勢戰勝日本職業圍棋九段棋手依田紀基。
需要補充的是,在這兩次電聖戰的比賽中,另外一個被選中的電腦軟件均敗於職業棋手。
2015年,瘋狂的棋子再度獲得通信大學杯冠軍。在最後的電聖戰比賽中,瘋狂的棋子對陣圍棋名將趙治勳。在被讓三子棋的情況下,瘋狂的棋子棋力不支,最後中盤失利。電聖戰的另一場比賽則是電腦棋手獲勝,不過,那盤比賽趙治勳讓對手四子棋。
從2008年的讓七子棋到2015年的讓四子棋,電腦圍棋的水平一直在以平穩的速度不斷進步。在看完電聖戰的比賽後,人們似乎看到了電腦圍棋最終戰勝人類的曙光,都在猜測還需多久電腦棋手可以在平等落子的情況下戰勝職業棋手。
然而,稍有圍棋知識的朋友都會知道讓4子棋和完全不讓棋之間存在著怎樣巨大的壁壘。按照圍棋規則,被讓棋的一方必須執黑,而這些棋子一般都擺在星位上。四個擺在星位上的棋子,相當於在四個最重要的根據地布下了最有利的陣腳,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反過來理解這件事就是,電腦與職業棋手之間的差距依然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很多人覺得雷米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因為在比賽時,他的軟件是運行在一個相對簡陋的隻值幾千美元的電腦上。人們問雷米,再多給你一些CPU,甚至給你一台超級巨型電腦,你的成績是否能再上一個台階呢?
雷米搖搖頭,他對電腦戰勝職業棋手的未來感到相當悲觀。他認為電腦速度的增加絕對不是解決圍棋問題的關鍵鑰匙。一定得有什麽新算法的出現―――就像自己當年發明蒙特卡羅樹搜索算法一樣―――才能讓電腦圍棋的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雷米的估計是,這個新算法什麽時候出現完全是未知,也許十年後會出現?不過他不願對此做出任何預言。
是的,誰也不知道新算法什麽時候會出現。也許需要十年,也許需要一百年,也許就在明天……
待續
階梯講師原創作品•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