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學習:染色體數目的差異是猿進化成人的鴻溝 (1)

來源: 藍山雀 2015-09-25 23:41: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661 bytes)

 

 

染色體數目的差異是猿進化成人的鴻溝

(“染色體數目差異的鴻溝理論”)

 

第6節中,我們已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全人類源於最早的一對父母--科學亞當和科學夏娃。他們是由猿進化來的嗎?在人類學的現代科學上是怎樣看的呢?這就是本節要討論的問題。

 

一.人類是由進化產生的論點

 

 1. 建立在“群體的、逐漸的”進化論的基點

 

達爾文進化論的基點是“代代相傳,略有差異”(descent with modification)。意即每世代都會產生許多有變異的個體,他們的特征可以被下一代繼承。並且,由於許多代變異的積累,形成了適應自然能力不同的群體。當自然環境變化時,一些不能適應的群體滅絕了,能適應的群體留下了,久而久之,形成了新的物種,這就是進化。

 

對於人來源於進化的描述大致是:第三紀的中新世開始變冷,森林範圍縮小,部分被毀滅,出現草原和荒漠。原住在森林中的古人猿逃向赤道地區,住在森林邊緣和平原上。於是“用四肢攀緣,林棲,主要吃果實的動物”,逐漸進化為能夠兩足直立行走、雜食、狩獵的動物。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就保存下來,繼續進化發展,不能適應的就滅絕了。第四紀更新世冰期來臨,冰期和間冰期的氣候冷暖和幹、濕交替變化,植物覆蓋、冰川、河流以及海、陸發生相應的變遷,大大促進了人類的進化。得以適應變化巨大的生存環境的,被留了下來,終於形成了人類。在人們不知道染色體和DNA時,這一切的描述顯得十分合理。

 

 

2.無法逾越的鴻溝

 

進化論認為人與黑猩猩是共祖的。因為人進化了,而黑猩猩沒有進化,所以在600多萬年前分道揚鑣。按照這個假定,這共同的祖先(古人猿)就應該是和黑猩猩(包括猩猩、大猩猩和紅毛猩猩)一樣,有24對染色體。有了高倍顯微鏡後,人們看到了細胞中的染色體,認識了不同的物種,往往有不同數量的染色體。

 

1923年,美國遺傳學權威、得克薩斯大學校長西奧菲勒斯•佩音特(Theophilus Painter)提出人體的染色體數目為2n=48,這被後來作為一條定論充斥於各種教科書和百科全書。直到1956年美籍華裔學者蔣有興(Joe Tjio JH)、徐道覺(Hsu TC)和Albert Levan才首先正確鑒定了人類染色體是2n=46條而不是48條。

 

由此可以推斷,24對染色體的古人猿與23對染色體的現代人之間有一個鴻溝,染色體對數的區別就阻斷了古人猿進化成人的可能性。因為達爾文認為進化是“無數的、連續的、輕微的變異”(by numerous, successive, slight modifications)漸變形成的,而染色體對數的差別,成為了靠著“漸變進化”無法跨越的鴻溝。就像不可能去商店購買47.99個雞蛋,染色體條數同樣不能以非整數存在,因此,不能有染色體條數的數目一點點地漸變。例如不可能在48條 (24對)染色體和46條(23對)染色體中間,存在著47.99、47.98、47.97… 等染色體條數的、漸變過程中的猿人。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徜使能證明有任何複雜器官不是經過無數的、連續的、輕微的變異形成的,那麽我的學說就要完全破產。但是,我還沒有發見這種情形。” (中文版 第72頁 )

 

人類23對染色體集合的細胞核,可以說是一種基本的、微小的“複雜器官”,也是所有器官構成的核心,恰恰它就是“不可能”從古人猿的24對染色體的細胞核“經由無數、連續地、微小的變異而形成”的。24對染色體的各種器官,也都不可能如此地“進化形成”23對染色體的器官,難道不是這樣嗎?達爾文沒有能發現是十分合理的,因為他沒有高倍顯微鏡。但是,達爾文的這句話,很客觀地為他的理論留下了餘地。今天,他留下的餘地被應驗了,結論是:他的“學說就要完全破產”了。

 

在同一書中還說:“因為自然選擇隻是利用微細的、連續的變異而發生作用;她從來不能采取巨大而突然的飛躍,而一定是以短的、確實的、雖然是緩慢的步驟前進。”(中文版 第76頁)

 

那麽,古人猿如何經由“微小而可靠的,雖然是緩慢的步驟”來跨越這個染色體數目差異的鴻溝呢?顯然是不可能的。

 

3.從染色體、DNA看物種的隔離

 

僅僅是在近50年來,通過生物科學的研究,才對染色體和DNA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我們知道,“科學是有關物質世界及其現象,並需要用到客觀觀察和係統實驗的知識體係。” (見《大英百科全書

