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二(蓋棺定論:一次性徹底解決瞪月之迷)

來源: 不可複識 2011-11-27 12:48: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734 bytes)

 

在我們慢慢消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給一個定性的結論。瞪月這事到底發生過沒有?

 

世界上有許多人不承認瞪月這事曾經發生過。這些人裏麵許許多多都有頭有臉,背牌掛勳。有的銜頭是專家,有的是科學家,等等等等。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瞪月的確發生過!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瞪月”是錯別字。本人中文不是很好,也經常疏忽,所以用字時有差錯。但瞪字並沒用錯。那是幹瞪眼的瞪。為了明確我們的目的,我強調一下,我們的重點是瞪。我們不在乎是瞪了而沒登,還是登了而沒瞪,還是又登又瞪。簡言之,我們不在乎登不登。我們隻要證明瞪過就萬事大吉。現在我們按照事先擬好的程序,先看看三個例子。

 

不久前,在CERN(歐洲核機構)出現了一個壯舉:捕捉到了超光速粒子。(CERN 的報告說,好像出現了超光速)

 

先不說是真是假,(我們的目的不是辨其真偽),我們是要看看人們的態度。

 

我見到一篇報道,篇首是一幅愛因斯坦“回歸地球式”的照片(照片被顛倒了,老阿爾伯特頭朝下,placed up side down)。文章的意圖十分明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被徹底顛覆了(turned up side down)。我們來看看相對論是怎麽說的。(狹義)相對論(an axiomatic system)開始的部分大概是這樣說的(about its axiom):

      …the velocity of light is constant for every observer however he measures it.

      (….不論一個觀察者怎樣測量,光速是衡定的。)

相對論以光為尺度,但並沒有說光速是絕對的極限(注:沒時間在此爭論)。說愛因斯坦的理論被完全顛覆,跳躍可能太大了。(另外,個人認為,從“however he measures it”來看,對超光速,現有的物理恐怕不夠用。And yeah, we know Nimtz as well as Feynman.)

 

這個極具爭議的題目太大了,我們甚至可以和下麵量子通訊聯係起來深談。但這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如果我哪一天閑得沒事幹,可能單獨寫了談談。我在此隻籠統地說一句。這裏麵似乎存在著一個無法解脫的(intrinsic)悖謬(paradox)。這好像不像牛頓、歐幾裏德(可以共存)。This is much tighter, IMHO. But it is also way over my head and,I suppose, over a lot of other people's head as well. So I must stop.

 

我既然不進行深層的討論,提出這麽一個讓人滿頭霧水的東西幹什麽呢?一個中學生,如果讀過簡單的科普就會了解到普朗克、法拉第的故事。以Planck為例,當他發現舊有的理論和可重複的事實不符的時候,他被迫采用新思路。盡管提出的理論可能十分大膽,甚至有些離譜,但它可以解釋“怪現象”同時維持常例(classical cases)。我們再看超光速。有什麽完整的理論同時解釋超光速和相對論?(暫且不說“however he measures it”是很高的門檻)有些人可能根本不考慮超光速(如果存在)對整個人類認知產生的後果,為了尋找而尋找。為什麽?Sensational!!!順便說一句。CERN的壯舉被量化為6-sigma事件。(通俗點就是,可能發生的概率大概是兩百五十萬年出現一次。)世界上的垃圾真多!超光速要麽存在,要麽不存在。(Totally binary)如果能夠重複,就是存在(即使是virtual)。為什麽不等到可重複再出來嚇唬世人?玩笑點說,sigma是和LTCM(忘不了諾貝爾!)以及雷曼兄弟公司扯在一起的。人類的文明、科學又被推到了新的高峰!:)

 

我們的第二個例子談的是量子通訊(一個來自本壇的轉貼)。這個例子和上麵的不同。上麵體現了一種過分(overly expectant)的主觀意識。這個例子是講信息的不完整性對人們的影響。

 

我想讓大家注意的是量子通訊的進步形式。文章描述了通訊從短距離開始,而後數米,再後數百米,以至實用。這給人們一個積累型進步的印象,就像導彈增程,通訊信號增強(因而傳播更遠)。但是稍微懂一點entanglement的人就知道,entanglement是binary(抱歉,中文不好,不知確切怎麽說,兩態?)的。意思是,或是entangled,或是not entangled。而且更重要的是entanglement在理論上是超越時空的,也即,一旦entangled,距離對其不發生作用。由於關鍵信息(解釋)的缺失,給予人們的難免是錯誤的概念。試想一個人要刻意欺騙,你(能)得到的將是misinformation, disinformation, malinformation, anything but information! 如果你不用腦子,後果隻能是一個。

 

我們的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例子涉及一個問題:打擊移動目標的彈道導彈,它的攻擊模式是不是一對一?

 

有人認為,不是一對一的。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應該是一對一。

 

其實,彈道導彈打移動目標問題我們以前探討過,涵蓋了許多方麵,包括(純)動能、多攻擊體概率的指數提升、等等。我覺得,認為攻擊偏向覆蓋式,可能和首貼的內容有關。首貼所提出的方式是撒鋼珠,實現覆蓋。這種想法實際上很有意思,可以從諸多方麵討論。我隻選幾個方麵,泛泛而談,並利用這種覆蓋式說明,其實它本身(變相)支持的是一對一的模式。

 

大家都知道,進入大氣層需要降溫。給每個小鋼珠降溫?結論大家自己作出。

 

單位攻擊體的質量和受到空氣流動的影響有直接關係。因此,質量應有下限。過小的鋼珠可能有問題。當然,這就引出整體彈分離,釋放個體攻擊體的時間、時機問題,也就是釋放高度的問題。

 

假設(WLOG),最後階段是十二秒鍾。由於鋼珠的尺寸,它們無法有調控裝置,都是絕對的傻彈(absolutely dumb),要達到首貼期望的分布,釋放的高度必須十分低。不談別的,釋放窗口窄小,就是個困難。

 

其實,最主要的是,這裏麵存在一個自相矛盾的東西。假設有一個A要覆蓋,那麽視這個麵積A是lattice/grids。所有彈頭都要相當準確地到達它所瞄準的節點。如果每個都能,那麽(by default, and trivially)單個也必須可以。這實際上意味著一對一!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動和靜之間的區別。但是對於校正來說,都是相對的。就是確定需要校正的單位在某一刻相對於目標的位置。在這個問題上,兩種情況(動和靜)是(基本)等價的。包括主動尋的,和第三者導引。

 

跑一下題。彈道彈打移動目標為什麽是顛覆性的?最為重要的其中一點應該是一對一!一對一帶來的其它東西甚至超出了單一武器的範圍,當然也超出了我們討論的範疇。我們無法在此探討,隻好作罷。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不遵循物理的限製,再好的美夢也無法實現。如果一個東西是違背物理限製的,但是有人大言不慚,說實現了。我們根本無須浪費時間去驗證。那肯定是謊言。

 

********** 續二完,待續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