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文化為何難產科學大師?

來源: 小思維 2015-03-01 14:03: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99 bytes)
此題目似乎答案一目了然,不少人會同意俺的論點,做官文化滋生不出一流科學家。然而細細追究起來,中國傳統文化糟缽不少,究竟是什麽,眾說紛紜莫充一是。歸根揭底,華人家庭有一種追求官爵,攀登仕途的欲望。因此古來就倡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必須死讀書,讀書死,讀死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甚至頭懸梁,錐刺股也在所不惜。這些論點的要害是,學而優則仕。其目的並不是“做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而是享榮華富貴,衣錦還鄉,從而光宗耀祖。
功利主義第一大危害是誤導學人,培養出科學的弱人不是科學強者。為官為本指導下的讀書人是鼠目寸光,胸無大誌,至於學到什麽東西沒有,怎麽才能學好並不要緊,身心被坑壞的學生們竟沒有一點自己的思考。一句話,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隻要考上舉人或狀元死記硬背也行,一旦五子登科,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從此不用再學習了。
即使是21世紀的現代文明社會,中國讀書人大抵如此,與創造型的科學家漸行漸遠,培養方式背道而馳。科學家不是背書英雄,還要能思考,能提出問題,能分析解決問題。科學家必須具備多種能力,包括智力,動手力。而且知識必須不斷發掘,不斷更新,不斷提高。而為官是一錘子買賣,一上台萬事大吉,不用再操心,大小事情有人管理,連講話稿也有人代理。
好的科學家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清晰的方向,是自己選擇的研究題目和專業,有靶向性。胸有成竹的學習,而且還要講究方法,事半功倍。在考試的旗幟下學習,沒有目標,沒有能動性,也不會思考。學不到真才實學,不僅找不到科學的真諦,而且連科學的門都可能摸不到。不可否認官文化可以讓人學習,掌握一定的知識。
功利主義第二大危害是官本位文化還腐蝕科學家,驅動非科學思維。抄近路,不擇手段,抄襲,篡改,甚至胡編亂造。一點芝麻小事,吹吹打打,搞成國際領先,世界第一,好比原子彈炸響,火星飛船上天。一旦有所成就,就給個一官半職,甚至重金聘請。當了院士,更如黃袍加身,盛氣淩人。全民的擠向做官,作院士的死胡同,唯一可取的是平均水平不耐。
不比較就沒有鑒別,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教育方法則是科學的,他們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在愉快的學習環境裏各人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和心焉向往的專業,無論庸人,凡人和天才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朝著自己選定的目標奮鬥。其最明顯的優勢,是天才一開始就沒有浪費時間,並得到了正確指導,建立了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了動手能力!而且這些人才塑造了比較好的人生理想,道德標準,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他們不會為權色而動,也不會利欲熏心。他們會潛心研究,從一而終,直到作出重大發現,即使為此獻身,也無怨無悔。當然諾貝爾獎如果來臨,也不需拒絕,但決不是以此為人生目標的。
那麽,科學家究竟需要什麽品質呢?以下總結幾個特點,正好與官本位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 淵博的專業知識,是天長日久的積累。試想連專業概念都搞不清的人怎麽可以有所不為?沒有真才實學,不可能提出科學假說,不能找到當前的重要課題難題,不能尋找好的解決方法或者關鍵步驟。
2。靈巧的思維方式。科學家必須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事。要借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敏銳的觀察力。善於觀察,快速反應,注意那些轉瞬即逝的獨特現象。在必然中發現偶然。常規中看成別有洞天。
4。深刻的解決問題能力。有些書蟲理論侃侃而談,但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應隻看事物表象淺嚐輒止,而是獨樹一幟,要實踐中練習,找到一套最佳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5。極強的綜合分析力。優秀科學家常常有種綜合能力,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把事物的各方麵都透徹的了解後提出正確的理論並將之證實。要考慮到時間的過程,地點的變化,程度的遞增或遞減,充分類比,全麵的調查,推測,歸納,嚴謹的總結,得出新的觀點。
6。不恥下問,虛懷若穀。既要尊重事實,又有理論基礎。但是虛心學習才可能得到真諦。可以從老師,同學,同事,學生,友人,甚至家人中廣泛獲得知識,進行討論,尋求多方的幫助。記住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7。科學家必須有犧牲精神。不光是時間的投入,百折不撓,持之以恒。有時需要勇氣和毅力,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辭。比如立克次醫生為了發現病原體,不惜注射到自己體內。被感染死亡。因此病原體命名為立克次體。發現空腸彎曲菌的醫生也是把細菌吞入體內,從而感染上胃病,從此獲得諾貝爾獎。
8。最後,動手能力。國人這方麵比較差,實際是官本位文化的垢疾和頑症。為了開辟新天地,我們必須從此多動手,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用實驗來驗證。動手不行一切等於零。
科學要求人們無私無畏,克服千難萬險,全心投入,與讀書做官有相似之處。但是實際要求比起為官而學要高大上N個數量極。死讀書是不行的,隻有努力還不夠。要創造性,要方法學,要動手力,當然還有機遇等因素。學了多少並不重要,必須不斷的學習,學習及時需要的知識,不斷的更新。要一次次的發明新的方法,提出新的理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取決於群體的第一思維方式是否是抽象的. -stradem- 給 stradem 發送悄悄話 strade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1/2015 postreply 18:27:28

嗯,神本位好,大家老老實實尋找神的真理,科學都是教堂裏出來滴 -crou- 給 crou 發送悄悄話 cro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15 postreply 11:23: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