 

而在自然科學的知識體係方麵,必須借助不同時期的技術手段來達到。一百多年前,在認定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時,人們根本就沒有高倍顯微鏡,也沒有分析DNA的技術。可以看出,那時的認識,必然受當時的科學技術手段所局限。

 

例如,馬和驢交配可以產生出騾子,但公騾和母騾的交配不會產生小騾子,以前是認為“母騾後麵盆骨不能開合,所以不能產子”,現在知道這是因為染色體數目形成的物種隔離。馬有64條染色體,驢有62條染色體,它們交配生下的騾子是63條染色體。騾子沒有生殖能力是因為染色體不成雙(63個是單數),生殖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分裂(減數分裂)。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騾子有可能和馬(或驢)交配生出馬駒(或驢駒),這新的一代染色體一定是64條或62條,它隻是複原成了它的祖輩,但不可能形成一個新的物種。

 

其實人當中也有染色體畸變病的患者,他們隻有45條(23.5對)染色體。這樣的病人從外表看來,也有可能是正常的,但很難生育下一代,隻有較小的機會與46條染色體的人生出正常的人,卻不可能形成一個新的人種。

 

獅子和老虎都是38條(19對)染色體,它們互相交配有很小概率孕育生出“獅虎”(或“虎獅”)。“獅虎”也有更小的可能與獅子或老虎生出下一代,那將是一個正常的獅子或老虎,並沒有發現過一個“獅虎”的新物種。為什麽相同染色體數目的獅子和老虎不能交配產生一個新的物種呢?這深層的DNA原因還需要人們的繼續探索,但是,由於DNA的隔離,不能產生出一個“獅虎”新物種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4.新進化論的理論也無法挽救進化論

 

現在出現了一個“綜合進化理論”,試圖用基因和DNA突變來詮解古老的進化論。然而,無論是突變、遺傳漂變和基因流動等因素,都不可能實現古人猿經由“微小而可靠的,雖然是緩慢的步驟”,去改變染色體的對數。23對染色體和24對染色體對數差異,仍然是這些新進化論無法逾越的鴻溝。

 

二.驟變產生“23對染色體人的始祖”的假說

 

麵對進化論無法解決的染色體鴻溝問題,有人重新提出了物種產生的“驟變論”,認為是古人猿的染色體發生了驟變,24對染色體瞬間變成了23對,產生了兩個23對染色體的現代人始祖,並以此跨過了染色體對數的鴻溝。

 

驟變論(Saltation :Jumping and discontinuous changes)認為生物的變異,是“非漸進”的,甚至隻需要一個步驟便能形成新物種。提出驟變論的重要人物之一是米瓦特(St. George Jackson Mivart ,1827–1900),他是一位和達爾文同時代的生物學家。米瓦特相信新物種“是突然的,而且是一蹴而成”產生的(“with suddenness and by modifications appearing at once.”)。1871年,米瓦特出版了他的著作《在物種的成因》(On the Genesis of Species)和達爾文進行了針鋒相對的爭論,我們在第九節還要詳細敘述。

 

1.建立在DNA“驟變” 假說上的基點

 

這個假說是建立在以下三個基點上:

(1)人類和黑猩猩有共同祖先:即24對染色體的古人猿。黑猩猩沒有進化,仍保持了24對染色體;

(2)由於驟變,古人猿的24對染色體中的兩個染色體發生了融合,變成了人的2號染色體,因此產生了具有23對染色體的人類;

(3)這種因驟變產生染色體融合的現象,可以參考的是在目前人類中仍然存在著的染色體病:羅伯遜易位病 ( Robertsoniantranslocation)。

 

2. 羅伯遜易位病

 

根據著絲粒的位置,人類染色體可以分為三種:(1)近中著絲粒染色體,著絲粒位於或靠近染色體中央,將染色體分為長短相近的兩個臂;(2)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著絲粒偏於一端,將染色體分為長短明顯不同的兩個臂;(3)近端著絲粒染色體,著絲粒非常靠近染色體的一個頂端。

 

羅伯遜易位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疾病,其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一,都是“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融合。在人類細胞核中的23對染色體中,有5對“近端著絲粒染色體”,如圖7-2中的13、14、 15、 21 和 22號染色體。

 

羅伯遜易位是在“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著絲粒處”或其附近斷裂後,兩個染色體融合為一個染色體,形成了異常的染色體結構。例如,在生殖細胞“減數分裂”產生精子時,其第13號染色體和第14號染色體的長臂融合成了一個染色體(它們的短臂丟失),那麽這個精子中,隻包含了22條染色體。因為“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的短臂相當短,丟失的遺傳信息不多,這個精子仍然可以產生受孕。當這個精子和一個正常卵子(包含23條染色體)結合時,就會產生出45條染色體的胚胎。當這個胚胎發育成長成人後,仍然可以是一個基本正常(醫學上叫表型正常--Phenotype normal[注釋1])的人,隻是這樣的病人即使和正常染色體的配偶結合,在孕育時,常常會發生自然流產、死胎、畸形生育等病症,隻有很小的幾率生出正常的、23對染色體的孩子。

 

 

 

人類23對染色體

 

圖7-1 人類的23對染色體的著絲粒位置圖

 

3.人類的2號染色體

 

2005年4月,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發布了由122位研究人員簽名的研究報告“Generation and annotation of the D NA sequences of human chromosomes 2 and 4”“人類2號和4號染色體全麵注解的序列”,這是世界基因組研究計劃中的一個項目。此報告應該是對2號染色體最權威的研究成果 。

 

在報告的結論中有這樣的說明:“在2號染色體上,過去曾經描述過,在2q13–2q14.1位置上,有圍繞著祖先染色體融合的區域。在這裏,我們鑒定出2q21.1-2q21.2內一段2.6-Mb區域內有著豐富的近著絲粒、重複和著絲粒衛星重複序列”,這“也許是標誌著祖先的端粒和著絲粒,可能代表著人類世係中的常染色體的經常性重組。”

“On chromosome 2, the local region surrounding the ancestral chromosomal Fusion site on 2q13–2q14.1 had previously been described. Here we identi?ed a 2.6-Mb region within 2q21.1–2q21.2 that is enriched for pericentromeric duplications and centromeric  satellite repeat sequence motifs”,“perhaps representative of recurrent chromosome rearrangements in the human lineage.”

 

在第6節中,我們已經質疑了“在2q13–2q14.1位置上”所謂的融合區的“TTAGGG”序列,知道它不可能是表達兩個染色體端粒的融合。但是在這裏,我們仍然按照驟變論的設想,繼續的來進行分析。

 

根據這個報告結論,假定了人的2號染色體,是由兩個古人猿的染色體融合而成。參照羅伯遜易位的病理和上麵結論中所描述的融合點的位置、退化著絲粒的位置,研究人員繪製了圖片(圖7-2),表達了它們的融合的方式。

 

2#染色體合並

 

圖7-2 驟變論對2號染色體合成的假想圖

 

按照上麵報告的結論和此圖,可以在人類2號染色體的結構圖上,明確地劃分出融合點和殘留著絲粒的位置(圖7-3

 

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融合圖

 

圖7-3 2號染色體融合假想圖(這隻是一個假想圖,您不能把它看成真的)

 

 

 

 
 

 

所有跟帖: 

無論是突變、遺傳漂變和基因流動等因素,都不可能去改變染色體的對數。 -藍山雀- 給 藍山雀 發送悄悄話 藍山雀 的博客首頁 (510 bytes) () 09/25/2015 postreply 23:43:20

水稻多倍體依然是水稻 ,正如猿,猩不會變異 成人類(混淆基本概念的,對學習科學是阻礙:) -藍山雀- 給 藍山雀 發送悄悄話 藍山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04:48:23

混淆概念 -heerbutong- 給 heerbutong 發送悄悄話 heerbutong 的博客首頁 (134 bytes) () 09/27/2015 postreply 08:01:44

那麽騾子到底是馬還是驢?獅虎獸是老虎獅子? -bigeyedog- 給 bigeyedo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8/2015 postreply 12:14:15

文中分析了 驟變論:認為生物的變異,是“非漸進”的,甚至隻需要一個步驟便能形成新物種。 -藍山雀- 給 藍山雀 發送悄悄話 藍山雀 的博客首頁 (1870 bytes) () 09/25/2015 postreply 23:49:15

對 人類2號染色體有興趣知道詳細內容的,可以細讀上文。 -藍山雀- 給 藍山雀 發送悄悄話 藍山雀 的博客首頁 (2881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04:09:33

達爾文是偉大的,因為他解放了神創束縛人的自由意誌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56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08:49:08

聽起來,你倒是這裏比較有膽色夠誠實的一位 -藍山雀- 給 藍山雀 發送悄悄話 藍山雀 的博客首頁 (393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11:20:18

在達爾文之前沒有人否認神創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59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12:06:04

日光之下沒有新鮮事,自然主義物質主義無神論不是新東西,古希臘就有了。 -藍山雀- 給 藍山雀 發送悄悄話 藍山雀 的博客首頁 (2051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13:27:25

圖7-1有錯誤吧,為什麽Y染色體成對?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09:15:43

可以和wiki 的對照 -藍山雀- 給 藍山雀 發送悄悄話 藍山雀 的博客首頁 (362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11:22:54

維基的圖才是正確的 -fourwaves- 給 fourwave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15 postreply 14:45:32

那個不是成對了,是叫染色單體 -菜鳥仙菲- 給 菜鳥仙菲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11/2015 postreply 01:16: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